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鄉的特色小吃說明文作文

哪裡都會有特色的小吃,都是獨一無二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家鄉的特色小吃的說明文作文,僅供參考。

家鄉的特色小吃說明文作文篇一

我的家鄉——清江——坐落於溫州樂清,它是一個美麗富饒的沿海小鎮。我們家鄉的特色小吃像天上的星星,數不勝數。不過,要說最有名的,還是三鮮面。

據說,三鮮面原來只有三種配料:白蝦,蛤蜊,牡蠣。後來根據客人對口味的要求,商家又在原來的三鮮面里加上其他一些輔料或一些特色海鮮,但是,三鮮面這個名字還是一直保留了下來。噢,對了,悄悄告訴你,只有我們清江的三鮮面才是正宗的!

我記得有一家三鮮麵館坐落在公園對面的小店附近。有些人,本是專程來買東西的,可經過麵館,每每聞到麵館里飄出的三鮮面特有的香氣,總忍不住進去大吃一頓。還有些遠方的客人,也專門趕過來吃咱們清江的三鮮面。去的多了,無論是誰都會發現,麵館不小的店面每次都是“人滿為患”,兩名店主忙的不亦樂乎。可見大家對三鮮面的喜愛。

三鮮面不僅受人喜愛,做法也比較奇特。

首先準備:姜1小塊,雞蛋1個,小黃魚1條,蟶子,白蝦,鰻乾,蛤蜊,牡蠣,蔥,小青菜以及其他必要的配料。第一步要做姜蛋。把姜洗淨,去皮,切片,一半切末,一半留著備用;雞蛋攪勻加入薑末,再攪勻,擱在一旁。鍋里放少許油,小火,煎姜蛋,煎好了拿出來備用。第二步,在鍋里放油,加薑片,燒6成熱,放小黃魚,接著是鰻乾,煎的顏色有點黃了就放蟶子,姜蛋,老酒,糖。直接加水,再放入白蝦和適量鹽,水開了放麵食,水再次開時加適量味素,放牡蠣,蔥葉,小青菜就可以出鍋了。一口下去,第一個感覺是燙,然後就嘗到了鮮,一口面進肚,就馬上想再來一口,哪管什麼“燙”!

呵呵,動心了吧?我們小鎮永遠歡迎你的到來!

家鄉的特色小吃說明文篇二

家鄉的特色小吃—土豆餅

我的家鄉金昌有很多小吃,牛肉麵、涼皮子、沙米涼粉、油餅卷糕、土豆餅等,這些小吃風味各不相同,在這些地方特色小吃中,我最喜歡的是土豆餅,為什麼呢?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相信你們一定會喜歡的。

土豆餅,顧名思義,就是用土豆做的餅。大家一定會問:土豆做的餅有什麼希奇的呢?玉米餅、南瓜餅我們都吃過了,也就那樣唄!如果你們真的這么以為,那就大錯特錯了。土豆餅之所以能成為特色小吃,一定就不是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自然有它的獨特之處,製作它可麻煩著呢!

做土豆餅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挑土豆,只有原料好,土豆餅的味道才會好,所以挑選的土豆一定要個大飽滿,而且,皮越粗糙的越好吃,甘肅盛產土豆,這自然不在話下了。第二步就是削皮,先把土豆洗乾淨然後再削皮,這也是個技術活呢,可得小心自己的手呢,可別傷著了。這下該進行第三步了——磨土豆,這個步驟是做土豆餅整個過程中比較關鍵的環節,因為磨不好會直接影響土豆餅的口感,所以一定要磨均勻。第四步是調製了,磨完的土豆糊有一點稀,不容易攤成餅,必須要加入適量麵粉,麵粉加入量以攪拌中無滲出水為好。為了土豆餅口感好,一定要打上幾個雞蛋,最後再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食鹽等調味料。好了,現在開始烙餅了,可以用平底鍋或電餅鐺,烙餅的關鍵是要掌握好火候,火大了容易糊,火小了容易碎,只要前面的工作做的紮實到位,這也沒啥難的,一塊餅只需五六分鐘就好了。你們瞧,不一會兒功夫,幾張圓圓的、黃橙橙的、香噴噴的土豆餅就做好了,光聞著就讓人忍不住流口水呢。你們一定會問這下可以吃了吧,直接吃當然可以。可最佳的吃法是將土豆餅上面勻塗少量油潑辣椒麵、醬、蒜苗絲及蔥,再捲起來吃,或切成條拌著吃,味道真是好極了。說到這兒,我都饞了,你們呢!

遠方的朋友,如果你們有機會來到了我的家鄉甘肅,一定要嘗嘗我家鄉的土豆餅,它一定會讓你大飽口福,乘興而來,滿意而歸。我希望家鄉的土豆餅能讓的人品嘗,讓人流連忘返。我愛吃家鄉的土豆餅,我更愛我的家鄉。

家鄉的特色小吃說明文篇三

我的家鄉在湖北的魚米之鄉——沔(mian)陽。一提起我的家鄉,就不得不提到那著名的讓人回味無窮,讓人嘖嘖稱讚的沔陽三蒸菜:蒸魚、蒸肉與蒸蔬菜。

據說,早在清代,武漢三鎮就有不少餐館掛“沔陽三蒸館”的招牌。後來把店都開到了北京等其他城市,成為全國叫得響的“湖北三蒸”。有首歌謠就曾廣為傳誦:蒸菜大王,獨數沔陽,如若不信,請來一嘗。

我的爺爺就做得一手好蒸菜。逢年過節,爺爺就會用蒸鍋做出美味的三蒸菜。這已經成為我們家的老傳統。他們是我們餐桌上絕對的主角,他們不僅傳遞著家鄉菜的風格與味道,還勾起爺爺許多許多有關故鄉的記憶。

做菜前,爺爺會先去菜市場買回最新鮮的白蓮、草魚和五花肉,並將他們一一洗淨。爺爺先將魚肉切塊、五花肉切成稍厚的片。接著在魚肉、五花肉中分別調入米粉、鹽、料酒、薑末拌勻,醃上二十分鐘。再將蓮菜切成段後,調入鹽和米粉就可以了。最後,將魚肉放入最下層,五花肉放入最上面的籠屜,白蓮放入中層的小籠屜好慢慢地接住上層留下來的豬油,同時將蓮菜的清香浸潤入上下兩層的花肉與魚肉中,分別蒸二十分鐘、五十分鐘、六分鐘即可。

做菜的過程中,爺爺會一邊自豪地給我講沔陽特別悠久豐富的歷史,一面完全沉浸在做菜的樂趣中。而我除了難以集中精力地聽,就是盼著能早點吃到口。

等到蒸鍋里終於飄出熟悉的淡雅清香的米粉香時,我就更是急不可耐了。再待晶亮米白色的三樣蒸菜一上桌,爺爺就會隔著騰騰的熱氣,挑起一筷頭忙送入我的嘴裡。嘿,蓮菜清香軟綿,花肉嫩軟融潤、油而不膩,蒸魚則香爛適口,這味道這口感實在是太美妙了!我吃得直大叫:“爺爺,你做得真好吃!”爺爺一聽,臉上立即就會樂開了花。

我愛我歷史悠久的家鄉,愛沔陽——“蒸菜之鄉”的三蒸菜。他們清香味美色白,他們是我味蕾記憶的最初,也是家鄉與我唯一最直接最真切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