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流逝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是哲人對時間流逝的感慨,感慨中透出幾許無奈;“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這是文人對時間流逝的感觸,感觸中透出幾多幽怨;“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這是偉人對時間流逝的感嘆,感嘆中透出揮斥方遒的氣魄。

千年之前,蘇軾在《赤壁賦》中曾發出感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與滾滾不盡的長江相比,人生只是須臾。時間猶如浩瀚的長江,你只有緊跟著它的腳步,才不至於被拋下。只有乘舸中流,與之相搏擊,才會感覺到生命的脈搏,體察到社會的呼吸,了解自己將要做些什麼。如果只是在河岸上觀望,那除了徒自傷悲,還有什麼能得到的?

面對流逝的時間,我們絕不可能走捷徑,唯一能把握的,就是合理和充分地利用時間。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對自己的人生先要有明確的規劃,要有著堅定的信念,即使遭遇挫折,也不能回頭,只能愈挫愈勇。夢,總應該有,沒有夢想,也就不會有努力,只會溫吞水一樣地生活,渾渾噩噩。

大家都知道戰國時期的寧越吧。他是個每天扯牛尾巴耕作的農人,因不堪勞苦,就詢問他人,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生活方式?旁人告訴他,只有讀書,讀三(二)十年的書,就可以免掉這樣的勞苦。於是寧越在別人玩耍時堅持不懈地苦讀。最後,經過十五年的努力,他最終成為周威王的國師。

我們並不一定非要有像寧越那樣的人生,但我們可以從中嘗試著去印證另一種答案,那就是去找到人生的另一種詮釋。而這,就是時間與人生的辯證法。

對於不同的人,時間有著不同的意義。在智者面前,時間是上天賜予的最好禮物,因為它能讓智者看到更多的人生精彩,學到更多的知識,從而令生命和精神走向永恆;但是在愚者面前,時間就像一段揮之不去的夢魘,空虛不實,沒有明確目標與信念,難免迷失方向,只能麻木虛度,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再也不能重複為止。

如何定位我們的人生方向和坐標,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們始終要相信,只要按照自己的信念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同樣可以走出一片天地。只有對人生有著明確規劃的人,才會很好地把握時間,能將時間的效用發揮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