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的讀後感

《生命  生命》的讀後感

新興學校 五(1) 余孟儒

在四年級語文課本下冊,有一篇文章,名叫《生命  生命》。本文作者杏林子在文中舉出了三個例子來描述生命對她的震撼。她首先描寫飛蛾在她手中的躍動,及飛蛾那種求生的欲望,令她震驚。然後她又描寫了香瓜子掉進了磚縫中,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情況下,不屈向上、茁壯生長的情狀,不得不讓作者由衷讚嘆它那無比頑強的生命力,即使它僅僅只活了幾天。杏林子還用醫生的聽診器,靜聽自己的心跳,此時,她才感覺到這是她的生命,而且僅僅屬於她自己的。她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這一切全憑她自己決定。他感受到,生命雖然短暫,但是,我們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海倫.凱勒雖然是個盲人,但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極其樂觀地面對,並利用觸覺發現了數以百計的有趣東西。他可以用手摸出樹葉精巧的對稱圖形,還可以摸出銀鏵光潤的細皮,或者松樹粗糙、凸凹不平的硬皮。總之,他樂觀地面對一切,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生命的寶貴和重要性,我們一定要讓它變得有意義,不能讓它白白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