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去哪了

門前老樹長新芽,院裡枯木又開花。半生存了好多話,藏進了滿頭白髮……”歌聲縈繞在耳畔,竟有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之感。時間真是魔鬼,少時我們抱怨,時間為何過的那么慢;中年我們抱怨,時間為何那么少;晚年我們感嘆,虛度了此生。或許生活本身就是在這快快慢慢交織之下,沉澱出真色。

少時,總想快快長大,去看看這個世界。我們盼望成長,笑看落葉歸根,來年又枝繁葉茂。我們夢想未來,談論著“我以後將怎樣”這時的我們,有時間靜下來細細數落時間的流逝,有時間與夥伴遊戲山野。正像《童年》里唱的一樣:“……沒有人知道為什麼,太陽總下到了山的那一邊。沒有人能夠告訴我,山裡面有沒有住著神仙。多少的日子裡總是,一個人他面對著天空發獃。就這么好奇,

就這么幻想,這么孤單的童年。喔~~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長大的童年。”少時的我們是這樣天真並且渴望成長,然而到了中年時時間給我們的感覺就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易被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

中年,時間是快的,人們總想抓住時間,為下一代和上一代而努力。人到中年,是壓力最大的時期,亦是生命之秋,淒冷厚重又伴隨收穫。中年的人手握著事業的艱辛,肩扛著家庭的瑣碎,懷揣著兒女的成長,背負著父輩的蒼老。踏著風霜雨雪一路走來,盡覽著一路的流嵐虹霓離去。歲月磨去了他們的稜角,剝蝕著他們的青春,用時間將他們的髮髻著色。人到中年,就活在責任里,以至於感受不到時間的存在。對兒女,他們需要用愛去陪伴,用心去包容,拼儘自己全力,只希望兒女步上康莊大道;對父母,他們的責任和義務已經顛倒,在細心呵護中送父母走完人生最後的一程。往往等到子女成家立業,父母離開人世之後才能停下來感慨一句“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之後又繼續生活。

晚年,時間給我們留下的是感嘆。人到晚年,濃縮了人生的千言萬語明白了高處不勝寒,世事滄桑與無奈,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笑看世事繁華,淡定人生心態,不求不可取,不求不可得,隨遇而安。這是生命的冬季,再耀眼的生活都是過眼雲煙,有人說:生命於人最公平的時候就是出生和死亡。此時的人,已看淡了,他們不會抱怨生活,不會抱怨社會,“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最後入土為安,了此生。

“天可補,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追。”人生百年,時間於每一個人都是一樣的。無論是你感覺到時間過得快還是慢,都請好好珍惜。到了晚年,也不算虛度了年華。耳畔歌聲依舊“……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鹽半輩子,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