竊讀記三年級學生讀書筆記10篇

《竊讀記》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作者每天放學後急匆匆趕到書店偷偷讀書的情景,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複雜滋味,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竊讀記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竊讀記讀書筆記 梁越

讀了這篇課文,我從:“我就像一匹餓狼,貪婪的讀著。”這句話看出作者實在太“餓”了。之所以作者躲開老闆,是因為作者家境貧困,沒錢買書,所以像她這樣唯讀不買的人恐怕沒有。課文最後那句話讓我深深的記著是因為這句話的含義:讀書長大時指精神成長。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

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去書店看書,我無意中看到了一本叫《淘氣包馬小跳系列之跳跳電視台,當時我就被淘氣包馬小跳這個名字給迷住,同時我還知道了,寫作文首先題目要取得有創意,讀者才會有心思讀下去。我翻開書,開始聚精會神地看,書里講的是馬小跳和他的三個夥伴共創電視台,遇到的各種事情,如:這個節目能不能通過審核……

我們現在的條件都很好,到書店裡想看就看,店員也不會趕你走,所以不用像作者那樣竊讀。

書給予了我們許多,教會了我們許多,然而書對於人的真正意義在於人自身的體會與成長,人對書真正意義在於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書真是我們的好老師啊!

讀《竊讀記》有感

我學過這樣一篇文章——《竊讀記》。現在還記憶我猶新,課文中作者竊讀的方法令我有很深的感觸。

“跨、踮、鑽、擠、尋找、再找……”這些詞語都是描寫作者急切尋書的動作的詞。從此可以看出作者是多么想如饑似渴地看書啊!人們都不喜歡下雨天,而作者卻偏偏喜歡這下雨天,還越是下大雨越高興,因為這樣她就可以有理由在書店待下去了;當作者餓得飢腸轆轆、站得腿腳酸痛時,她還要堅持竊讀。一切都是為了看書!一切都是為了擁有一種讀書的快樂、滿足。

作者為了看書多么辛苦啊!可是她不怕辛苦,為了看書,她不怕付出任何低價!而我們這些21世紀的孩子呢?有些孩子是家長逼著才會看會兒書;有些孩子是還沒看完一遍,就把書扔一邊玩去了;還有孩子甚至碰都不碰書。我雖然也非常愛看書,可是我並不像作者這么辛苦。我可以躺在沙發上,喝著牛奶,吃著零食看著書。

讀《竊讀記》有感

五年級的我學了一篇課文:《竊讀記》,這篇課文講述了舊社會時,作者在書店裡竊讀的情景。作者有時躲在人群里如饑似渴的看書;有時貼在一個大人身邊,仿佛是大人的孩子……作者這樣做,都是為了躲避老闆視線。作者那種認真、刻苦、廢寢忘食的讀書精神令我震驚!最後課文說:“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我也深深的記著這句話。

作者愛看書,我也愛看書;作者很辛苦,我卻很舒服、悠閒;作者是在買不起書的情況下竊讀書,而我卻是在書多得看不完的情況下看的書。我們倆看書的方式大不相同。所以,這么辛苦的讀書方式才造就了林海音成了一名作家。

書是智慧的鑰匙,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時代的生命,書是致富的信息。愛看書很好,但重要的是要多看書,會看書。如果你看書時不做筆記,這就是不會看書的表現。

書是人類的營養品,書是不開口的老師,書是心中的啟明星,書是通向彼岸的船,書是人生的嚮導。林海音竊讀的快樂足以說明這些。

讀罷《竊讀記》,我激情澎湃、浮想聯篇,林海音對於讀書的渴望給我的讀書生活又注入了新鮮的力量。

讀了《竊讀記》有感

《竊讀記》講的是作者喜歡閱讀,時刻都想著閱讀的感人事跡。因為當時作者家裡很窮,買不起書,就想了一個好辦法---竊讀。每當走過書店的店門,他都會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發現一本好書,他就會如饑似渴的讀下去、忘了吃飯、忘了回家。簡直象一個飢餓的嬰兒,貪婪地吸食著營養。他喜愛閱讀,甚至有時盼望著雨天的到來,因為雨天他可以在書店裡多停留一會……他很快樂卻也很懼怕!懼怕這竊讀的滋味!……

讀完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作者的精神所打動!為他的求學精神和他那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今天,我們的學習條件是當年的作者無法相比的,可我們的行為有時會讓人汗顏!坐在明亮的教室中,大腦中想著捕魚!沒有用過的本子拿來疊紙飛機,甚至有的同學不但自己不學還在課堂上搗亂,影響其他同學……真是古人讀書要竊,我們有書卻不讀!多么鮮明的對比啊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知識是燭光,能照亮一個人,也能照亮無數人的人生!一本好書,蘊藏著豐富的知識和美好的情感,閱讀一本好書就是跨越時間和空間,就是和賢人對話,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從書中汲取營養,會幫我們更好地到達成功的彼岸!朋友們,讓我們向作者學習,養成良好地閱讀習慣,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與書籍相伴吧!

《竊讀記》讀書筆記

《竊讀記》是這個學期我學的第一篇課文,它讓我感受頗多。

作者林海音因為囊中羞澀買不起書,又愛讀書所以只能竊讀。“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這是小作者竊讀的感受。我想:她快樂是因為讀書能得到知識;她懼怕是因為害怕被別人發現而遭到斥責和害怕心愛的書會被賣光。這種苦樂相伴的竊讀滋味正是源於她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這還淋漓盡致地體現在文中最讓我感動的兩句話:“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和“我合上書,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後才依依不捨地把書放回書架。”記得莎士比亞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我想:物質的貧窮並沒有遮住林海音精神世界的陽光,並沒有阻擋她插上智慧的翅膀,她是精神世界的富翁。文中的國文老師有句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是啊,吃飯能提供物質營養,而讀書能提供精神營養。兩種營養缺一不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健康成長!

與作者比起來,我簡直太幸福了。我不用忍受竊讀的懼怕和腿酸腳麻、飢餓的痛苦。對於我來說讀書只有快樂:我擁有很多心儀的書,可以坐在沙發上舒舒服服的看·······與作者比起來,我很慚愧。儘管我也喜歡讀書,但是我對讀書的熱愛和渴望遠不及像她那樣強烈 ,也時常有將新買的書束之高閣的事發生。讀完這篇《竊讀記》後,我一定珍惜現在的學習生活環境,下定決心像林海音學習,熱愛讀書,使自己活的更加充實,更加光彩有力!

讀“竊讀記”有感 劉子婧

今天的語文課上,我們學到了一篇課文,題目是《竊讀記》。課文主要講了作家林海音小時候去書店竊讀的故事。它讓我深有體會。

竊讀有很多不便之處,第一,麻煩,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來“有時,一本書要到幾家書店才能讀完。”有可能在兩家書店讀完,也由可能是三家、四家、五家、六家甚至更多家,那得跑好幾里路了,這是多么麻煩的一件事啊!第二,怕被別人發現,林海音就想了一個主意:躲在大人身邊裝作他的親人。書上是這么寫的“有時我會貼在一個大人的身邊,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兒。”雖然有辦法隱藏自己,但是你也得注意呀,我想是不會有人喜歡心驚膽戰的看書的。第三,累,“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著用另一條腿支撐著,有時又靠在書櫃旁,以求暫時的休息。”大家想像一下,如果自己連續站上兩個多鐘頭,腿肯定麻木的都快走不動了。就是在有那么多不便之處的情況下,林海音都沒有放棄讀書的機會,可見她是多么的愛讀書啊!

所謂竊讀,就是去書店看書而不購買,林海音之所以去書店竊讀,是因為她沒有錢買書。我現在有那么好的條件,家裡有那么多的書,像什麼《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我都很少去看,而林海音呢,在當時,她家因為沒錢,所以只能去書店裡偷著讀書,她不但沒有放棄,還特別用功,在書店裡一站就是兩個小時,這是多么愛讀書的表現啊!今後,我要向林海音學習,做一個愛讀書的人!

讀了《竊讀記》有感 周玉庭

新學期開學了,語文課上,我們學習的第一篇課文就是《竊讀記》。

這篇課文是台灣著名作家林海音寫的。文章主要內容是:林海音小時候,每天放了學就偷偷跑到書店去,只看書,不買書,是為竊讀。林海音每次走到書店門口的時候,看見顧客很多,她便安心了,可安心之後立馬的又有些擔心,她擔心那本她沒看完的書會不會被賣光?那時的她真是心情複雜啊!於是她跨進店門,擠進人堆里,急切的去尋找那本書。找到後便貪婪的讀那本書,而若是賣完了得話,她便只得去下一家找找看了,也因為這個緣故,有時一本書要到幾家書店才能讀完。她每次都會讀到書店的日光燈亮起的時候才依依不捨的離開書店。在書店外,她總會想起自己國文老師說的一句話,句子的意思是: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知識與智慧都不斷在增長的人,才是健康的人。

讀了這篇課文,我想到:林海音生在那個年代,學習的條件這么差,她也還要偷偷地讀書,而且很有可能還被書店老闆驅趕過,被一些大人訓斥過,可這一切澆熄不了她對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她能在這種環境下讀書,並且繼續學習,真是一位人才啊!如今,我們有些同學在這么好的環境下都不認真讀書,真是可惜了,爸爸媽媽辛辛苦苦上班,掙錢,就是為了給我們創設更好的讀書環境啊。

我想:如果我在課堂上能發揮林海音學習的精神,積極些,膽子再大些,潑辣些,下課時再活潑一點就更好了。

《竊讀記》讀書筆記

看了林海音寫的《竊讀記》後,我十分敬佩服她,因為她的家裡很貧困,沒錢買書但是她並沒有因貧困而放棄學業,依然很愛讀書。可我們呢?有錢買書,卻不好好讀書,我們真應該感到慚愧!

林海音在書店“竊讀”,並不方便:1、擔心書會不會賣光了。2、一邊看書,一邊還要防著書店老闆。3、需要忍著飢餓,和站立時腳的酸痛。4、還必須把自己隱藏起來。如果有那么多麻煩,我就不看了,餓著就不怕胃餓出病來。

我也有過“竊讀”的滋味:記得第一次去新華書店,本來想買幾本書的,卻沒有帶錢,在焦急的不經意間,發現書櫃旁有許多小朋友正在看書,對呀:幹嘛一定要買書呢?何不從下來直接看上一點?想到這兒,我便坐下來拿起一本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讀著讀著就越來越不好意思了,便放下書走出去了。

每逢下雨天,我就會覺得很煩惱。可是,林海音卻如此興奮,因為,這樣她就有充足的理由在書店待下去。我恨不得雨快點停,而她卻希望雨越大越好。

我在想:是什麼讓她克服種種困難,依然如此喜愛讀書?是她堅毅的決心!

我認為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一切,想想林海音的童年生活里,讀一本好書是多么困難呀!

竊讀記讀書筆記250字

我讀完《竊讀記》這篇文章後,我思考著一個問題,為什麼她要偷讀,為什麼她要竊讀,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從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來。

她每天放學都要要人多的地方里去竊讀,她覺得這書是離不開我們的,她能為自己往後的生活打拚出一番事業來。

就拿我們的事業來說吧,雖然這時我沒有長大,但這時間說過去就過去,眼睛一眨我們都長大了。要有我們一片天空要有一塊自己的生活空間,這時我們要為我們的將來拼打,要為我們的將來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

雖然那個竊讀的小女孩沒有錢買書來看,但她能不花錢去學到知道,那就是為她的爸媽掙錢。又能學到新的知識,又能給爸媽省了買書錢,那不是一舉二得嗎?

貧苦的小孩子要讀書、愛讀書、想讀書,而往往有錢的孩子不讀書,不要讀、不想讀,這是一片先明的對比。

我們一定要愛讀書,珍惜讀書,《竊讀記》把我們的心放在學習上。要做一個愛讀書、愛看書的好孩子。

竊讀記讀書筆記600字

“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我就讀過這么一些好文章,有感人至深的《藏羚羊的跪拜》,有妙趣橫生的《巨人的花園》……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這學期學過的課文《竊讀記》,剛讀完,我的心就像平靜的湖面有風拂過一樣,激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漣漪。

《竊讀記》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作者每天放學後急匆匆趕到書店偷偷讀書的情景,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複雜滋味,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

作者這種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是那么強烈呀!當我讀到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這時,我總會想起國文老師鼓勵我們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的時候,我浮想聯翩,為什麼說我們是讀書長大的呢?後來,我翻看了資料,終於知道了這句話的意思:吃飯是為了長身體,讀書是為了長見識,我們不但需要吃飯,更需要讀書,這樣才能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

許多名人也曾經用一些警句提醒我們,像列寧的“書籍是巨大的力量”;歌德的“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這些名言佳句激勵著我們不斷前進。

記得一個星期六,我把所有的作業都做完了,心想:這下,我可以輕輕鬆鬆地玩了。就當我剛要走出家門的時候,爸爸問:“采奕,作業做完了嗎?”我得意揚揚地說:“早就做好了,我現在要出去玩了!”爸爸嚴肅地說:“你現在看書去。”“老師沒有布置看書這個作業呀!”我反駁道,這時,爸爸溫和地說:“孩子,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多讀點書,你就會有很多的收穫!”聽了爸爸的話後,我突然想起《竊讀記》中的那個小女孩林海音,她多么愛學習呀!我便回到書房,專心致志地看起書來。啊!書中真的有很多的樂趣呀!我不禁笑了起來,沉浸在讀書的樂趣里。

《竊讀記》讓我知道了:好書會像營養品一樣滋潤我們的心田,像朋友一樣陪伴我的人生,像鑰匙一樣為我們打開知識的寶庫,給我們力量,勇氣和智慧,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和好書相伴呢?讓我們一生都與好書相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