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作文600字說明文範文

盧溝橋事變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兩大戰場之一的東方戰場的開闢,極大地改變了東亞與世界的政治格局。盧溝橋也因此成了見證歷史的遺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盧溝橋作文,一起來看看吧!

盧溝橋作文篇1

在北京市西南的豐臺區永定河上,有一座歷史悠久的橋樑——盧溝橋。

盧溝橋也叫蘆溝橋,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最寬處可達9.3米。最有特色的則是橋墩,外形像一個尖尖的船頭,它的作用就在於當洪水來臨時,可以抵抗水的衝擊。橋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橋身的石雕護欄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頭刻蓮座,座下為荷葉墩,柱頂刻有的石獅。望柱上雕有數不勝數的石獅子。這些獅子有的仰望天空;有的抬頭挺胸;有的母子相擁;有的面對著面,好像在交談……所以民間才有歇後語:“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不清”一說。

盧溝橋始建於金朝,後在明清兩朝曾幾次修繕,清康熙年間由於永定河洪水無法使用,康熙命人重修,盧溝橋得以恢復其容姿,而在橋東頭則立有乾隆題寫的“盧溝曉月”碑。而盧溝曉月也成為了燕京八景之一。

盧溝橋對於中國人民的特殊意義也是最重要的意義,還在於發生於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也稱“七七事變” 。日本侵略者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吞我國東北後,為進一步挑起全面侵華戰爭,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而盧溝橋事變就成為了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序幕,同時也是中國八年抗日戰爭的起點。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距北平《現在稱北京》十餘公里的盧溝橋附近進行軍事演習,謊稱有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宛平縣守軍的拒絕後,就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開槍開炮。7月8日早晨,日軍包圍了宛平縣城,並向盧溝橋的中國駐軍發起進攻。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給日本侵略軍以沉重的打擊。團長吉星文親自奔赴前線指揮作戰,戰況慘烈……

“七七事變”是著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開始。從此,中國人民團結起來,萬眾一心,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仆後繼,英勇抗爭,經過八年抗戰,犧牲三千多萬中華兒女,終於打敗了日本侵略者。

現在的盧溝橋像是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在歷經腥風血雨的戰爭之後,終於安詳的跨在永定河之上,訴說著當年的槍林彈雨,傾聽著永定河的流水,仰望著一片和平的天空……

盧溝橋作文篇2

10月12日,我們徒步10公里來到盧溝橋舉行建隊儀式,並參觀了抗日戰爭紀念館。

全體少先隊員在盧溝橋抗日戰爭雕塑園內集合,在抗日戰爭紀念碑前,舉行了初一年級少先隊建隊儀式。

今年是建國63周年,在建隊儀式上,少先隊員代表給抗戰烈士們敬獻了花籃,表達了對英雄的敬仰。

少先隊員代表也向全體輔導員老師獻上了紅領巾。全體隊員一起重溫了少先隊入隊誓詞,高唱心中永遠的鏇律——少先隊隊歌。最後老師講話,希望同學們珍惜與紅領巾朝夕相伴的日子,努力向團組織靠攏,早日加入共青團,號召同學們做好準備,迎接挑戰。全體隊員“時刻準備著”的呼聲讓在場所有輔導員感到欣慰與驕傲。

建隊儀式完畢後,我們參觀了盧溝橋。

參觀了盧溝橋後,我既對日軍侵略者的言行感到忿忿不平,同時也被中國士兵這種不怕犧牲、與日寇決以死戰的頑強精神所振撼。

接著我們參觀了抗日戰爭紀念館。

紀念館坐落在盧溝橋畔宛平城內。館內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和一處處復原景觀重重地撞入了我們的內心,豐富的史料真實再現了中國人民同日本侵略者進行英勇鬥爭的光輝歷程與艱苦卓絕的抗戰之路。日軍暴行專題展示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其中有“七三一”細菌部隊和南京大屠殺的現場復原陳列;

人民戰爭專題館展示波瀾壯闊的全民族抗日救亡運動和浴血奮戰場景,其中有台兒莊、平型關、百團大戰等著名戰役的介紹;抗日英烈館展示著名抗日英雄楊靖宇、趙一曼、左權、彭雪楓、張自忠、佟麟閣、趙登禹等人的英雄事跡。

整個紀念館分為幾個不服:第一部分:民族危機,救亡興起 ;第二部分:國共合作、共赴國難 ;第三部分:抗戰燈塔、中流砥柱 ;第四部分:日軍暴行、慘絕人寰 ;第五部分:浴血疆場、民族壯歌 ;第六部分:得道多助、國際支援 ;第七部分:歷史勝利、巨大貢獻 ;第八部分:以史為鑑、面向未來 。

通過參觀,我認為我們應該不忘國恥,奮發圖強。

盧溝橋作文篇3

天慢慢、慢慢地黑了,一輪明月升了起來,仿佛一個玉盤掛在深藍的天幕中。這時,我回頭一看,隱隱約約地看到了清代乾隆皇帝題寫的四個大字:盧溝曉月。更多關於北京盧溝橋的遊記作文盡在巨人。

盧溝橋是燕京八景之一,始建於金朝,是北京最長的古橋。它橫跨永定河,經歷了八百多年的風雨滄桑,至今還屹立在我們眼前。盧溝橋,我真想對你說:洪水的沖刷使你更加挺拔,連年的戰火讓你更加堅強。你還記得1937年的7月7日嗎?日寇發動了侵華戰爭,我們中國的戰士們就像你身上的雄獅一般,與日寇浴血奮戰,保家衛國! 走上盧溝橋,遠處長長的古橋末端就是宛平城。古橋上,兩旁是現代重新修建的相對平坦的路,中間是凹凸不平的古路。我仔細看著這凹凸不平的路,透過古路、穿越時光,我仿佛看到了幾百年問這古橋上的繁華景象。不知有多少人馬從這座橋上熙熙攘攘地踏過,又不知有多少人在這座橋邊折下柳枝依依作別。這座昔日的古橋為人們獻出了自己的青春。現在,它老了。

盧溝橋上,最為著名的就是那怎么數也數不清的幾百個石獅子,它們好像是一個個堅貞不屈的衛士,和我們中華兒女一起守護著古橋的和平與命運。它們當中,明清時期的獅子較多,金元時期的獅子較少,有些是被洪水沖毀了,有些是被雷電劈碎了。這些獅子神態各異,

千姿百態:有的大獅子身上仿佛還有幾隻小獅子;有的獅子在仰望著天空;有的獅子好像在細細地打量著遊人;有的獅子神情嚴肅;有的獅子則面帶微笑,好似在互相嬉戲。

夕陽下的盧溝橋更美。落日染紅了天空,使整個天空都變成了耀眼的金色。黃昏下的盧溝橋也仿佛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衣,顯得更加肅穆。陽光照在盧溝橋上,橋上凹凸不平的古路仿佛都變成了一塊塊金石頭。陽光灑在石獅子身上,獅子們好像更加意氣風發,都昂首挺胸地看著我們。漸漸地,太陽慢慢地沉入了遠處西山的懷抱里,但晚霞還停留在天空中,戀戀不捨地望著盧溝橋。此時,落日的餘暉再次染紅了盧溝橋,古橋上閃耀的金黃色好像在回應著晚霞的眷戀。天慢慢、慢慢地黑了,一輪明月升了起來,仿佛一個玉盤掛在深藍的天幕中。這時,我回頭一看,隱隱約約地看到了清代乾隆皇帝題寫的四個大字:盧溝曉月。

該回家了,我忍不住回望古老的盧溝橋,它仿佛又沉沉地入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