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時間表

中午打電話給父母,告訴他們,晚上6點我乘坐的火車會準時到站。母親在電話里驚呼:“也不早點說,我要買你最愛吃的菜,還要給你打掃房間,也不知道來不來得及。”

火車晚點,不過還好,只晚了10分鐘,多聽一兩首歌的工夫。走出車站,一眼就看見父親站在寒風裡,正焦急地盯著走出來的每個人。看見我,他一個箭步衝過來,一邊搶過我手中並不沉重的包,一邊不滿地嘀咕:“都晚了10分鐘了,還以為出啥事了呢,把我急壞了!”

一路上,父親一直在念叨這10分鐘,為這10分鐘憤憤不平,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日理萬機,10分鐘能幹出經天緯地的大事來,其實,他一天光曬太陽就不知道要浪費多少個10分鐘。

回到家,母親一邊忙著從廚房裡端菜,一邊大聲嚷:“怎么那么晚啊!我還以為出啥事了,急得我坐立不安,跑出去看了好幾次!”

不過區區10分鐘,在父母看來,居然比10個小時還要漫長。這10分鐘裡,他們從滿懷期待到失落,到擔心,到害怕,每一種情緒,都像鞭子一樣,狠狠地抽打著他們的心。

在家待了足足半個月,母親每天變著花樣做各種美食,父親則成了採購員,只要我想要什麼,他立即跑出去買回來。母親不打麻將了,父親也不到老年活動室打球了,每天淨圍著我轉。

臨走時,行李包增加到了3個,每個都塞得滿滿的。忙完這些,母親擦擦額上的汗,輕輕地嘆氣:“時間怎么這么短啊,你又要走了!”

父親也在一旁附和:“是啊,這一走,又得好長時間!”

10分鐘的等待,他們嫌太長,半個月的相聚,他們又嫌太短。

這樣的情景,總是時常上演。

那年高考,從考場裡出來,母親一邊遞上水,一邊長舒一口氣:“終於出來了,時間真長啊,站得我兩腿發軟!”而當高考結束,我背起行囊準備奔赴大學時,她又有些失落地感嘆:“時間真快啊,不知不覺,你都高中畢業了!”整個高三,300多個日夜,她忙著給我做營養餐,幫我買各種資料,比我還要忙還要累還要緊張,在她看來,卻比區區的一場考試短暫。

每年開學,父親都要陪我去學校報名,從幼稚園到大學,從未缺席。每次,在排成長龍的報名隊伍里,父親總是焦急地搓著手,不停地引頸張望,並不滿地嘀咕:“怎么還沒輪到我們啊,都等那么久了,不知道今天報不報得上!”其實,他等待的時間從來不會長過一個小時。而當我大學畢業,終於不用再報名時,他又有些傷感地感慨:“唉,一眨眼,你都長成大人了,真快啊。”20多年的漫長歲月,他時刻為我操心,每天為我勞累,彎了腰身,白了黑髮,居然還覺得,這時間比報名時的那會兒等待要短暫得多。

在父母那裡,時間總是顯得如此不合理,與世界上所有最精確的鐘表背道而馳。等待兒女的時間,為兒女爭取利益的時間,他們總是覺得太長太長,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和兒女相聚的時間,照顧兒女的時間,他們又總是覺得太短太短,一年不過一眨眼。

我想,每個父母心裡都有一個特別的鐘表,這個鐘表,用奉獻做殼,用愛做指針,它為我們走過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愛在跳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