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給予是快樂的讀後感3篇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給予是快樂的讀後感一:

我在學習《給於是快樂的》這篇課文後,感觸很深。我深深地被文中小男孩的言行征服了,他不向人家索取,而要為別人付出的美好品質難到不值得我們去學習嗎?

《給予是快樂的》一文中,主要講了保羅在聖誕節前夕與小男孩在短暫的接觸中,從一開始的誤解至最後的理解的過程,揭示了給予是快樂的這一人生哲理。

當我讀到“天哪!我希望------”這句話時,我的想法與保羅一樣,都以為小男孩是希望他也有像保羅一樣的哥哥,但是我們都想錯了,小男孩接下去說的話卻讓我十分吃驚:我希望我也能像你哥哥那樣。小男孩小小年紀,竟有如此高的思想境界,令人佩服。在生活中也有一些樂於奉獻的人,就拿雷鋒來說,他每時每刻都在幫助別人,在車上讓位,別人的衣服破了,自己熬夜為人家修補------從不留名,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平時在學校,當同學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我會經常幫助他們,做到有問必答。助人為樂是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做更多幫助別人的事,從點點滴滴開始,別人快樂就是自己一生的幸福,因為給總比拿好。

《給於是快樂的》這篇課文,使我懂得了只有自己付出了,別人就會高興,別人高興了,自己也就幸福愉快了。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給予是快樂的讀後感二:

課文講了聖誕節的前一天,保羅從辦公室里出來,看見一個小男孩,再保羅的新車前轉來轉去,滿臉羨慕。從男孩的衣著來看,他家顯然不寬裕,男孩看見保羅在望自己,說道:"先生,這是你的車嗎?''保羅說:"是的。''這是我的哥哥給我的聖誕禮物,前因就是這樣,保羅在與小男孩的接觸中,深深的感受到了,給予是另人快樂的。

我讀了這片課文後,發現了如果你有一份快樂,和大家一起分享,你會更快樂的,如果你有一份痛苦,和大家一起分擔,你會感覺你不在痛苦,如果你有一個玩具,大家一起玩,那你會比一個人玩更開心。

如果每個人都團結互助,那么這個社會該多么溫馨呀,八榮八恥里說過:"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人與人之間就應該團結,那樣,我們的社會就會非常和諧的。

給予是令人快樂的!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給予是快樂的讀後感三:

給予別人,快樂自己,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給予是快樂的》。

這篇課文是人教社課標實驗教材第七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本課主要講保羅偶然認識了一個小男孩,被他一心為弟弟著想的品質感動了,主動邀請他們乘坐自己的新車去兜風。本單元的主題是“人間真情”。這一課要求學生繼續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純真感情,體會勇於付出,樂於奉獻,生命才有意義。

作為剛進入四年級的孩子,經過三年的學習,他們已經積累了一些閱讀方法,但對重點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還理解不夠;還不知道怎樣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思考。針對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本堂課的知識目標確定為:能抓住重點詞句提出問題,能聯繫上下文,理解文本。,

將情感目標確定為:憑藉具體語言材料,獲得“給予是快樂”的真切感受,激發學生一心為他人著想的思想品質。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能從人物的言行中體會他們的心理,在反覆的研讀中領悟“給予是快樂的”。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作為學習和發展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尊重學生人格,充分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建立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展現教學預設和動態生成的和諧課堂。這就是我教學這篇課文的設計理念。

我設計的教法是:在情境中引入;在初讀中感知;在再讀中感受;在切己體察中感悟;在交流互動中升華,讓學生的情緒經歷從心動――行動――情動――激動的過程。

我設計的學法是:在讀中思、在讀中品、在讀中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螺鏇上升。

為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教學前,我還製作了PPT課件,收集了與給予相關的生活見聞和故事。

教學過程中,我緊扣課題“給予是快樂的”,從五個層面來加以理解。

第一個層面、在情境導入中,引入“給予是快樂的”。

在這個環節,我將聯繫學生生活,讓他們回憶自己在得到禮物時,得到別人幫助時是什麼心情進行談話,讓學生明確“得到往往是快樂的”,然後,老師話鋒一轉“可是,美國作家丹。克拉克卻說‘給予是快樂的’,這是為什麼呢?”以此懸念來引入本課課題,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產生心動的感覺。接下來,我又引導學生針對課題質疑,引入學生對課題的思考,既讓學生獲得了“給予是快樂的”的初步印象,又激勵學生產生了閱讀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