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書筆記四年級範文精選10篇

讀書能讓我的眼界開闊;讀書能讓我更容易的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讀書能讓我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天天閱讀、天天快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水滸傳》讀書筆記四年級範文精選10篇,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水滸傳》讀書筆記範文一

《水滸傳》一書講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名梁山好漢,從梁山泊聚義,到受朝廷招安,再到擊敗遼兵,最終卻遭朝廷內部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我感慨萬千,但是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義”字。

“義”,我們可以理解為正義,它所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梁山一百零八名好漢為了國家奮不顧身,為兄弟,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為百姓出生入死,除暴安良,這些都是“義”的表現。這本書中的黑鏇風李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生性魯莽、性格暴躁,經常因為小事與他人發生激烈衝突。但是,他的所作所為卻很好的體現了一個“義”字。 在他身上,有一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氣概,也有一種願意為兄弟赴湯蹈火,兩肋插刀,的仗義豪氣,對於素昧平生的人也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他的這種大義,令人佩服,令人感動。

當然,在現實生活申,我們很少能碰見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但是這並不是說我們的生活中就不需要"義”了。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小義”無處不在。在生活中,對親人朋友的關心、講義氣,這是義,對素不相識的人進行幫助、關心,甚至是一個微笑、一句關懷、一份體貼,也是一種義。

《水滸傳》讀書筆記範文二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水滸傳》,令我感慨萬千。

水滸傳具體生動地描述了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整個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和統治階級的種種罪惡,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義行動,他們不占城池,出榜安民,異姓一家,塑造了一大批梁山泊好漢忠義,替天行道的光輝形象。

在風雨飄搖的北宋末期,梁山泊好漢忠君報國,為民除害,著實令人欽佩。比如一百單八將中的宋江,江湖上人稱他為山東及時雨宋押司,他深明大義,急盼招安,願為國家出力。在兄弟托塔天王晁蓋死時,他十分悲傷,幾次要哭昏過去,每日都會領眾舉哀,遵從晁天王遺言,發誓要帶領好漢們,活捉敵人史文恭,為晁蓋報仇,在不斷地努力下,他做到了。他軍法嚴明,宋江手下的軍校因為酒肉少而殺了廂官,宋江哭著命他痛飲一醉自縊而死,而後,他顧著梁山泊時的恩情,盛棺安葬,他真是一個有情有義,愛憎分明的好官。

而反過來呢,以高俅為首的奸佞宦官使人憤恨,高俅身為殿帥府太尉,本應報效朝廷,而他卻因為寵溺養子,使計拿下教頭林沖,刺配滄州道,險些被防送公人董超和薛霸結果了性命。在三敗梁山泊時,他被活捉上山後向宋江保證會向天子重奏招安一事,而後卻轉面無恩,連日稱病,不敢上朝,又將水銀放入盧俊義、宋江得賞的御酒中,讓他們中毒身亡。這樣一個奸詐小人沒有被天子加上罪名,令人可憂可悲。

此刻的社會不再是過去那個腐朽衰落的封建王朝,而是科技文化蓬勃發展的新社會,我們身為祖國的花朵,就應沿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肩負起未來的重任,為理想勇敢前進。而書中的梁山好漢的英雄主義精神和團結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它成為我們用心向上成長的新動力。《水滸傳》在我遇到困難時使我想到梁山好漢們在遭到朝廷的討伐時攜手共進,用心出力的事跡。在我孤獨無助的時候梁山好漢仿佛變成我的指路人,告訴我要對朋友熱情主動。

讀過《水滸傳》後,我仿佛被注入了正義的能量,它恰如一首史詩,為我們展示了當年的國勢特徵和民俗風情,但它為我們傳達的更多的是可歌可泣的英雄傳奇。

《水滸傳》讀書筆記範文三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國最早的長篇小說。至令,《水滸傳》己有幾百年的悠遠歷史。

《水滸傳》作者是施耐庵(約1296—約1370),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水滸傳》通過生動豐富的藝術形象,反映了我國歷史上這次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整個過程。

《水滸傳》中的高俅始終作為統治階級的代表人物出現,是貫串全書的一根墨線,是一個陰險、狡詐、愛財、拍馬屁、心胸狹小、見利忘義、城府極深的人,看臉色行事的本事極其高明,深得皇帝之心。相反,林沖有一個突出的性格特點:能忍,忍辱負重、忍氣吞聲、不敢反抗。可以看出豹子頭做事很謹慎小心。高俅的乾兒子高衙內橫行霸道,為了霸占林沖的漂亮妻子,他設計誣衊林沖帶刀進入軍機重地白虎堂圖謀不軌,把林沖發配充軍,還想在半路把他殺死,幸虧魯智深仗義相救。

蔡太師過生日的時候,他的女婿搜刮10萬貫金銀財寶。送往京城慶賀,派楊志護送。晁蓋、吳用、阮氏三兄弟等人定計智取生辰鋼。事後,與朝廷發生激戰,最後投奔梁山。打虎英雄武松因為西門慶勾結大嫂潘金蓮,害死大哥武大郎,因而將他們殺死,被判充軍。最後,他也逼上梁山。

宋江魯智深等眾多好漢,共一百零八人,最終都因為種種不同原因而被逼上梁山落草為寇,揭竿起義。他們舉起義旗,打著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口號,殺遍大江南北,打擊了反動統治者的氣勢,張揚了人民民眾的英勇。乾出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事業。在宋江等人的指導下,梁山全體接受招安,改編為趙宋王朝的。奉命至江南征討方臘,結果,方臘被打敗了,一百零八條好漢傷亡慘重,只剩下二十七人。統治者見梁山義軍勢孤力單,便對宋江等人下了毒手……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就這樣結束了。

粱山的一百零八個好漢,你們多年以來劫富來救濟老百姓,為人民服務,難道不足以表現到你們對人民的忠心嗎?

《水滸傳》讀書筆記範文四

《水滸傳》―――一場驚心動魄的官府與梁山英雄好漢的激烈競爭,令人浩氣長舒。

什麼“李逵沂嶺殺四虎” ;什麼“宋江巧遇九天玄女” ;什麼“晁天王曾頭市中箭”。個個場面都映在我的腦海,再說說梁山上的個個英雄好漢:什麼“黑鏇風”李逵, 什麼“及時雨”宋江,什麼“神行太保” 戴宗,什麼“花和尚” 魯智深。個個鮮明人物從我的腦海里揮過來揮過去,反反覆覆,反覆無常。再看看朝廷貪官,陰險狡詐的蔣鬥神,蠻橫無理的高俅,無恥笨蛋的狗宋皇帝。

其中我最敬佩最喜歡的一個人是“黑鏇風”李逵,李逵雖然做事很衝動,性子急,但是李逵十分仗義,善良。凡是與打仗有關的,那就非由他不可,因為李逵作戰勇猛,所向無敵,無所畏懼。

而我最討厭的莫過於高俅了,不知哪天吃上狗屎運,被一個官人提拔為殿帥,上任後,欺壓百姓,無所欲為,蠻橫無理,陰險狡詐。

在高俅等奸臣的欺壓下,終於爆發了農民起義,就這樣一場驚心動魄的官府與梁山英雄好漢的激烈競爭開始了。

希望大家能看一看《水滸傳》,看一看朝廷貪官給予百姓的欺壓,看一看梁山英雄好漢給予朝廷貪官的有力回擊吧!

《水滸傳》讀書筆記範文五

“如果宋江沒有受到招安,沒有投靠朝廷呢?”今天我又捧起那本心愛的《水滸傳》,躺在床上反反覆覆地想著這個問題。在被宋江的忠心感動的同時,我又想像著另一個問題:如果他選擇了自立為王,義字當先呢?

宋真宗年間,宋江率領一百零八位勇士上梁山,對抗官府的惡勢力。打著“替天行道”的旗子,除暴安良,多次打敗宋朝的,但最終因為宋江錯忠了朝廷,致使一段轟轟烈烈的英雄故事就此結束。那么為什麼宋江要招安?其實,他是完全可以帶著他的一百零七位兄弟,繼續為民除害,與官府對抗,割據一方,或者和方臘共同主持大楚政權的。在我看來,也許是他的愚忠在作怪,一顆報效國家的心沒冷;也許是他的目光長遠,為子孫後代著想,不想背負不忠之名;也許是當忠義不能兩全時,他選擇了前者。

然而事實證明,正是因為他的愚忠,使得自己和兄弟們一起葬送在了自己的手中。當時奸臣當道,朝廷腐敗,投靠就等於去送死。這個連小“燕青”都看得清清楚楚,難道作為一山之主的他不明白這點。如果他真的知道一切,對於招安又是冒著天下的大不為而做,那他的忠心日月可見。不然他是因為什麼而這樣一心投靠,力薦招安。為私?他又得到了些什麼?難道官封平江御查使就是目的,那還不如落草,做一個“山大王”做的清閒。為公?為國?受到招安後,他就馬上去征討方臘,看似報效朝廷,為國出力,平定叛亂。實則中了朝廷一箭雙鵰之計,即消滅了方臘又削弱了他的實力。如果宋江是為了名節,為了自己不再背上“草寇”而投靠朝廷的,那古今成英雄者,不都有一些不忠之跡,不義之名?拘小節者難成大事,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像曹操、李世民、劉邦……到現在我們談論的不都是他們的豐功偉績嗎?。

當忠義難兩全時,也就是考驗我們的時刻到了。

《水滸傳》讀書筆記範文六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今年開學,我有幸讀了這本書。這本書,就像蘊含著獨到的魔力一般,把我的眼球緊緊吸引。當我讀完了這本書,感覺它釋放了一種巨大的能量,讓我集多種珍貴品質於一身,成為一個至真至美至善的人,從而能戰勝一切假惡醜的魔障。它真的是一本好書。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作者施耐庵具體生動地描寫了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至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敗和統治階級的種種罪惡,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義行動,他們不占城池,出榜安民,塑造了一大批梁山泊好漢忠義、替天行道的光輝形象。

《水滸傳》最引人入勝的地方是對劇情的刻畫描寫。從高太尉上任報舊仇到沒羽箭飛石打英雄,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到梁山泊好漢大聚義,每個故事的情節都是一波三折的,我的心也跟著情節上下起伏。當我讀到林沖棒打洪教頭時,忍不住激動不已,拍手叫好。這個故事給我的印象最深刻。故事中的洪教頭狂妄自大,傲慢無禮,而林沖卻武藝高強,謙卑忍讓,所以最後林沖勝利,洪教頭失敗,灰溜溜地走了。“驕傲使人落後,謙虛使人進步。”像洪教頭這樣驕橫狂躁的人,就是“紙老虎”神氣一會兒,但沒有真本事,最終必定失敗;而像林沖這樣謙和沉穩的人,冷靜沉著,謙虛忍讓,最終必定成功。可這樣的人就算獲得了大成就,相信也不會被榮譽沖昏了頭腦。而那種“紙老虎”呢,稍有些小成就便興奮得飄飄然,誰的話也聽不進去,肯定不會有大成就。我一定要做個謙遜禮讓的人,不做傲慢粗俗的“紙老虎”!

終於,我讀到《水滸傳》的最後一回了。當我看到“至此,梁山泊上,108位好漢,各得其位,各展所長,山寨大業,更是蒸蒸日上,愈加興旺”時,心裡十分高興。108個好漢在經過一系列的崎嶇和坎坷後,終於打敗了那些自稱是“好漢”的人,完成了他們的大聚義,他們的信念,他們才是真正的好漢呀!

有人贊道:八方共域,異姓一家。千裡面朝夕相見,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語言,南北東西雖各別;心情肝膽,忠誠信義並無差。地方四五百里,英雄一百八十人,《水滸傳》中傳佳話!

梁山泊上108個好漢的忠、義讓我深受感動。他們個個充滿正義感,為老百姓著想,除暴安良。有的用生命換來繁榮,有的為了兄弟而死去,活下來的也不求回報,真乃忠義也!

中國古典文學《水滸傳》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它猶如一座巨大的藝術殿堂,陳列著不勝枚舉的珍貴品質,給我們以閱讀的快感和精神的享受,讓我們在閱讀的愉悅中,領略到中國古典文學的魅力。

《水滸傳》讀書筆記範文七

今年暑假我看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這本書讓我了解了中國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的腐敗的一面,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

這本書中的人物個個形象鮮明,宋江和柴進仗義疏財,武松英勇打虎,吳用的足智多謀。就說天真爛漫的李逵,他頗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游民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分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打三罵,結果不是後悔就是吃虧。但是卻有著“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願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點讓我尤其感動。

但在水滸一百零八將中,“花和尚魯智深”更讓我敬佩。他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花和尚魯智深”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卻俠骨柔情、殺卻惡人為的是救窮苦人於水火的真漢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們面前表現出一副粗魯、野蠻,可他在衝鋒陷陣的時候可毫不含糊,揮著62斤重的禪杖上陣殺敵。

《水滸傳》這本書寫出了一百零八將的不同人生,不同品格,卻有著同一的願望——為國殺敵,劫富濟貧。的確是一本耐人尋味的好書啊!

《水滸傳》讀書筆記範文八

今天,我一口氣,將《水滸傳》這本書看完了。

水滸傳,它揭露了朝廷的腐敗和官吏的罪惡。展示了北宋時期農民悲慘生活。它塑造了一批不甘壓迫、敢於反抗的英雄形象。如武松、宋江、吳用等人物。他們的故事也很精彩。如:武松景陽崗打虎,醉打蔣鬥神。宋江怒殺閻婆惜。李逵勇殺四虎等傳奇故事。

本書前20回是講江湖各地的豪傑上山起義。有自願上山的,也有被逼無奈上山的。在這一時,梁山英雄們像本書所說的那樣,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殺得貪官污吏心驚膽戰,令人大呼痛快。後50回講的是梁山好漢接受了朝廷的招安。為國效力。北證遼國,南討方臘,梁山好漢損兵折將,活下來的,也被奸臣迫害。表現出了忠心報國,卻遭迫害的無奈。

讀了這本書,我不但知道了古代的英雄事跡,也學到了要機智勇敢同,還有為人處世的方法。

《水滸傳》讀書筆記範文九

今年我利用暑假時間讀了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江湖豪客傳》。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水滸傳》主要講述了北宋末年一批聚集江湖、行俠仗義的綠林好漢的故事,這群英雄好漢被迫揭竿而起,聚義水泊梁山,英雄們在與官府的鬥爭中,表現的機智英勇。他們為了情義,救出兄弟,殺除貪官,卻也成為了朝廷眼中的最大賊。在幾經波折下,朝廷招了安,讓他們四處奔波掃平其他勢力,但結果卻是,在百經沙場後散的散,死的死,就如同一部戲完結後的慘澹收幕。

這部小說塑造出了許多英雄人物:急公好義的宋江,智慧多謀的吳用,豪邁大力的魯智生,武藝高強的林沖、率直忠誠的李逵等等,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武松,他在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老虎,顯示了他高超的武藝。他講義氣,快活林替施恩奪回被蔣鬥神霸占的酒店,使施恩重霸孟州道。結果武松被張團練、張都監陷害,刺配恩州,並在飛雲浦要暗殺武松,但他機智逃過了災難,返回孟州,殺了張團練、張都監和蔣鬥神,血洗鴛鴦樓之後,就上了梁山泊,成為108條好漢中的一員。他嫉惡如仇、敢作敢當的故事深刻的印在我的腦海里,值得我們欽佩。

《水滸傳》的英雄人物通過自己的行為詮釋了那個時代英雄的含義,成為那個時代人們敬仰的目標,被人們銘記。雖然作為現代人不再像他們一樣征戰疆場,但是正義感是人類世界永遠的主鏇律。我將以他們為榜樣,做一個正直、有為的人。

《水滸傳》讀書筆記範文十

《水滸傳》記敘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殲滅逆黨的故事。在這本書中,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就是對國家,對朋友仗義疏財。宋江在各種誘惑下,仍對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人們對“忠”都可以,但面對“義”應該沒幾個人能做到。

義,《水滸傳》里一百零八位好漢為了兄弟.朋友赴湯蹈火,粉身碎骨。只為了“義”字;各位好漢為民除暴安良,兩肋插刀,也是為了一“義”字。我記得《水滸傳》里一個英雄黑大漢,性格魯莽,經常為了一些小事情與別人發生爭鬥,甚至弄出人命,但他卻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在現實,雖然沒有這樣的事情,但“義”已經融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對朋友要有義,這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要用一種正義的心去對待,這是大義。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義,自己為朋友保守秘密,大熱天跟朋友玩,等等。這都是義。

義可以為溝通搭起橋樑,我們每個人在生活當中都必須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