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說勤奮]有感

最近,我們學習一篇課文叫《說勤奮》。

《說勤奮》這篇課文主要介紹了司馬光和童第周兩位名人的事例,告訴我們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只有一生勤奮,才能有所作為,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讀了《說勤奮》這篇課文,童第周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童第周的基礎較差,第一學期末他的學習很差,但他好不氣餒,急起直追,勤奮學習,他的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最終成了生物學家。這說明勤奮能彌補先天資質的不足,只要勤奮,基礎較差的照樣可以成才。所以我們在前進道路上所取得的點滴進步都離不開自己的辛勤努力。

期中考試前,我沒有勤奮過。期中考試後,我要勤於學習,勤於實踐,勤於探索,期末考試前認真複習,考試時考個好成績。讀了《說勤奮》後,我知道了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份勞動就有一份收穫,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蹟就可以創造出來。懶惰和貧窮永遠是丟臉的,所以每個人都會盡最大努力去對別人隱瞞財產,對自己隱瞞懶惰。我懂得了一個人的知識多寡,關鍵在於勤奮的程度如何。懶惰者,永遠不會在事業上有所作為,永遠不會使自己變得聰明起來。惟有勤奮者,才能在無垠的知識海洋里獵取到真智實才,才能不斷地開拓知識領域,獲得知識的報酬,使自己變得聰明起來。

讀完《說勤奮》這篇課文,我想對每一個人說:“讀書勤乃有,不勤腹中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