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暑假日記300字:游中山陵

游中山陵——我六歲時來過中山陵,只覺得那樹木蔥蘢,風景很美。

時間來到了20xx年的8月,因為暑假,因為假期,因為爸媽,這天我有機會再次來到中山陵,而這次來中山陵不僅僅只覺得風景美了。

走進中山陵一眼就看見刻著"博愛"的牌坊。孫中山老先生醫生以博愛為懷,認為博愛是治國之本,所以博愛百姓,博愛士兵,在他墓前應該刻“博愛”二字。牌坊後有一條又寬又長的墓道,墓道兩旁一棵棵蒼鬆勁柏讓人感到陵墓應有的莊嚴肅穆。在陵門上方有“天下為公”四字,孫中山老先生認為天下人人人平等,為了實現這四個字奮鬥了一生。陵門後的墓碑上刻著大書法家譚廷闓寫的兩行鍍金大字:中國國民黨  葬孫總理於此 。字寫得剛勁有力、充滿滄桑,讓人感到一種莫民的敬意。走到祭堂台階下、爸爸告訴我一個秘密;這台階每隔一段有一個平台,從下往上看 只看見台階,看不見平台。從上往下看,看見平台,看不見台階。我們走過392層台階看見了祭堂,祭堂上方刻著孫中山老先生一生追求的三民主義:民族、民生、民權。祭堂內有一尊孫中山老先生的大理石像,他神態安詳,腰板挺直,雙手放在膝蓋上展開的文卷上。刻得很像孫中山本人,讓人肅然起敬。走出祭堂向前遠眺看見一大片碧綠的海洋,在綠色的海洋中幾棵高出頭的樹像海洋中的波浪。向下俯視只見平台不見台階,這奇怪現象的原因應該是角度原因把它遮住了吧?這呂彥中設計的中山陵不僅雄偉還蘊藏了不少小秘密啊。

孫中山、孫權、朱元璋都葬於紫金山,紫金山因他們名揚中國內外,引來了不少遊客,更因為中山陵的雄偉讓遊客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