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地球,人人有責。對於4.22世界地球日,你有多少了解?

20xx年是第幾個世界地球日?20xx世界地球日是幾月幾日?

第49個

20xx年世界地球日:20xx年04月22日星期日(戊戌年(鼠年)三月初七)

因為世界地球日的設定時間是在1970年,所以1970年4月22日是第一個世界地球日,20xx年就是第49個世界地球日了。

世界地球日(Earth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旨在提高民眾對於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並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地球日由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於1970年發起。現今,地球日的慶祝活動已發展至全球192個國家,每年有超過10億人參與其中,使其成為世界上的民間環保節日。

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每年都會在4月22日舉辦世界地球日活動。

【世界地球日的來歷】

世界地球日(TheWorldEarth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項世界性的環境保護活動。20xx年第63屆聯合國大會決議將每年的4月22日定為"世界地球日"。

該活動最初在1970年的美國由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發起,隨後影響越來越大。活動宗旨在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進而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

1969年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蓋洛德·尼爾森在美國各大學舉行演講會,籌劃在次年的4月22日組織以反對越戰為主題的校園運動,但是在1969年西雅圖召開的籌備會議上,活動的組織者之一,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生丹尼斯·海斯提出將運動定位在於全美國的,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草根運動。

1969年蓋洛·尼爾森提議,在全國各大學校園內舉辦環保問題講演會,海斯聽到這個建議後,就構想在劍橋市舉辦一次環保的演講會。於是,他前往首都華盛頓去會見了尼爾森。年輕的海斯談了自己的構想,尼爾森喜出望外,立即表示願意任用海斯,甚至鼓動他暫時停止學業,專心從事環保運動。於是,海斯毅然辦理了停學手續。不久,他就把尼爾森的構想擴大,辦起了一個在美國各地展開的大規模的社區性活動。舉辦“地球日”的主意就這樣形成了。

1970年4月22日(星期三)是第一個“地球日”。就在那年的4月22日,美國各地大約有20xx萬人參加了**和演講會。

【世界地球日意義】

1970年4月22日的“地球日”活動,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規模宏大的民眾性環境保護運動。作為人類現代環保運動的開端,它推動了西方國家環境法規的建立。如美國就相繼出台了清潔空氣法、清潔水法和瀕危動物保*等法規;1970年的地球日還促成了美國國家環保局的成立,並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1972年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在斯德哥爾摩的召開,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1973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成立,國際性環境組織——綠色和平組織,地球日網路的創建,以及保護環境的政府機構和組織在世界範圍內的不斷增加,“地球日”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就成為了全球性的活動。現在人們普遍認為1970年4月22日在美國發生的第一屆地球日活動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規模民眾性環境保護運動,這次運動催化了人類現代環境保護運動的發展,促進了已開發國家環境保護立法的進程,並且直接催生了1972年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而1970年活動的組織者丹尼斯·海斯也被人們稱為地球日之父。

【世界地球日活動起源】

1969年美國民主黨參議員蓋洛德·尼爾森在美國各大學舉行演講會,籌劃在次年的4月22日組織以反對越戰為主題的校園運動,但是在1969年西雅圖召開的籌備會議上,活動的組織者之一,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生丹尼斯·海斯提出將運動定位在於全美國的,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草根運動。

1969年蓋洛德·尼爾森提議,在全國各大學校園內舉辦環保問題講演會,海斯聽到這個建議後,就構想在劍橋市舉辦一次環保的演講會。於是,他前往首都華盛頓去會見了尼爾森。年輕的海斯談了自己的構想,尼爾森喜出望外,立即表示願意任用海斯,甚至鼓動他暫時停止學業,專心從事環保運動。於是,海斯毅然辦理了停學手續。不久,他就把尼爾森的構想擴大,辦起了一個在美國各地展開的大規模的社區性活動。

他選定1970年4月22日(星期三)為第一個“地球日”。就在那年的4月22日,美國各地大約有20xx萬人參加了**和演講會。

美國的1970年正是個多事之秋,光纖織物被發明了出來,“阿波羅13號”的悲劇導致登月計畫的失敗,在南卡羅來納州薩瓦那河附近一家核工廠發生泄露事故,當時的美國人,終日呼吸著豪華轎車的含鉛尾氣。工廠肆無忌憚地排放著濃煙和污水,卻從不擔心會被起訴或者是受到*的譴責。“環保人士”鳳毛麟角,他們只是列在字典里的單詞,卻很少能夠被人所重視。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首次“地球日”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鑒於公眾對環境保護的關心,美國國會在“地球日”這一天休會,近40名參眾議員分別在當地集會上講話。倫特·杜貝斯、保羅·埃利希以及拉爾夫·納德等美國的名流發表了演講,闡明集會的重要意義。25萬人聚集在華盛頓特區,10萬人向紐約市第五大街進軍,支持這次活動。

據統計,這一天全美有20xx多萬人、1萬所中國小、20xx所高等院校和20xx個社區以及各大團體參加了“地球日”活動。人們舉行集會、*和其他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高舉著受污染的地球模型、巨幅畫和圖表,高呼口號,要求政府採取措施保護環境。1970年的首次“地球日”活動聲勢浩大,是現代美國環保運動誕生的標誌之一,並最終推動了美國環境署的建立,以及清潔空氣,清潔水和瀕危物種法案的成型。

活動意義

1970年4月22日的“地球日”活動,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規模宏大的民眾性環境保護運動。作為人類現代環保運動的開端,它推動了西方國家環境法規的建立。如美國就相繼出台了清潔空氣法、清潔水法和瀕危動物保*等法規;1970年的地球日還促成了美國國家環保局的成立,並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1972年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在斯德哥爾摩的召開,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1973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成立,國際性環境組織——綠色和平組織,地球日網路的創建,以及保護環境的政府機構和組織在世界範圍內的不斷增加,“地球日”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就成為了全球性的活動。現在人們普遍認為1970年4月22日在美國發生的第一屆地球日活動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規模民眾性環境保護運動,這次運動催化了人類現代環境保護運動的發展,促進了已開發國家環境保護立法的進程,並且直接催生了1972年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而1970年活動的組織者丹尼斯·海斯也被人們稱為地球日之父。

【地球日活動策劃方案】

地球日活動策劃方案1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4月22日這一天是世界地球日,這個節日的設立就是要提醒大家關愛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

一.活動時間

20XX年4月21日(星期六)上午

二.活動主題

善待地球,從節約資源做起;

節約資源,從我從現在做起。

三.活動地點

太原市迎澤公園

五一路美特好超市(原家世界)

四.活動目的

1.增強志願者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意識,鍛鍊志願者的溝通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協調能力以及行動能力;培養志願者的合作精神、團隊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

太原市環保局迎澤分局

2.向市民宣傳“根與芽”理念,宣傳環保知識,主要是家庭節能知識。

五.活動主辦方

太原市52中綠色維他命“根與芽“小組

活動合作方

太原理工大學綠色志願者協會陽光印象“根與芽“小組

活動指導以及協助方

太原市環保局宣教中心

太原市環保局迎澤分局

太原市52中政教處

迎澤公園管理處

六.活動流程

(備註:太原市環保局迎澤分局工作人員以及太原市理工大志願者提前在迎澤公園藏經樓以及五一路美特好超市前布置場地。)

1)6:30太原市52中綠色維他命“根與芽”小組志願者與太原理工大學綠色志願者協會陽光印象“根與芽”小組志願者分別在本校會合出發,步行至迎澤公園,在路途中進行流動宣傳。

2)7:20至迎澤公園正門,52中志願者與理工大志願者回合,步行至藏經樓。

3)8:00宣布活動開始,領導講話。

地球日活動策劃方案2

一、活動的背景

上下班時擁堵的馬路、車輛經過時揚起的塵土、刺鼻的汽車尾氣……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區內機動車的數量也在飛速上升。快速增加的機動車在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交通擁堵、空氣及嗓音污染等,面對現如今出現的種種問題,隨著市民環保意識的增強,騎腳踏車、乘坐公車、步行等綠色、健康、環保的出行方式正慢慢得到老百姓的認可。短程健康跑依舊成為時尚的生活方式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這是保護環境的基本要求。這次倡議健康跑活動,關鍵是要人們的節能習慣,強調每個人對節能的貢獻,讓大家覺得自己在從事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在為社會做貢獻。這樣,才能推動環保環保低碳生活行動的開展。這樣的自覺行為既是每個公民的責任,也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

二、主題:迎世界地球日健康跑

三、主辦單位:上海珠街閣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四、指導單位:朱家角鎮人民zf文化體育指導中心

五、承辦單位:上海風格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六、活動時間:20XX年4月22日9:00---11:00

七、活動地點:朱家角鎮大淀湖西側大草坪(珠湖路511號)

八、參加人員:各參與單位愛跑者和社會自願參與者主、承辦方單位全部員工

青浦區地區愛跑者

九、活動內容:由以上全體參加者聚集到珠湖路511號對面大草坪起跑線,按順時針方向,環大淀湖人行道健康跑二圈(單程4km,總計8km),也可視參加者的體能自主加程。(見地形圖附屬檔案)

十、活動目的:進行媒體預熱,吸引媒體的關注,為創造美麗、環保、

生態的家園做貢獻!

十一、活動媒體:青浦主流媒體、各參賽單位網站.

地球日活動策劃方案3

今年4月22日是第48個世界地球日,為搞好地球日紀念活動,更好地挖掘課程資源,進一步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廣大師生關愛家園、保護環境的思想,特擬定以下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

宣傳世界地球日的有關知識,讓學生了解保護地球的重要性。讓保護環境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動。

二、活動時間:4月20日至24日。

三、活動內容——做好“六個一”:

1.各班收集關於地球日的相關知識,以及人類保護環境的舉措,利用晨會課進行交流、討論,制定一份本班的《環保公約》,號召全班學生都自覺遵守。

2.少先隊大隊部制定一份《簡單生活倡議書》,在校網發布。

3.4月22日至24日在各班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各班舉行一次《關愛地球,守衛家園》中隊主題會;27日放學前上交主題隊會教案到學生文化中心。精選世界地球日活動方案由提供!

4.各班提出一句班級環保標語或口號參加學校環保標語徵集活動,活動成果上傳學校網站,4月27日前完成。

5.作一次紅領巾環保知識宣傳廣播,4月23日播出。請各班發動學生踴躍投稿至廣播站。

6.舉辦一次以“環保”、“保衛地球”為主題的3-6年級徵文活動。截稿日期為4月30日,電子稿上交學生文化中心。

四、活動要求:

1、各班要嚴格按照活動方案,把第48個世界地球日的各項活動做好做實。

2、各班要認真對學生進行宣傳,力求做到環保觀念和知識的普及化。

3、活動結束後,過程性活動材料(學生日記、照片等,數量不限,可由家長提供)4月30日放學前送交學生文化中心存檔。

【世界地球日活動推廣】

由於環境保護運動在世界範圍內的興起,1990年第二十屆地球日活動的組織者希望將這一美國國內的運動向世界範圍擴展,為此他們致函中國、美國、英國三國領導人和聯合國秘書長,呼籲他們採取措施,舉行會晤締結關於環境保護議題的多邊協定,協力扭轉環境惡化的趨勢;同時地球日的組織者還呼籲全世界願意致力環境保護的政府在1990年4月22日各自動員國民開展環境保護運動。地球日活動組織者的倡議得到了亞洲、非洲、美洲、歐洲許多國家和眾多國際性組織的回響,最終在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有來自140多個國家的逾2億人參與了地球日的活動,參與團體舉辦座談會、*、文化表演、清潔環境等活動來倡導“地球日”精神,並進一步向政府施壓,期盼引發更多關注與政策的制定;從此以後世界地球日成為全球性的環境保護運動。

【世界地球日活動影響】

生態環境

1990年4月22日這天,全世界有數億人身穿藍綠兩色服裝參加了“地球日”活動。他們為紀念“地球日”20周年,開展了撿拾廢紙和塑膠袋、嚴禁隨地倒垃圾的活動。這些活動的目的是提醒人們重視保護地球環境,制止生態惡化,使每一位地球居民都為悍衛地球環境、改善地球環境作出貢獻。身穿藍綠兩色服裝是表示為捍衛地球環境而行動的決心。

活動效果

“地球日”這天,美國全國大約有1億人把汽車放在家裡不用,以防汽車排放出來的廢氣和其他有害的排放物散發到空氣中去。在中國,當時的*總理在4月21日通過電視發表了環境問題講話,中央電視台還播放了“只有一個地球”的專題報導。從此,中國每年都進行“地球日”的紀念宣傳活動。

20xx年2月末,海斯接受中國的邀請,來中國參加了“中國20xx年‘地球日’中國行動”啟動儀式。

在20世紀90年代末,蓋洛·尼爾森和布魯司·安德森(太陽能建築師、作家、新罕布夏州“地球日”組織者)共同為把“地球日”辦成一個年度性、高水準的活動,創辦了“美國地球日”組織。“地球日”網頁於1995年開通。1999年“美國地球日”組織更名為“地球日網路”,成為一個面向全世界、推動每年“地球日”國際活動的組織。20xx年的“地球日”,又是由蓋洛·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領導,所不同的是,這次他們在1970年“地球日”的基礎上,加入了全球性的公眾運動,並充分利用了網路這一新興的信息手段,把各國人民的智慧和熱情都聚集在了一起。在蓋洛·尼爾森、丹尼斯·海斯和其戰友們的努力下,今天的“地球日”已真正成為全地球的節日,提醒著人類保護地球、善待地球。

【世界地球日曆年主題】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各界每年4月22日都要舉辦”世界地球日”活動。目前最主要的活動是由中國地質學會、國土資源部組織的紀念活動。每年中國紀念”世界地球日”,都要確定一個主題。

20xx年 珍惜自然資源呵護美麗國土——講好我們的地球故事

20xx年 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倡導綠色簡約生活——講好我們的地球故事

20xx年 節約利用資源,倡導綠色簡約生活[3]

20xx年 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益

20xx年 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節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共同保護自然生態空間[4]

20xx年 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生態文明共建美麗中國

20xx年 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推進找礦突破,保障科學發展[5]

20xx年 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倡導低碳生活

20xx年 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倡導低碳生活。[6]

20xx年 綠色世紀(Green Generation)

20xx年 善待地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20xx年 善待地球——從節約資源做起

20xx年 善待地球——珍惜資源,持續發展

20xx年 善待地球——科學發展,構建和諧

20xx年 善待地球,科學發展

20xx年 善待地球,保護環境

20xx年 讓地球充滿生機

20xx年 世間萬物,生命之網

20xx年 20xx環境千年——行動起來吧!

1999年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1998年 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們的海洋

1997年 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6年 我們的地球、居住地、家園

1995年 各國人*合起來,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4年 一個地球,一個家庭

1993年 貧窮與環境——擺脫惡性循環

1992年 只有一個地球——一齊關心,共同分享

1991年 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0年 兒童與環境

1989年 警惕,全球變暖!

1988年 保護環境、持續發展、公眾參與

1987年 環境與居住

1986年 環境與和平

1985年 青年、人口、環境

1984年 沙漠化

1983年 管理和處置有害廢棄物;防治酸雨破壞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982年 紀念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10周年——提高環境意識

1981年 保護地下水和人類食物鏈;防治有毒化學品污染

1980年 新的10年,新的挑戰——沒有破壞的發展

1979年 為了兒童和未來——沒有破壞的發展

1978年 沒有破壞的發展

1977年 關注臭氧層破壞、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濫伐森林

1976年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5年 人類居住

1974年 只有一個地球

【世界地球日環境問題】

當前,威脅人類生存的十大環境問題是:

(一)全球氣候變暖

由於人口的增加和人類生產活動的規模越來越大,向大氣釋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溫室氣體不斷增加,導致大氣的組成發生變化。大氣質量受到影響,氣候有逐漸變暖的趨勢。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將會對全球產生各種不同的影響,較高的溫度可使極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將升高6厘米,因而將使一些海岸地區被淹沒。全球變暖也可能影響到降雨和大氣環流的變化,使氣候反常,易造成旱澇災害,這些都可能導致生態系統發生變化和破壞,全球氣候變化將對人類生活產生一系列重大影響。

(二)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

在離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氣平流層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氣體,在離地面25千米處臭氧濃度,形成了厚度約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層,稱為臭氧層。它能吸收太陽的紫外線,以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過量紫外線的傷害,並將能量貯存在上層大氣,起到調節氣候的作用。但臭氧層是一個很脆弱的大氣層,如果進入一些破壞臭氧的氣體,它們就會和臭氧發生化學作用,臭氧層就會遭到破壞。臭氧層被破壞,將使地面受到紫外線輻射的強度增加,給地球上的生命帶來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線輻射能破壞生物蛋白質和基因物質脫氧核糖核酸,造成細胞死亡;使人類皮膚癌發病率增高;傷害眼睛,導致白內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類、蔬菜等的生長,並穿透10米深的水層,殺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從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鏈和自由氧的來源,影響生態平衡和水體的自淨能力。

(三)生物多樣性減少

《生物多樣性公約》指出,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來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體,這些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它包括物種內部、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會產生一些新的物種,同時,隨著生態環境條件的變化,也會使一些物種消失。所以說,生物多樣性是在不斷變化的。近百年來,由於人口的急劇增加和人類對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加之環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種生物及其生態系統受到了極大的衝擊,生物多樣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害。有關學者估計,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萬種生物物種滅絕,平均每天滅絕的物種達140個,估計到21世紀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損失可達其總數的15%~30%。在中國,由於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的壓力,對生物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壞,生物多樣性所遭受的損失也非常嚴重,大約已有200個物種已經滅絕;估計約有5000種植物已處於瀕危狀態,這些約占中國高等植物總數的20%;大約還有398種脊椎動物也處在瀕危狀態,約占中國脊椎動物總數的7.7%左右。因此,保護和拯救生物多樣性以及這些生物賴以生存的生活條件,同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

(四)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氣降水中酸鹼度(PH值)低於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這是大氣污染的一種表現。酸雨對人類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會妨礙水中魚、蝦的成長,以致魚蝦減少或絕跡;酸雨還導致土壤酸化,破壞土壤的營養,使土壤貧瘠化,危害植物的生長,造成作物減產,危害森林的生長。此外,酸雨還腐蝕建築材料,有關資料說明,近十幾年來,酸雨地區的一些古蹟特別是石刻、石雕或銅塑像的損壞超過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已有三大酸雨區。中國華南酸雨區是尚未治理的。

(五)森林銳減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們的綠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減少使其涵養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壞,造成了物種的減少和水土流失,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減少進而又加劇了溫室效應。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陸地面積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積29%。每年有600萬公頃的土地變成沙漠。經濟損失每年423億美元。全球共有乾旱、半乾旱土地50億公頃,其中33億遭到荒漠化威脅。致使每年有600萬公頃的農田、900萬公頃的牧區失去生產力。人類文明的搖籃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流域,已由沃土變成荒漠。中國的黃河流域,水土流失亦十分嚴重。

(七)大氣污染

大氣污染的主要因子為懸浮顆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鉛等。大氣污染導致每年有30-70萬人因煙塵污染提前死亡,2500萬的兒童患慢性喉炎,400-700萬的農村婦女兒童受害。

(八)水污染

水是我們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觸最多的物質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險品。

(九)海洋污染

人類活動使近海區的氮和磷增加50%-200%;過量營養物導致沿海藻類大量生長;波羅的海、北海、黑海、東中國海(東海)等出現赤潮。海洋污染導致赤潮頻繁發生,破壞了紅樹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魚蝦銳減,漁業損失慘重。

(十)危險性廢物越境轉移

危險性廢物是指除放射性廢物以外,具有化學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蝕性和其他對人類生存環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廢物。美國在資源保護與回收法中規定,所謂危險廢物是指一種固體廢物和幾種固體的混合物,因其數量和濃度較高,可能造成或導致人類死亡,或引起嚴重的難以治癒疾病或致殘的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