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作文:總有離開的時候

“多情自大自古傷離別。”“何當重相見,尊酒慰離顏。”“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這些反映離別主題的古代詩歌不勝枚舉,讀後總是令人潸然淚下,刮動心腸。

記得我曾看過這樣一個鏡頭:一位母親送兒子上大學,他們當時並排端坐在候車台的地面上,兩人默默面對,相對無語;火車啟動了,兒子獨自跨入火車,母親在視窗向里尋望,眼眶裡噙滿淚花……

每當想起這個鏡頭,淚水總是奪眶而出;總有離開的時候,但還是那么感人,那么令人發慟!“相見時難別亦難”,多么深刻的感受;“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多么叫人心傷的風景!

“總有離開的時候”,但還是叫人心傷,令人心痛。

其實,人生路上,有無數個送別的長亭和短亭。在這裡,人們互相送別,真情對話,互寄佳願,共繪藍景。

“總有離開的時候”,離開前的快樂,離開後的蒼涼,總是讓人回味,讓人留戀。

猶記得《梁山伯和祝英台》里有這樣一個刻骨銘心的鏡頭——一幅美麗的送別圖。祝英台被父親召喚回家時,作為同窗三年的梁山伯為祝英台送行。梁山伯把祝英台送了一亭又一亭。一路走,兩人互憶過去,痛談現在,展望未來。美麗的長亭見證了兩人的愛情,見證了山盟海誓,見證了滄海桑田,見證了海枯石爛,也見證了天底下最生動的場景……

“總有離開的時候”,但還是叫人心痛,也讓人感受到美麗。

《煙花記》里有言:“長亭短亭,臨岐分袂,黯然銷魂,悲泣良苦。”只有親身經歷過離別之人才能有所感悟,有真正的共鳴。

古代以送別為主是的詩歌,更是不計其數。如北宋計人左緯《送別》中有“客情唯有夜難過,宿處先尋無杜鵑”的美好詩句;歐陽修《別滁》有“花光濃爛柳輕明,酌酒花前送我行”的真情演繹;柳永《雨霖鈴》一詞中的“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更是讓人心酸,別具一番滋味啊!明末陳子龍的《三洲歌》有“相送巴陵口,含淚上舟行”一句,這些難道不是“總有離開的時候”嗎?這些情節難道不讓回味再三、感受無窮嗎?

現在,隨著經濟發展和通訊工具的發達,大家相聚與分離成為很平凡的一件事,而且相離之後的“再相見”,已經變得如此容易,如此不費心神了。人們現在可以發簡訊、留言、通電話,還可以通過電腦視頻相見。大家把“總有離開的時候”給淡忘了,不再折柳相送了,不再揚袖擦淚了。

“總有離開的時候”,讓人感受悽美,可這美麗已漸漸成為記憶了。

“總有離開的時候”在慢慢地消逝,如水在指縫間流逝,如時間在碗筷間流逝,如春風在花叢中穿行;“總有離開的時候”像一個被拋棄的孩子,在廣闊的街道上尋找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