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時間簡史的讀後感作文500字

《時間簡史》這本書向我們闡述了宇宙的奧秘,作者在書中探討了許多深奧並令人生畏的主題。那么下面是小編和你們分享的《時間簡史》的讀後感500字,一起來看看吧。

《時間簡史》讀後感500字

宇宙從何而來,他又向何處去,宇宙有一個開端嗎,如果有的話,在此之前發生了什麼,時間的本質是什麼,他會達到一個終點嗎,我們能在時間中返回過去嗎?在第一章的結尾,霍金提出了這些問題,一如艾伯特向蘇菲提出的問題,“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哲學中最本源的問題促使蘇菲開始思考,並在艾伯特的引導下開始了一次奇妙的哲學旅程,是時間簡史的開篇,霍金也向我們拋出了宇宙學的基礎問題,而後帶領我們進行一次《星際迷航》。

這讓我想到了愛因斯坦的理論,當物體的速度達到光速的時候就能穿越時空。如果這是真的,有一天有人證實時間是由某種物質發出的話,我們就可以有時光機穿梭將來和過去。

一切的一切都聯繫著時間,當沒有了時間,物質是否就失去了它的本質意義呢?也許物質存在於時間之中只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一種方式,或別的什麼為我們制定的。沒有時間的世界是一個沒有連續性的平衡世界,因為時間與空間是一個整體,是坐標軸上的弦,失去了其中一根,假設是X軸,那么Y軸也就沒有意義了。

所以我說說我對宇宙的理解:我一直想像把地球當作一個細胞,而我們人類就是細胞裡面的。每一個細胞都有著自己的生命,最終有一天這個細胞會枯竭。而宇宙可能就是一個人的身體內部。而這個人又是一個細胞里的微小部分……一直循環下去。

人類需要了解自己,以前的自己,人類渴望了解,在不斷了解中不斷進步,不斷地走向未來。

時間簡史讀後感500字

《時間簡史》相信這個名字大家並不陌生,這就是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著作。但也許我們之中的大多數並沒有真正的閱讀過,因為它對我們來說未免有些遙遠且不能理解。

這是一本解釋宇宙學基本原理,探索宇宙未來的書。雖然我唯讀懂了一小部分,但我依然可以從霍金幽默的言語中看到他對自由意志、生命價值和死亡的獨特見解。雖然這是一本科學理論讀物,卻呈現了霍金令人驚嘆的個人特質。

霍金總是用最平易的語言闡述著時間空間的本性以及宇宙的歷史發展。他以簡單的例子解釋什麼是黑洞蟲洞,反粒子虛粒子的概念是什麼。這本書讓我了解到了一些關於宇宙的信息,也讓我接觸了許多從未知道的物理名詞,它讓我對浩淼無窮的宇宙產生了濃濃的興趣。

書中提到科學的偉大目標是尋找一個萬有理論--一個能預言宇宙之一切可能現象,包括開端和終結的理論。我想萬有理論會極其高深,我是不會明白的,但霍金卻說"如果發現了一個完備的統一理論,那么他遲早也會同樣的被領悟和簡化,並在學校里講授"。霍金是在告訴我們,宇宙與我們的關係在也許很複雜,但一旦找到解決的辦法,就會得到大眾化,也許在不太久遠的未來,我們真的可以乘坐上時間機器,回到過去或者探訪未來。可以再太空任意遨遊。

霍金認為"我們將在下個百年將面臨滅絕,除非開始向太空移民"。世界人口的快速增加的確加重了地球的負擔,使得環境日趨愈下,不管我們是否真的會滅絕,能夠移民太空,減小地球的壓力,這也不失為一種辦法,只是這需要我們對宇宙有足夠的了解,對時間時空有足夠的認識。

《時間簡史》使我相信,在不太遙遠的將來我們將揭開這宇宙之謎。

時間簡史讀後感

史蒂芬.霍金教授寫的《時間簡史》出版於1988年,回答了宇宙是怎樣誕生的?它從何而來?又向哪裡去?的問題。

書中認為我們現在生活的宇宙有自己的歷史起點,它大約誕生於150億年前,那時,宇宙只是一個點,不占有空間,也沒有時間的概念。在這一點發生了大爆炸,時間和空間從此開始,物質開始形成。最初,宇宙的溫度極高,隨著時間的推移,空間越來越大,溫度越來越低,宇宙中的能量與物質不斷發生複雜的反應,逐漸形成星系,空間繼續擴大,膨脹,直到今天,宇宙仍然在膨脹之中。

大約在距今50億年前,太陽形成。大約在距今46億年前,地球形成。

宇宙繼續膨脹,將來也會膨脹,也許在膨脹到一定程度後,宇宙開始收縮,可能會收縮成一個點,一個不占有空間的點。到那時,時間結束。到底會不會這樣,現在還說不定。

大爆炸之前是怎么回事,不知道。永遠也無法知道。這就是大爆炸宇宙的理論基礎。

我認為;史蒂芬.霍金教授所說的前半部分是對的,後半部分是不對的。就是我們的小宇宙發生了大爆炸到空間隨時間的增長而不斷的膨脹直到今天,是對的。但是我們的小宇宙不會膨脹到一定程度後開始收縮,直到又收縮到一個點成為黑洞,進而再產生一次我們的小宇宙的大爆炸。我們的小宇宙會不斷的膨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