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玉帶橋作文

同學們,你知道北京嗎?北京的風景要多美麗有多美麗,北 京那裡的橋千姿百態,那裡的橋瑰麗多彩,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了關於北京玉帶橋作文的文章,希望能夠很好的幫助到大家。

北京玉帶橋作文篇1

這次暑假, 我去了北京,在參觀頤和園的時候,我看到了一個十分有趣的建築,聽老師介紹,才知道這是玉帶橋。 玉帶橋,在北京頤和園昆明湖長堤上,橋拱作蛋形,高聳恰如玉帶,因而得名。 玉帶橋旁的湖平靜而又安寧,可清澈見底那就是昆明湖。傳說中乾隆帝就是由昆明湖乘船赴王泉山,即由此橋而過,橋舊名為“穹橋”,俗稱“駝背橋”橋是用漢白玉和青石砌成的,淨跨徑11.38米,而矢高約7.5米。橋面為雙反向曲線形,堂皇秀麗,兼而有之,在藝術上享有盛名。 為什麼把橋造成這個樣子呢?喔!原來是因為設計者匠心獨運,在拱橋兩端加上反向曲線,構成波狀線型,給人一種動態的美感。潔白的石橋凌空隆起,既高且薄,恰似駝峰高聳,玉帶飄揚。玉帶橋跟宮闕的紅牆、長堤的翠柳、背後青山上的寶塔,相互輝映,形成一幅絕妙的丹青圖畫。

玉帶橋不僅形式優美,而且具有實用價值。它修建於清朝乾隆十五年。那時候,從清漪園走水路去靜明園,要過玉帶橋。乾隆皇帝的“昆明喜龍船”長40多米,上建樓台,橋洞不高是過不去的。

玉帶橋造型優美,馳名中外。上世紀初期,美國紐約獄門鋼拱,其大拱上的弧弦兩端採用了反向曲線,當時稱為全球拱橋之冠。但是,參與設計的工程師卻承認其造型是受到北京頤和園玉帶橋的啟發。

雖然幾百年過去了,遠望這座橋,它依然以嶄新的形象呈現在我眼前。啊,玉帶橋,你多像一個柔弱的女子,婀娜多姿,拱起你的脊樑,讓路人從你身上走過,走向希望的田野,走向幸福生活。

北京玉帶橋作文篇2

玉帶橋,位於頤和園,是清乾隆時期所建造,初春時節,柳 綠吐絲,桃花放紅,一條彩色繽紛的長堤。堤上也有六座橋 是:界湖橋、玉帶橋、鏡橋、柳橋,等,玉帶橋是在這六座橋 中唯一的拱劵結構的橋,拱高而薄,呈流暢挺拔的曲線,選用 清白玉和白玉雕砌,通體潔白,柔和、勻稱,宛如玉帶,所以 起名為玉帶橋。

從南到北跨度約七八米,東西寬約十餘米,南北兩個橋墩為 大塊石料砌成,頂端三面高出二十餘厘米,再上面是約十幾厘 米厚的黃花松板。橋頭墩和橋欄桿為花崗岩雕琢而成,在四個 橋頭墩頂上雕刻著四個形態各異的小獅子,可愛極了 玉帶橋在北京,就鼎鼎有名,在海外就有許許多多的人知道玉 帶橋,而且還去過玉帶橋,也發出了“遠近聞名玉帶橋,兩岸 峻峰入雲霄。奔騰河水瀉千里,玉帶飛鎖兩山腰”來讚美玉帶 橋。

我喜歡玉帶橋,它宛如玉帶,非常美麗,用清白玉和白玉雕 砌,通體潔白,柔和、更是美麗無比,我喜歡玉帶橋。

北京玉帶橋作文篇3

頤和園是北京著名的皇家園林,這座園林水多,因此橋也多,僅僅西堤之上就架有六座橋樑。我這裡要介紹的是頤和園最富盛名的兩座橋——玉帶橋和十七孔橋。

頤和園西堤六橋中最有特色的當屬玉帶橋。玉帶橋的橋拱高而薄,半圓的橋洞與水中的倒影形成虛實結合的整圓,宛若一輪明月,又恰似玉帶飄揚。玉帶橋跟宮闕的紅牆、長堤的翠柳、背後青山上的寶塔,相互輝映,形成一幅絕妙的丹青圖畫。玉帶橋是西堤六橋中惟一的高拱石橋。橋身是用漢白玉和青石砌成的,淨跨徑11.38米,而矢高約7.5米。設計者匠心獨運,在拱橋兩端加上反向曲線,構成波狀線型,給人一種動態的美感。

玉帶橋不僅形式優美,而且具有實用價值。它修建於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那時候,從清漪園(今頤和園)走水路去靜明園(今玉泉山),要過玉帶橋。乾隆皇帝的“昆明喜龍船”長40多米,上建樓台,玉帶橋穹窿式的構型使得乾隆皇帝的遊船可以順暢地從橋下通過。

玉帶橋潔白的橋欄望柱上,雕有各式向雲中飛翔的仙鶴,雕工精細,形象生動,顯示了雕刻工匠們的藝術才能。現在,橋頭還留有乾隆皇帝的御題:東面是:螺黛—痕平鋪明月鏡,虹光百尺橫映水晶簾。西面是:地到瀛洲星河天上近,景分蓬島宮闕水邊多。

坐落在寬闊的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橋,整體橋長150米,寬8米,因17個橋洞而得名,是園內最大的一座石橋樑。它西連西湖島,東接廊如亭,飛跨於東堤和南湖島之間。

十七孔橋的“十七”這個數字很有講究。17這個數字並不符合皇權“九五至尊”的傳統,那么,古代的設計師為什麼要將橋孔設計為17呢?道理就在於:如果設計為九孔,那么橋樑就會因拱度過大而容易被沖跨或崩塌。想來想去,設計者最終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既不失九五之尊,又不降低橋的質量,那就是設計為17孔——橋兩邊從任何一邊數起,橋的最高處都是處在第九個孔上。

十七孔橋上所有匾聯,均為清乾隆皇帝所撰寫。在橋的南端橫聯上刻有“修蝀凌波”四個字,形容十七孔橋如同一道彩虹,飛架於昆明湖碧波之上。橋的北端橫聯則有“靈鼉偃月”幾個大字,又把十七孔橋比喻成水中神獸,橫臥水中如半月狀。橋北端的另一副對聯寫著:“虹臥石樑岸引長風吹不斷,波回蘭漿影翻明月照還望。”

十七孔橋不僅具有實用價值,從頤和園的整體園林設計來說,它的位置和形狀也頗具匠心。昆明湖水面開闊,可謂煙波浩渺,但空曠的水面之上如果是一片空白,難免顯得過於單調寂寥。十七孔橋如同一道永不消逝的飛虹橫跨水面之上,使得平面的景觀增添了空間層次,可謂匠心獨運,渾然天成。

如果你想領略中國古代園林橋樑的造型之美,那么就到頤和園來吧,這裡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各種橋樑一定會讓你流連忘返、收穫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