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思鄉的作文

思鄉

思鄉是一種眷戀,思鄉是一種溫柔的情懷,就像平原上的裊裊炊煙被風扯向無盡的天邊。

每次外出到異地求學,總止不住眼眶中的淚水,惜別家人.夥伴,背上沉重的行囊,   一步一回頭地踏上遠行的道路。漸漸地看著熟悉的小鎮模糊,然後消失不見。我看見窗外的大樹,它的枝幹指著許多的路。而起點只有一個,終點也只有一個,每個離開家鄉的人,都帶走了一片綠葉,卻留下了一條根。至莫夜月明時,就會想起父母親,想起那充滿回憶的小屋。父親拾起一根根枯枝,猶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點綴,然後把溫暖交到我的手上,我仿佛看見冬日裡母親在炕灶里點燃的白色的昏暗的火焰,在我的心中燃燒著。這淡淡的思念是那樣溫暖,那樣親切。

又是一個月夜,我靜靜地躺在寢室里,身旁是數不盡的書山題海,我緊握著勤奮的槳,在知識的海洋里拼搏。屋外狂風無情地吹著,暴雨在窗外形成了一道雨簾,我瑟縮在床的一角,我感到無數的寒冷在包圍著我,淚水溢滿了眼眶,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失落感,我多想擁入父母溫暖的懷抱,但是我不能,思鄉是必然的,我有自己的夢想要去追求,我只能把感情收拾起來。

窗外雨仍舊飄飄灑灑地下著,水簾依舊飛流直下。鄉情,落在書中,落在心裡``````

思鄉相思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思鄉鄉思,多么古老而又永恆的話題!

一句“斷腸人在天涯”,一首“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一幅“中秋賞月天月圓地月缺,遊子思鄉他鄉苦本鄉甜”,都道出了孤蓬們無限的愁緒。

這愁緒,便是鄉愁。

崔顥登樓遠望,感慨萬分“日暮相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九月九日王維感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賀知章“小離家老大回”兒童卻“問客從何處來”……

鄉愁二字雖簡單,但每一個觸到鄉愁內涵的人都會潸然。

都說酒中仙李太白是樂觀的,我看未必。他雖說過“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舟”,但他也曾在月夜長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他雖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但也曾低吟“長相思,摧心肝”;他雖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壯志,但也曾在月夜感慨“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他雖有“會須一飲三百杯”的豪爽但也曾在荊門高呼“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再堅強樂觀豪放的人也敵不過家鄉二字。原來,李白那么不堪一擊,不堪鄉愁的一擊。李白借酒消愁,王灣以雁抒懷“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岑參和范仲淹在大漠孤煙邊有壯麗的詩篇“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古往今來,誰不想家呢?

余光中老先生情系祖國“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席慕容用她婉約的調子思鄉“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上下五千年------

上五千年,記載著詩仙的“天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記載著詩聖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記載著詩佛的“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記載著詩鬼的“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下五千年,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是艾青眼中的淚水與已化作春泥的羽毛和冰心的一條條紙船與她對母親、祖國的眷戀……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故鄉就是遊子們的根!

縱然“李白一斗詩百篇”,但他的一切都沒有超越故鄉。因為是故鄉塑造了李白,使他名垂青史。

故鄉是月,故鄉是土,故鄉是站,故土情深,故鄉是經典!

有一種愁,是遊子們共同的愛。這,就是鄉愁。

有空,常回家看看……

濃濃思鄉情

鳥有一個巢,蟻有一個窩,人有一個家。

從記事開始,便就體會到了家鄉的美,美得飄渺,美得虛幻,美得如世外桃源、人間仙境,翠綠的山,清澈的水,湛藍的天和妖艷的花與淳樸的人 ……一切都是那么的美,那么的真。

5歲那年,由於父母工作的需要,便就隨父母來到省城——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從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便就在思鄉中度過,在思鄉中成長。

家在很遙遠的江南,老家的山很美,美如女人頭上盤起的青螺。春天有點點的美麗的野花點綴,秋天有片片紅葉兒渲染,就連冬天也是一片蔥翠的綠。

老家的水很秀,秀得如碧綠碧綠的翡翠,清澈見底,又如飄逸柔軟的綢緞,山水相映,比畫家筆下描繪的山水畫還要美麗。是水給山以柔情,還是山賦予水以靈氣?

還有那段古橋,玲瓏精巧,如一輪彎月,永遠那般秀氣。還有老家的人,淳樸的如那清冽的山泉。

清晨的薄霧,掀開了朦朧的面紗,河面便響起了“吱呀,吱呀”的搖櫓聲。它劃破了晨曦的寧靜,喚醒了小鎮,驚醒了孩子的夢。早起的江南人,已經用雙手辛勤描繪出了美麗的生活畫面,就連那小河也仿佛不再沉靜,伴隨著那一連聲的“吱呀,吱呀”,蕩漾起一圈一圈的漣漪。

老家多雨。三月的江南永遠飛著細細密密的小雨,朦朧而又多情,罩著那條小河,罩著河上漂泊的幾隻漁船。三月的風雨是詩,三月的小樹是筆,描繪著獨特的詩情畫意,走在雨中,便讀到了些許的含蓄。山也朦朧,水也朦朧,山水渾然一體。雨中的江南人,鏇起的一切希望都在那飄不完的雨絲中醞釀。

記憶中,老家永遠都是溫馨的,故鄉的女孩兒笑的很純很真,那月光般皎潔的笑靨飄進我的心扉。幼年的石子路在溫馨的淚光中便已呈現。

窗外,如薄霧似的月色,輕輕地走進了我淡綠色的窗帷,向我投以一個恬靜的微笑。於是,記憶便奏起了一首沒有鏇律的歌。那棵老樹,那座古橋,羊角辮伴隨著那童稚的眼光 ……在心中蕩漾起層層波濤。

童年霧般的消失,只剩下如水的月光依舊。於是,在每個思念的季節,都憶起江南三月的老屋,在每個孤獨的雨季,都仿佛聽到了故鄉的親切呼喚,永遠也聽不厭的是故鄉的曲;永遠都懷念的是老屋門前的悠悠綠水,悄悄轉過身,留給故鄉一份深深的思念。

鳥有一個巢,蟻有一個窩,人有一個家。

後記——純真的童年往事永遠停留在江南畫卷中,能夠看見的都已物是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