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隨想-話題作文

在地球上,作為人這樣一種奇特的生物,除了因為“生而為人”,我找不到更好的理由去解釋,為什麼我們會提出“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樣的人生終極三問。

而,作為我,會常常思考一個問題——時間是什麼?

科學家告訴我們:時間是描述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度量。

文學中,似乎總在感慨時間的流易和不可逆。孔夫子大呼“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等成俗語體現了古人對時間的最直接的領會,同時日與夜、光與陰的交匯,也體現了古人對時間不可逆性的認識以及感慨。

哲學家對於時間有兩派不同的觀點:一派認為時間是宇宙的基本結構,是一個會依序列方式出現的維度。另一派則認為時間不是任何一種已經存在的維度,也不是任何會流動的實存物,時間只是一種心智的概念,配合空間和數可以讓人類對事件排先後順序及進行比較。愛因斯坦就曾運用相對論的概念來比喻時間對心理層面上的影響,藉此解釋時間並非是絕對的。

而我認為,時間是除了陽光、空氣、水······等生命賴以生存的物質以外,上帝給予我們的又一件珍貴的禮物。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停停走走,似乎總也跟不上時間的腳步。時間,悄無聲息,卻化為了人們臉上有痕的滄桑,這似乎讓我們看到了時間行走的軌跡,而每每我們想去抓住它的時候,我們以為抓住它的時候,它已經走向另一個我們不知道的遠方。它是一個讓我們又愛又恨的禮物,因為稍不留神,我們就這樣或那樣長大了、成熟了、變老了······

常常,人們會說,我們決定不了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廣度和深度,類似於這樣的心靈雞湯總是暖人心扉,讓我們相信在短暫的生命里我們可以大有作為,可是,喝完了一碗又一碗,我們會發現:不對啊,這碗雞湯並沒有告訴我要怎樣才能令有限的生命拓寬、拉長以及挖深。

為了感知時間,人類發明了手錶,而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如果一塊表走得不準,那么它走得每一秒都是錯的。但如果這塊錶停了,那么它起碼每天有兩次是對的。

有人會說,一塊表走錯了有什麼關係,至少它還有可以作為參考,儘管你已經知道它所指示的時間是錯誤的。但如果一旦它不走了,不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了嗎?

我在這個現象里看到的是,比起盲目地追隨,在明知道走錯了方向、道路還要一味堅持走下去的愚昧,堅持本真的自我更為重要。前路漫漫,前人的腳印可以參考、借鑑,但是前人的人生不可複製,我們應該有屬於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我們不能寄希望於他們在發生錯誤時去修正,我們要根據自己的目標、自身的能力、自我的追求做出恰當的判斷,在自己人生道路上,不斷修正自己、做對自己、做好自己,這才應該是屬於我們的人生、時間最好的註腳,才不會辜負這一份總在不斷前向、奔跑,需要我們去追逐的禮物。

那時,車馬很遠,書信很慢。此刻,日月同輝,信息爆炸。回頭望,少年錦時已然飛馳而過。眺前程,美好時光正在精彩上演。

關於時間的隨想,我依然不知道時間是什麼,但似乎冥冥之中有一種堅強的力量伴隨著我前行,不是別人,正是我們鍾愛的禮物,鍾愛的時間。

時間無言,如此這般。風吹過的,路依然遠。我們的故事,講到了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