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感悟自然作文精選敘事範文

感悟自然,千山萬水,花鳥蟲魚,一草一木讓我細細品味其中意蘊悠長的哲理,讓心慢慢地被自然的氣息浸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感悟自然作文,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感悟自然作文篇1

牆外有一棵槐樹,合抱那么粗。操場擴建時,施工隊把它鋸掉了。第二年,我和鄰居家的院子裡各拱出一堆槐樹的嫩芽,肥肥的、壯壯的,沒等盛夏到來,它們就已是一叢茂密的小灌木。

一天見鄰居把灌木砍得還剩一枝。我也拿了把菜刀來到我家的那叢灌木前,想去掉它們中的一些。就在要動刀時,我猶豫起來,因為十幾根嫩綠的枝條生得都很有力,大小也差不多,去掉誰呢?斟酌再三,我又把刀送了回去。

冬去春來,寒暑往返。我家的小灌木不斷地長粗長高,儼然一片小森林。就在我期望它們都長大成材的時候,一棵小樹在隔壁鄰居家的院子裡拔地而起,它濃黑的樹冠隔牆可見。沒等我家的小灌木高過牆頭,它的枝葉就已罩了過來。

一年,兩年,三年,隨著鄰居家的樹愈來愈大,我家的這叢小灌木顯得愈來愈力不從心。等鄰居家的槐樹碗口粗的時候,我家的小灌木再沒了生機勃勃的景象。由於它們上面的天空全部被大槐樹遮蓋,它們不再長高、長粗、長大,而是今年發芽明年枯萎,後年再發芽接著再枯萎。直到我們從那兒搬走,它們都在重複著這樣的命運。

前些日子,我重返那座小院,見新主人已把它徹底地剷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張石桌子和小凳子,上面卻是一片濃密的樹蔭,隔壁的那棵大槐樹亭亭如車蓋,在微風中搖曳著墨黑的樹葉。

回家的路上,我對丈夫說:鋼琴、書法、繪畫,只能讓兒子學一樣,不能再這樣下去。丈夫不明白是什麼意思。這也難怪,因為他沒住過那個小院,沒見過我家的那叢小灌木生長在大樹底下是什麼樣子,更不知道那張石桌下曾拱出一堆嫩芽。

推薦人語:“兵不在多而貴在精!”樹是如此,人更是如此。諸葛亮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被稱為“南陽一臥龍”,可畏“全才”。但如果要他金戈鐵馬,親自作戰,不知他能否取勝?韓信用兵,神出鬼沒,創造了戰爭史上“不戰而戰”的神話。在政治上卻沒有任何心計,最後死於呂雉之手。我們甚至可以想像一棵高大的樹上同時結著桃子、黃瓜、西紅柿、玉米、大豆、芝麻的荒誕情景。所以,世界上就根本沒有全才,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要強求自己。而應該

在生命之路上揚長避短,高樹自己獨特的雲梯。

關於感悟自然作文篇2

看到過陡峭山頂上生長著的松樹嗎?當我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景象時,心裡充滿了驚奇,更感慨於自然的頑強。當風吹遍山坡時,一粒種子不幸降落於最陡峭的地方,沒有肥沃的泥土,沒有充足的陽光和水分,然而它紮根了,而且長得很茁壯,這大概便是適應的結果吧!

“適應”,區區二字,卻包含了無盡的掙扎與煎熬。適應的過程不言而喻。龐大的恐龍曾稱霸地球,卻因為環境變遷難以適應而滅絕。適應,便是生存發展;不適應,便是滅絕。自然的選擇簡單而殘酷,然而,儘管艱難,大多數物種還是選擇了適應,畢竟,生存是生物的一種本能吧。

選擇了適應,就要等待,等待著真正與環境融為一體,有了這漫長的等待,猿變成了人;有了這漫長的等待,人類變成了地球的主宰。沒有人能預料下~步的變化,只是有了太多的教訓,在變化之前就選擇了適應。明天,也許會滄海變桑田吧。自然界在不停地變化,選擇適應者也在不停地適應。不能停步,這是自然界的法則。生存和發展,本身就是作文體的,生存下了,才談得上發展;而只有在發展之後,才具備更強的生存能力。也就是說,只有適應,才能進步。

站在天涯海角,靜看風雲變幻,這也許是一種灑脫,是一種超然。然而,這更是一種拒絕,是一種逃避。選擇了適應,就決不會置身於“世”外。適應,不應該是被動的。選擇了適應,就要敢於搏擊長風,挑弄波濤,這才是真正的灑脫和超然。

其實,生活在現代的人們,都明白適應的道理,這也可能是社會對入的歷練吧。然而從大自然的角度

看,人類社會裡的適應只是一個自然的縮本。對個人來說,適應就是能活得更舒適、更有競爭力:對國家來說適應就能更繁榮、更強大:對人類來說,適應就能生存的更長久。

自然教給了我們選擇適應,選擇等待,選擇生存,選擇發展。適應,要求我們主動出擊,邀約風雲,創造未來。

關於感悟自然作文篇3

最美莫過於大自然。我喜歡衝出幽谷的小溪,因為它的不懈、它的執著;我喜歡搏擊長空的雄鷹,因為它的勇敢、它的矯健;我喜歡點綴大地的小草,因為它的無憂、它的瀟灑……

我發現了和風細雨的柔美。微風拂過,小雨便斜斜地輕揚,給悄然復甦的萬物籠上一層朦朧的輕紗。雨帶來了空氣清新的氣息——有些像薄荷的清香,濃郁時,竟發出泥土的氣息,畢竟是春天了啊。雨,更是女性。她在人們的傘上、屋頂上、草木的綠葉上、花瓣上,跳起了輕盈的舞蹈,重複輕訴水的柔情。當溫馨的和風輕柔地撫著臉龐,當毛絨的細雨親昵地舔著大地,我喜歡置身於迷濛的煙霏里,讓斜斜密密的雨絲似無聲又有聲輕悄悄地把我的心兒織綠。“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就是這樣的境界吧?

我發現了明月之夜的優美。當皎潔的明月在蒼穹高高懸掛,當清涼的銀輝向大地靜靜地潑撒,我喜歡走進安詳的夜,傾聽明月與清風的低吟,任思想的野馬在過去與未來縱情地馳騁。我想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低吟,想到杜甫“露是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嘆惋,想到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豪放,想到席慕容“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的感慨……呵,永恆的明月,永恆的鄉愁。

我暢想冬天下雪的美景。現在下雪的日子可真少啊,遙想童年時候,當紛紛揚揚的雪花似輕盈的白蝶翩翩飛舞,當冰清玉潔的絲緞鋪天蓋地覆蓋萬物,我喜歡徜徉在那銀白世界,貪婪地閱讀春姑娘寄給人間洋洋灑灑的片片來信。而現在,我只能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桃花開”的詩句中去想像,只能在“燕山雪花大如席”的描寫中去驚奇,在“紛紛鱗甲飛,頃刻遍宇宙”的虛擬中去滿足。

我喜歡大自然,喜歡親近大自然,那和煦的陽光給了我們多少溫暖,那悠閒的白雲給了我們多少遐想,那花香盈盈的芳草地留下我們多少足跡……那沉穩的山,那靈動的水,那片片樹林,那自由的小鳥,那活潑的魚兒……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容納一切的大自然。

朋友,我喜歡拉著你的手,一起走進這美麗的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