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季的說明文3篇

我喜歡春節,因為春節是個喜慶的節日。人們會燃放各式各樣的煙花爆竹,來慶祝這熱鬧的節日。下文是關於春節的說明文3篇,僅供參考:

關於春季的說明文:祭祖

祭祖,是民間農村的一種風俗,意思就是供奉、祭拜祖先,祈求保佑全家平安和幸福。今天,我們家也隆重地祭起祖來。

瞧!媽媽一早就上街買回了魚、肉、黃豆芽、百葉、粉皮等東西。家族其他成員也不閒著:外婆燒火,外公擺水果,我貼春聯,爸爸則去買蹄髈,個個忙得不亦樂乎。

祭祖儀式終於開始了。

首先是祭拜財神。只見爸爸在門旁放了一隻小竹匾,把一盆盆熱氣騰騰的菜入進匾中,再點上兩支蠟燭,那火苗一閃一閃的,如同天上的星星。接著,爸爸又在匾中放上了五六隻小酒盅,然後拿來酒壺一一斟滿酒。最後,我們一家子輪流給財神磕頭,乞求平安、發財。

接下來是祭拜祖先。我們把菜移到方桌上,重新點上香燭,並在方桌南東西三面依次放上酒盅。爺爺邊念叨著祖先的稱呼,邊向各個酒盅里斟酒,意思是請他們入座享用。然後,我們輪流恭恭敬敬地給祖先磕頭。我還在心底里默默地乞求祖先保佑我能考出好成績呢!接著,外婆端來了大鐵鍋,化起了紙元寶,聽說,這是給祖先在陰間花的。最後,外公打開大門,將祖先送出了家門,爸爸則跑到門外放鞭炮,以示歡送。

祭祖儀式就在鞭炮聲中結束了。我問媽媽,這是不是迷信?媽媽告訴我,這只是子孫為了紀念自己的祖先,表示孝道的一種方式而已,不能算是迷信的。

關於春季的說明文:

我喜歡的節日有很多,比如兒童節、中秋節、情人節等。但我最喜歡的是春節。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它象徵著團結、興旺,是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春節對於中國人,就如同聖誕對於歐美人,都是頭等重要的節日。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千多年的歷史。

我喜歡春節,因為春節是個親人團聚的節日。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除夕.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合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都不同,有餃子、年糕、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也就是要守歲,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我喜歡春節,因為春節是個喜慶的節日。人們會燃放各式各樣的煙花爆竹,來慶祝這熱鬧的節日。尤其是午夜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整箇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誌、喜慶心情的流露。

我喜歡春節,還因為春節有壓歲錢拿。這可是我額外的零花錢呀。不管是給的人還是拿的人都開心。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係的民俗活動。

此外,親朋好友拜年並互相祝福,聯絡感情,我覺得很溫馨。這也是我喜歡春節的一個原因。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過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例如,有的貼年畫、貼春聯,有的祭拜祖先,有的舞獅耍龍,也有的踩高蹺等。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春節喜慶氣氛大概要持續到元宵節才會結束。

這就是我喜歡的節日。

關於春季的說明文:

每年的農曆最後一天,是我們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日--春節。每到這天,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貼春聯,在外面放鞭炮,包美味的餃子,守歲以及等等紀念活動。

在春節的這天清晨,家家戶戶的人都不約而同的忙開了。他們高高興興地把屋裡屋外打掃得乾乾淨淨。老人們開始揉面、包餃子;年輕人們在自家門上、窗上分別貼上了對聯、福字和窗花;孩子們也興高采烈地幫大人們忙忙碌碌。人們都準備迎接新的一年的來到。

在忙碌時,時光流逝的飛快。轉眼間,已經到了晚上,天空剛剛轉變成深藍色,鞭炮聲就已經響了起來。天色墨黑,鞭炮聲響了好幾倍,甚至幾十倍。只見,這邊的天空中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朵”,閃耀而珣麗;那邊的天空中竄上去了許多“火龍”:一條條紅色的、閃著光的“龍”卯足了勁,鏇轉著,沖向夜空,隨即,又在空中炸開,晃亮了半片天空。。。。。。鞭炮聲和歡笑聲不絕於耳。臨近午夜十一點時,外面的響聲減弱了一點,但在十二點時,又響了起來。

為什麼會有這個節日呢?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獸,它總是會在每年的最後一天來禍害人類,人們只好在這一天裡躲到別處去。有一天,人們剛要躲起來,有一個白鬍子老頭對大家說:“年最怕的就是紅色、亮光和響聲。”說完就飛到天上去了。於是,人們就在門上貼對聯,放鞭炮,一宿不熄燈,“年”見了就嚇得急忙逃跑了。為了紀念這次趕跑了“年”,此後每年的農曆最後一天,人們都會放鞭炮,貼春聯,守歲。把這一天稱作“年”,也稱“春節”。

怎么樣?到我們中國來吧,來和我們中國人一起感受這節日的快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