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狼作文

在我心目中,狼,代表著旺盛的生命力與不羈的野性,自由的天性以及征服世界的戰鬥性格和勇氣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我心中的狼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心中的狼作文篇1

可能你對狼並不熟悉,並不了解。但你千萬不要以為在你的身邊沒有狼的出沒而掉以輕心,因為你正生活在一個經常有狼出沒的可怕世界!

中山狼

還記得那個熟悉的故事:東郭先生出於一片善心,再路上收留了中山狼,還幫其躲過了獵人的捕捉,但,中山狼卻恩將仇報的吃掉了他的救命恩人。可能在你以一片真心幫助他人的同時,別人卻在利用你,欲將你推入致命的深淵。

白眼狼

母親,一個偉大的形象,她無怨無悔的哺育著自己的兒女,毫無怨言的幫助子女的成長,雙鬢斑白,皺紋屢出,但在她年老時,正需兒女撫養時,曾經讓她日益蒼老的兒女卻以各種理由紛紛離開,不理不採。還翻著白眼,象對著陌生人一樣的無理。

當世界上眾多慈祥的母親們,用自己的乳汁餵飽懷裡的孩兒時,她們沉浸在偉大的責任之中,並不知道,自己餵的是一隻背信棄義,毫無人性的白眼狼。

披著羊皮的狼

在這個社會繁殖得最快的,是一種披著羊皮的狼,他們無處不在。問路的時候拍拍肩,隨之你就迷迷糊糊,結果現金失蹤;假裝家庭貧困,上街叫賣,博取同情,最後你隨時隨地都能見到他的各種博取同情的理由;上門推銷,大誇效果的良好,你買下,後果是半身不遂。

利益的“薰陶”是披著羊皮的狼快速繁殖的罪魁禍首,他們是資本主義社會惟利是圖的“資本家”。

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世界的狼這么的多,而且好多種類都是變異的,越來越猖獗,越來越狠毒,他們危害著人類。人呀,你們快想想辦法,杜絕狼種的侵入,斷絕狼的繁衍。

我心中的狼作文篇2

提起“狼”大家都會感到可怕和討厭。無論在西方還是在東方有不少壞事都在批判狼可惡的一面。但,狼的優點也很多,這些優點也值得我們去學習,去稱讚。

1.狼的適應能力

狼的適應能力之強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遠離加拿大東海岸的遙遠的孤島,是一片還未被人類染指的淨土。被人類驅趕的狼群在那裡自由地生活著。每年,當清澈的河流中出現許多鮮美的大馬哈魚時,狼就會跳入河流去捕魚,這種生存的技能似乎它們的先輩所不具備的。為了生存,捕魚也就成為這裡小狼崽的必修課。

2.狼的合作精神

在大多數時候,狼總是成群結隊的行動,它們似乎彼此都心靈相通,不需要過多的解釋就能知曉對方的意圖。年老的富有經驗的會訓練教育年幼的狼,以保證整個狼群具有高度的組織性。狼不但能與同伴互相合作,和其他動物也能互助互利。烏鴉是一種食腐動物,富有空中觀察的經驗,當它發現受傷或死掉的獵物時,通常會像報信者一樣,把狼叫到現場。狼會撕裂動物的屍體,然後大家共同享用食物。

3.狼的鍥而不捨

狼群中除了有一隻居統治地位的頭狼外,時常還會有一隻地位最低的狼。這通常是一隻公狼,一般來說是一窩狼崽中最弱小的一個。在狼群中,這個年輕成員常會受盡虐待,幾乎在所有方面它都被置於最後的位置。然而。這隻公狼常常會將受到的侮辱作為奮發的動力。為了使自己強壯起來,為了證明自己的生存能力,它會離開狼群,獨自到別處冒險,從而在一段時間內會成為眾所周知的“孤狼”會加入別的狼群或者找到一個配偶並建立一個新狼群。

4.狼的忠誠

狼是一種極為忠誠的動物,狼一旦選定配偶,一般是終身相伴,可以共同生活10多年。浪群中保持著家族的凝聚力——不僅包括父母兄弟姐妹,還有叔叔和嬸嬸。每個狼群中都有一定的等級制,每個成員都很明確自己的身份,因此相互間很少有仇恨和打架的行為,相反,在圍捕獵物和共同撫幼方面,還表現出一種友愛與合作的精神。狼到兩歲就能生兒育女。撫幼期間,母狼不出穴,公狼會定時送來食物。不僅公狼這樣做,群中的其他成員也樂於幫助母幼。捕食的地點可能在10千米以外,它們會把食物吞咽下肚,到家後再吐出來,這樣可以防止食物在途中****。幼狼8周以後,幾可以吃生肉並啃吃骨頭以磨練牙齒。2個月後它們離開洞穴自己活動,6個月後它們就可以隨著狼群一塊遊蕩了。

狼,具有超常的速度,精力和能量,豐富的聲音訊號和體態語言以及非常發達的嗅覺。為了生活和生存,為了哺育和教育後代,它們之間友好相處,相互合作……然而,狼外婆的故事讓它們的處境每況愈下,人見人殺,幾近滅絕。

我心中的狼作文篇3

狼,一直給人以兇殘、飢餓、貪婪、陰險等印象。人與狼打交道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時至今日,人口繁多,資源緊張,狼逐漸被尋求棲息之地的人們消滅。狼少了,生活似安定了,但是隨著狼的消逝,一些與狼息息相關的生物也逐漸退出人們的視野。

狼是古老的物種,經過幾萬年的進化,狼不斷地適應環境,練就了一身好本領。狼捕食時通常是群體出動,在此之前,狼事先要開會,研究獲取獵物的戰略、戰術。一旦達成共識,完成分工,狼群會依據天時、地形等自然條件去捕殺獵物。狼捕獵時還有一個特徵,就是從不趕盡殺絕,以防獵物滅後狼子狼孫無從充飢。

可以說,狼是出色的軍事專家。狼群每一次捕獵,都會把軍事戰略、集團會工、團體作戰、服從指揮等特點發揮到極限。在與狼的長期鬥爭中,人發現了狼的這些特性,於是,有些民族就開始拜狼為師,狼圖騰也因此而產生。

歷史上的犬戎族、匈奴、女貞、突厥、蒙古等都是崇拜狼的民族。狼在捕食時引天長嗥,互相聯絡,於是人學會了製作牛角號來傳遞戰機;狼捕食絕對聽從指揮,不聽者狼王會一口咬死,絕不容情,於是人學會了制定軍規;狼群捕食時講究出其不意,迷惑敵人,於是有了“兵者,詭之道也”一說。正因為從狼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的東西,犬戎、匈奴、女真、突厥、蒙古等民風強悍,一度成為戰威一時的霸主。特別到了蒙古的成吉思汗,將狼的優點發揮到了極至,從而創立了世界歷史上疆土最為廣闊的大元帝國。但是元朝統制了一個世紀後開始覆滅,究其原因還是由於王室成員窩裡鬥,待民殘暴等原因,《狼圖騰》中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狼和狼一樣,人和人不一樣”。狼無私心,實力最強、能領著狼族不斷壯大的狼就是首領,但是人不同,人無用的規矩太多,爭鬥太多,無能的太子也能做皇帝。漢人為什麼從北宋以後開始一蹶不振,就是因為漢人的小農意識太強,心眼太多,不夠團結,沒有狼的精神,最終被長期與狼爭鬥、拜狼為師的蒙古所統治。《狼圖騰》中有一段描寫狼吃綿羊的情景,深刻地道出了一個現實的問題。一隻狼偷偷進了羊群,拖住了一隻綿羊開始吃了起來。羊群一陣無聲的騷動以後,又安靜了下來,羊繼續吃草,狼繼續吃羊,離狼近的一些羊居然圍在了狼的周圍,觀看狼吃自己同伴的情景,無動於衷。“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說不定下一個遭受噩運的人就是自己。在中國,狼與人爭鬥的主戰場一直在美麗的蒙古草原。草原狼是隨著遊牧民族的減少而減少的。文革末期,大批漢人及被漢化的蒙人遷往草原,高喊“打不盡豺狼虎豹,決不停止戰鬥”的口號,狼成為了一個政治問題。於是,草原一部分被開墾成農田,狼皮、狼肉也成了極搶手的俏貨。民工打狼、部隊打狼,最終,狼退出國界,去了外蒙及其他更遠的國家。蒙古戰馬由於沒有了狼的威脅,也逐漸退化,不復當年神速;鼠災成患,草也不夠牛羊吃了,草原沙化嚴重,人群一度遷往草原腹地。隨著人群的遷入,草原面臨著更大的危機。這種情景就如同一個公司、一個團隊、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如果其中的一個環節少了狼這種角色,相信這個公司、團隊、國家、社會都會面臨一個缺少競爭、缺少學習而懶散成風、禍端四起的團體。敵人,可以做自己的老師,敵人,也可以逼迫自己進化,沒有敵人,除了在理想中的社會,只能使自己的進取心不斷退化,最終被不知從哪裡冒出來、分不清友敵的人給擊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