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味道的記憶國小作文

端午味道的記憶作文

我常常想,端午,是什麼樣的味道呢?

放假了,我和爸爸媽媽回到爺爺奶奶家,品嘗端午的滋味。

早在前一天,奶奶就包好了粽子,準備端午分一些給親朋好友。奶奶的手藝,在村里可是出了名的!

不知為什麼,今天我這個小懶蟲六點多就醒了。也許是因為窗外清脆的鳥叫聲,或是微風輕輕吹拂窗簾發出的微微響動,更可能是因為端午這鮮美、誘人的味道,連空氣中都飄浮著粽葉那淡淡的、獨有的香味兒……

爸爸拉著我們去了鎮上吃早飯,據說這兒的包子很有特色。剛進店門,爸爸就有了一種久別重逢的感覺——他一連吃了三個豆腐包和兩個肉包,以及一個肉卷,還喝了一碗豆漿。吃罷,爸爸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珠,眼裡滿滿的都是笑意。看得出爸爸很留戀小時候在這兒吃早飯的滋味呢。

買了水果回家,媽媽提議我們去小溪邊走走,順便叫上鄰居一個名叫“俊俊”的小男孩。大概是昨晚下了暴雨的緣故吧,今天小溪里的水流很急,我和俊俊沿溪灘跑了一圈都沒看見小魚小蝦的影子。或是因為河那邊突然流過來許多白色的泡沫,我天!哪兒來這么多髒東西,小魚不見了,小蝦不見了,它們的棲息地被污染了。在媽媽的指導下,我們找來棍子小心地、慢慢地把那些白色的泡沫撥開,露出了清澈的溪水,雖然有點累,而且被太陽曬得臉紅紅的,但看到媽媽欣慰的眼光,想到沒有污染的溪水將帶給小魚小蝦的快樂,我覺得這么做很值得。

下午。爸爸在院子裡架起了燒烤爐,我們幾個小的就跟在他的身後邊兒傻傻地等吃。自從有了小妹妹,爸爸媽媽就沒空經常帶我出去玩兒了,但是只要一有機會,他們就會動著腦筋讓我開心。爸爸平時經常下廚,廚藝非常棒,燒烤也能烤出專業的滋味,甚至更好。我們幾個小鬼吃得滿嘴都是油。

事先準備的烤串烤完了,身為“饞貓”的我們當然不會就此罷休。我們找來火腿腸和爺爺種的扁豆、辣椒、茄子,把它們串成好看的一串一串,放上烤盤。加了辣椒粉和孜然的烤扁豆味道好極了,我吃了還留戀不捨呢。

晚飯後,我們圍坐著吃了香香的粽子,依依不捨地回了新安江。

不知對別人來說,端午節意味著什麼,但對我來說,端午節的味道,就是親情的味道,我愛著這味道!

端午味道的記憶作文二

時值晚春,繁密的枝葉已被春風吹成深綠,再過不久,便是屈原為國捐軀的日子,人們為了魚蝦不撕咬他的身體,向河裡投入大量包好的糯米,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紀念屈原成為了中國的節日——端午節。

早在很久以前,人們就不進行向河裡投粽子這種浪費的事情了,端午演變成了一家團圓,享受美味的節日。

南方人吃肉粽,在乳白的糯米糰里放上一顆肥膩的肉塊,我倒不怎么喜歡這種口味,油腥味掩去了糯米的清淡,失去了原有的滋味。

家鄉的甜粽味道清香,不加修飾,更易品出屈原澄澈真實的想法。晾乾的蘆葦包裹住清香的糯米,偶爾向其中塞入一顆甜棗,摺疊成錐體,綁上纖細的葦桿,載入鋥亮的瓷盤,鍋中沸水掀起一股股白浪,如龍王的怒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斜端瓷盤,大塊濃綠被這波濤淹沒,於是又拿起灶台上的鍋蓋,輕輕扣下,叫他接受洗禮,散發香氣。

苦痛熾熱的煎熬總是漫長的,待火光熄滅方才發現,葦桿不知何時變得色深柔軟,棕葉綠得油亮,頗有食慾。撈入盤中,鬆開棕葉之上的束縛,抄起筷子,夾住一端棕葉,慢悠悠地將白玉般的糯米自棕葉退下,忽然眼前一亮,在深綠的粽葉下,糯米光滑的身軀更顯潔白明亮。

放在盤中托在手上,輕捷地將它們擺在桌上,一家人圍坐在方桌几面,面前擺上載著白糖的小蝶,大人身旁附上一杯白酒,夾起粽子蘸少許糖,就著白酒的辣味兒拉起家常,平日工作的勞累一揮即散,仿佛回到古時田園的小家,食物簡潔卻真情四溢,總覺得這就是屈原先生嚮往的生活。滿嘴溢著甜味,嗯,端午的味道。

縱使時間老去,年代老去,我們老去,但有一樣東西永世繁盛,那就是祖國傳統的節日,先人的願望,我們的和諧,將永不散去,端午的味道,真情的味道,永遠都不會改變。

端午味道的記憶作文三

夏季最期待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看著那三角形狀的粽子,就直饞人;聞著艾草淡淡的香味,卻也沁人心脾,划龍舟,趕鴨子,都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娛樂。雄黃酒的傳奇故事,熏蒼朮的祝福,無不透露著節日的喜慶。

端午節吃粽子是從古傳承至今的一個重要習俗。包粽子主要是用荷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都統稱為粽葉。粽子的傳統形狀一般都是三角形的,人們都會根據粽餡為粽子命名,全是糯米的叫糯米粽;糯米里摻合小豆的叫豆棕;摻棗子的是棗棕。在很久以前的考試當中,家長大多都會給孩子包幾個棗棕帶上,因為棗棕又叫“早中”。剝開那層墨綠的外衣,露出裡面雪白的米肉,甜糯的香味,早已將我的饞蟲勾起來了。甜糯的粽子,這是端午節味道。

端午節在門上掛艾葉,蒿草,白芷等植物,也是端午節的一個傳統習俗艾葉、蒿草、白芷都是屬於中藥的。先煮兩個雞蛋,等雞蛋煮好以後,從中間剝開蛋白,取出蛋黃,在原本蛋黃的位置放入用艾草或蒿草包住一件銀飾品,合上雞蛋,用紗布包住,塞到嘴裡,可以驅寒、治咳嗽。艾葉,蒿草的清香是端午節的味道。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一。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河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以後,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船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在我的家鄉每年都會舉行賽龍舟比賽,還會在江面放置許多鴨子,幾個龍舟隊伍相互競爭,那個隊伍抓到的鴨子多,那個隊伍就獲勝。每年,我都會站在江邊,看著江面上龍舟隊伍的奮勇激進,看著他們的比賽。龍舟對屈原的紀念,這是端午節的味道。

傳授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藥暈蛟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薰蒼朮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活動之一,就是民間傳統用蒼朮消毒空氣;將天然的蒼朮捆綁在一起,燃燒後產生的薄煙,不僅會散發出清香,還可以驅趕蚊蟲,令人神清氣爽。雄黃的傳奇,薰蒼朮的祝福,這是端午節的味道。

千年的傳統延續至今,每一樣習俗都被傳承,端午節的味道也被記憶。甜糯的粽子;奮勇激進的賽龍舟;清香的艾草;傳奇的雄黃;神奇的薰蒼朮。這都是我記憶中端午節的味道。

端午味道的記憶作文四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對去年過端午節的情形仍記憶猶新吧!現在我就介紹一下我家鄉的端午節吧!

[)我的家鄉――永昌,位於祖國的大西北,是座古城,歷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鎮而已。在彼,人們留心於早晚的雲蒸霞蔚,四時的風花雪月,並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節;在此,人們嚮往著都市的燈紅酒綠,生活的紙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鎮。他們都喜歡心目中美好的東西,卻不知在此邊陲小鎮中,端午節也是熱鬧非凡的。

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於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製成小布包,並將艾、蒼朮、板藍根等草藥包於其中,讓孩子或戴於項下,或繫於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我的家鄉由於缺水,所以並不像江南等地划龍舟。在我家鄉,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淨,並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後才能吃。

我最愛吃粽子。每逢端午節,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為止。媽媽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吃慣媽媽包的粽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乾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會有同一種感覺。滿口噴香的糯米,氤氳香氣中,仿佛升騰起成敗英雄不滅的屈原,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不禁對靳尚、張儀與鄭袖的卑鄙無恥嗤之以鼻,為屈原的氣節所折服。何為英雄?生死契闊,氣吞山河?金戈鐵馬,仰天長嘯?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里風鵬正舉!隱隱的,似乎可見你將那無盡的沉淪拋進滾滾汨羅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複著永不改變的晨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漢!整個世界因你而美麗!折斷柳條留不住的,是歲月的裙袂,挽短羅衣留不住的,還有你追尋真理的腳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來,手中的粽子已盡,才明白富貴名祿過眼雲煙,君王霸業恆河沙數,最終空留嘆嗟,沉淪不已……

粽子在口,母親在身邊,家鄉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