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球學生讀書筆記10篇

小說《羊脂球》曾多次被搬上銀幕,是被改編成電影次數最多的文學作品之一。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羊脂球學生讀書筆記,僅供大家參考!

讀了《羊脂球》筆記550字

“羊脂球”不僅僅只是一本書的書名,也是一個一個人的名字。這是一個特殊的人,她總會有著於其他人不一樣的行為,因為在她身上,可以發現許多的優點。然而最令我欣賞的卻是羊脂球助人為樂,捨己為人的精神。也許大家對這一老套的意見沒什麼看法,但我認為,這是值得一提得!

在從法國前往德國的過程中,大家幾乎看不到一個可以歇息,可以吃飽的地方,就連一個閃光燈都沒有,有的餓的已經快死了;有的累的已經倒在了地上……而在這時,羊脂球動心了,她實在不忍心看到於自己坐在同一車廂的人就這樣被折磨死,她拿出為自己這幾天的旅行而準備的食物,分給了大家,在生死關頭救了無數人的名。

在這生於死的交接口,誰都希望得到一份愛來養活自己,羊脂球就是提供愛的人,要知道那時會有多少人感謝她的救命之恩。

羊脂球捨己為人,助人為樂的精神實在是難得。她完全已經不在乎自己了,只要救活別人,再怎么樣犧牲自己她都願意,她給了自己素不相識的人雞腿,給了他們水果;更令我感動就是她竟然用更多的食物去救活她的仇人。可以看出,什麼仇人、陌生人,羊脂球都把他們看作自己的親人,為他們作貢獻,自己卻什麼也沒吃。

當今的社會上像羊脂球的人並不多見,大家總是一個勁地說助人為樂,捨己為人,卻沒有人有過實際行動。這些人實在是可惡,說到卻卻不做到,他們如果真的能為什麼奉獻點什麼,那就會帶動所有人去幫助別人,這樣,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就像船長哈爾威正是已捨己為人,助人為樂的精神贏得了人們的信任。

所以生活中不能缺少八個字“助人為樂,捨己為人”,哪怕卻少一個字,那世界就會不美滿。

讀了《羊脂球》筆記650字

對於兩個月的暑假,我想過的充實一點,於是我有幸的閱讀了法國著名短篇小說家莫泊桑的《羊脂球》。書中除了《羊脂球》,還有其他三十幾篇短篇小說,而我個人比較欣賞《羊脂球》這一篇。

文中內容是以普法戰爭為背景,主人公是一位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受人歧視的妓女,有一輛法國的驛車在離開敵區時,被一名普魯士軍官扣留,軍官要求羊脂球陪他過夜,否則驛車就不能通過,但是羊脂球出於自己愛國之心,毅然拒絕。可是同車上的有身份的乘客為了自身利益,逼她為了大家而犧牲自己,在無情的威脅之下,羊脂球被迫做出無奈的選擇,救了大家。然而當第二天驛車出發時,那些乘客很無情的疏遠她,不再與她講話。仿佛她是一個病毒一般,完全忘了自己的自由是她犧牲自己換來的。

文章用簡潔的語言,強烈的對比,把那些擁有高貴身份的人的假仁假義,雍容華貴的外表下的醜惡嘴臉給淋漓盡致的揭露出來不禁對這些偽君子起了憤恨之心,人性的美與醜展現出來,對於那個時期的法國沒有人情味的勾心鬥角,自私自利的社會,更讓我們感覺到人與人之間應該真誠的相待,充滿關愛,相互幫助的氛圍之下的社會是多么的溫暖。與此同時,想到現在的我們,我們是幸運的,沒有生活在那非常時期的環境裡。但是如果我們不懂得珍惜,與人相處都戴著“假面具”,為人處事都貪圖是否能從其中獲得利益,那么我們的社會將會變得非常的暗淡,世間便再也沒有了歡笑。我不希望看到這樣的社會存在著,也是需要我們人與人之間互相坦誠,互相信任,互相幫助。一點一滴去建造起來的,如果你種下虛情假意的種子,那么你也只會得到薄情寡義的果實。

我相信真誠的對待每個人才會快樂。戴著面具以金錢利益的人際關係是令人可悲的,所以我們需要誠心消除隔膜。用誠意去打動身邊的親人,朋友,共創一個和諧,快樂的社會!讓這個世界充滿愛。

《羊脂球》讀書筆記

《羊脂球》中,有這么一個段落:艾麗薩貝特?魯西(羊脂球)被普魯士軍官要求陪其“說話”,她一開始拒絕,而周圍眾人勸說她去,只為了避免給自己帶來麻煩,她只好被“傳喚”去了,原來的真理、自由與眾人的真理,在高官和權力顯得是那么的無力。

不由不感嘆起那時多數高官的腐敗與仗勢欺人的可悲景象,作者也諷刺了那樣的人物,並在此讚美羊脂球的高潔……

但是,我卻不由得想到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在強大的力量面前,道理是沒有什麼用的。乍看上去,似乎是一個“荒謬”的大膽言論,但細細品味,感觸卻是良多──

社會中,“人人平等”是一個道理,“必然存在不平等與階級之分”卻是事實,是相對強大的力量帶給他們的“特權”;舉一個粗陋的例子,當兩方有爭議,一方有一篇長篇大論用來說服,另一方是“不講道理”而有拳頭的蠻漢,結局會如何?當然,在卡通片里,必然是“壞人”被感化了,而在現實中,其實是……

道理,只是一種生硬的條文,它的確能在一定範圍內“約束”雙方,但我們不能信它,更不能完全依賴它。畢竟人是有情感的,會貪婪、會畏懼,強大的一方有貪婪,便會用他們的力量來“為所欲為”。而評定者,由於畏懼,誰又會干擾甚至發表言論呢?有時,道理真的只是弱者的藉口;強者,不會依賴它,靠自己的力量,開拓天地,贏得尊重!

中途漫漫,我們別無所依,真理只存在於我們心中,它不能成為我們的依賴與保護,過分信它,或許會得到驚人的失望──天平,不平衡時,請不要強調本就平衡的規則,請關注對方那邊,有多少分量,多少實力和砝碼!想要改變,請變強;擁有自己強大的力量,才能守護自己身旁的人;不信外,當自強!這才是立足之道啊!

我們的社會,真的太需要真誠的情感了。潔白無瑕的情感能融化每個人熱衷於功名利祿的心。希望人們多奉獻,不要只為自己著想啊!上帝創造了這個世界,難道只要給所有生物帶來痛苦的嗎?不是的。請記住,上帝還給了每個生物最美好的東西——情感!好好珍藏它吧!不要讓它再遺失了!

《羊脂球》讀書筆記

《羊脂球》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的著名作品,雖是短篇小說,卻是以普法戰爭為背景的文學巨著之一。在我的閱讀經驗中,這樣的作品還有左拉的《崩潰》和都德的《最後一課》。

《羊脂球》講述的是十個法國人一起搭乘一輛馬車,逃離普魯士占領下的小城盧昂過程中的一段事。這十人中有三對夫婦,他們的身份分別是路數不明的貴族,販酒的商人和有著州議員身份的工廠主。其餘的還有兩位修女,一位蹩腳的政治家和一個妓女。妓女的綽號就叫羊脂球。他們的逃離應該沒什麼問題,他們是有通行證的。但途經某鎮時,當地的一位普魯士軍官卻拒不放行,除非羊脂球肯於陪睡。出於對普魯士人的憎惡,羊脂球對軍官的要求堅決回拒。同行的其他人內心是看不起羊脂球的,但路上並不拒絕分享羊脂球的食物。如今為了能儘快擺脫困境,竟費盡口舌去說服羊脂球答應普魯士軍官的要求,甚至將其比作為他人犧牲的聖女,就連修女也從上帝的角度給與了寬恕和讚許。在眾人的慫恿和勸導下,羊脂球答應了軍官的要求……於是這十個人重新上路了,而所有人恢復了對羊脂球的蔑視,各自吃著準備好的食物。羊脂球什麼也沒來得及準備,一個人餓著肚子抽泣。

莫泊桑不愧為短篇小說巨擘,他把當時法國社會上的幾乎各色人等的代表集中在了一個特殊的旅程,在一個看似無足輕重卻又關乎民族尊嚴的衝突中,將這乾人等的虛偽、自私、猥瑣、卑劣的心理和行徑表現得淋漓盡致。在世界各民族史上,法國盛產法奸與中國盛產漢奸是一個奇怪的共性,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將法國的貝當元帥與汪精衛相提並論。這應該是一種民族劣根性,對此,莫泊桑用文學的手法給與了揭示和嘲諷。

小說《羊脂球》曾多次被搬上銀幕,是被改編成電影次數最多的文學作品之一。還有人將《羊脂球》與《菲菲小姐》連在一起拍成了一部電影。《菲菲小姐》是莫泊桑的另一短篇,講的是一位法國妓女殺死普魯士軍官的故事。可能莫泊桑也認為,妓女遠比那些“高貴者”高貴得多。

《羊脂球》讀書筆記[800]

今天讀完了莫泊桑寫的《羊脂球》,這是一個寫人性的故事,給我很多感觸。

“羊脂球”是一個妓女,因為肥胖得到這個綽號。她雖然肥胖,但卻是一個漂亮的人。我很喜歡“羊脂球”,不是因為她漂亮,而是她的善良和獻身精神。

其中有這么一幕,一輛離開魯昂的四輪馬車上,十個人分吃著妓女準備的一籃食物。其實這沒什麼特別的,讓人好笑的是,原本看輕“羊脂球”的“尊貴”的乘客們為了得到食物而與“羊脂球”套近乎,紡織廠主的妻子甚至暈倒了,我的理解是她大概是裝暈倒的,以此得到分享食物的邀請。當他們受到邀請時卻又因為面子問題而不敢接受“羊脂球”的好意。真讓人哭笑不得。

後來一車人被耽擱在旅館裡,原因是軍官看上了“羊脂球”,但“羊脂球”不願意把自己出賣給敵人的軍官。起初,“尊貴”的乘客們都“同情”羊脂球,但當他們發現因為這件事會使他們永遠待在那個小旅館時,他們醜惡的嘴臉終於暴露了。他們想盡辦法要求“羊脂球”為他們犧牲尊嚴。當他們的目的終於達成時,“羊脂球”的悲劇也最終上演了。是的,這一群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的“高貴”的人們再次表示出對“羊脂球”的蔑視,甚至比之前更傷人。

作者運用前後對照的手法,在篇尾又寫了馬車上的乘客吃東西的一幕,然而,這一幕中,“羊脂球”沒有食物。也沒有人請她吃,她委屈、憤怒,卻無法發泄,只能一個人默默抽泣。

書中還有兩個人讓我印象深刻,是兩個修女。剛開始,我以為她們只是漠然的旁觀者,讀到後面才發現,其實她們是“羊脂球”悲劇發生的直接原因,是她們灌輸給“羊脂球”“只要最終目的是好的,用什麼罪惡的方式來達成都會得到上帝的寬恕”的思想。更諷刺的是,兩位修女自豪地說曾經多次在戰場上照顧士兵,她們也正要去照顧士兵。看到這邊,我就為之前她們那種似乎與世無爭的漠然的態度感到憤怒了,她們竟然是和那些“高貴”的人沒有兩樣的!

科爾尼德這個人物在接近尾聲時才引起我的注意,他的一句“你們幹的是無恥的勾當”讓我非常佩服,終於還有個正直的人呀!我當時這么想的,可是,最後他並沒有幫助受辱的“羊脂球”甚至自己吃飽後在一邊若無其事的吹著口哨、唱著歌,讓我終於看清,面對現實的利益,那些人無一例外地只會為自己著想。

我不知道,是戰爭扭曲了他們的人性,還是他們自己的原因。然而作者淋漓盡致地描寫人性醜惡的一面的同時也很好地襯托出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不管在怎樣惡劣的環境中,總會有美好人性的存在吧。

讀《羊脂球》筆記 謝子堯

羊脂球這部作品很早就聽別人說,但一直不知道為什麼這么取名。難道跟羊或有關羊的飾品?直到自己讀了以後,才知道因為主人公的身材圓潤而被取上“羊脂球”的外號。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的主人公永遠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而不是那些自稱是國王的人。 羊脂球也不例外。她是一個妓女。 他的小說創作大都把矛頭指向當時法國糜爛的資產階層的生活,深刻的揭示資產階層的卑劣、虛偽和惡毒,同時,他對那些下層社會的被侮辱、被壓迫和被損害者充滿了同情和憐憫,這在他的文中比比皆是。

故事內容不想去多涉及評論,大致講的就是這個妓女為了救被扣留同行的人,做出了犧牲自己受辱的行為,而同行的人不但不感激她,更是大肆鄙視、冷冰冰、瞧不起的態度。 莫泊桑的這篇作品注重真實,他冷靜、理智沒有摻雜他私人情感的在他的小說里,把生活的準確形象描述給我們,他的小說絲毫沒有把他的思想硬塞給讀者,而更多的是用真實來引導你去思考和挖掘他闡述的事件後隱藏的事實真相和蘊含的意義。

這篇小說到處是對比,映現了一個在這簡單社會令人難過的人民行為。他們是自私的,是無知的。但 我本沒有任何資格指責他們的,因為我無法不承認自己同樣是一個自私的人,任何人也都是如此。生活中的自私,說實話,大多數人都是源於一種不肯吃虧的心理和自戀心理的作祟。或許我們也很無知,憑著自己的長處而看不起別人,甚至都不了解對方就產生了一種排斥對方的感覺。 自私是每個人的本性,大家都渴望自己通過一定的努力後有錢有權有勢、出人頭地,這是很正常的。但不正常的是,有些人自私貪婪的本性只允許他們用金錢去衡量一切,而這正是現在當代人需要知道的。

讀了《羊脂球》,沒有什麼被激發的豪情壯志,卻讀懂了人性與人心。零碎的感悟,確是這篇小小的傳世名作給以我的最誠摯的教導。作為高中學生,我們應當用美好來覆蓋自己心中的那些醜惡,用人性的真善美點亮前方路上最溫柔卻又最堅毅的那盞不熄明燈。

讀羊脂球筆記 鄭取嬋

夜闌燈下,手捧莫泊桑的《羊脂球》,與其說是捧著一本不到半斤重的泛黃的紙書,還不如說是在捧著一顆真摯的卻有著足以震撼自然萬物的強烈愛國特質的心。

讀完《羊脂球》,盯著最後一個句號,為羊脂球的命運感到無比心酸,如一瓶濃烈的酸醋翻滾於心中,散進每一個毛孔。其酸度足以催化一個冷漠之人的淚腺,同時也更為妓女羊脂球那強烈的愛國情懷所震撼,甚至可以顛覆一個人的價值觀。

一場足以刷白世界每一個角落的大雪,在發狠地肆無忌憚地蹂躪著大地的一切。當然也包括那輛承載著虛偽、粗鄙、齷齪的心靈和高尚熱烈的愛國之心的驛車,在這樣的棱點上,饑寒交迫,社會上流貴族、標榜著純潔心靈的修女、勢利傲慢的商人都戴著假面具,以世界最為精湛的演技,向善良的羊脂球表演著他們的友好,卻僅僅為窺伺已久的羊脂球那一籃豐盛的食物。善良的熱情的羊脂球,又怎能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能辨別那面具後的醜惡心態?

也許自己曾為東方有偉大愛國詩人屈原而自豪,為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和憂國憂民的杜甫等等這些大寫之人的愛國氣節所折服。但卻突然明白世界每一個地方,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都閃爍著愛國之心;社會的每一個階層,都有孕育愛國之心的土壤;不僅是鐵骨錚錚的男子能有如此的胸懷,柔情女子亦能。社會地位再低賤的妓女,卻不僅僅會唱《後庭花》,更能跳護國之舞。

善良之心總是被狡猾的演技所矇騙,可憐的羊脂球終於看清了他們的真面目,雖然飢餓與寒冷在侵蝕著她,但她的愛國之火卻永不滅。作為社會最底層的妓女羊脂球都能有如此氣節,二十一世紀的我又能……

雪還在永無休止的下著,那輛吱吱作響的驛車上閃爍著一顆火紅的愛國之心。終於明白愛國之心的載體是無高低貴賤之分的。剛烈的愛國情懷能撼動心靈,柔情的愛國情愫如春雨一般浸透世人之心。

援起一滴汨羅江之水,拾起沙場上一片殘戈,抔起一朵雪花,卻發現他們的靈魂竟是一樣的,對祖國的神聖的愛。

《羊脂球》讀書筆記[800]

《羊脂球》本來是買來給兒子看的,他暫時無意,也就一直擱置在書架上,家裡的書基本被我掃蕩過了,所以只好拿起這本已經深埋在記憶中的書打發起時間來。

朋友無意間看到我這本書,問這書是不是講一群特別虛偽自私的人,利用羊脂球達到了他們的目的還嫌棄她。朋友的話沒錯,我們以前在學校歸納中心思想或者揣摩作者寫作動機的時候都是這么寫的。可是剛剛讀完這篇短篇的我,聽到這些話卻特別詫異。

我馬上反駁說你不可以這樣說,不可以當一個道德的評判者。我在文章中沒有看到莫泊桑用過任何筆記情色彩的詞,他一直都在客觀描寫,娓娓道來,他一直都在素描,沒有指指點點。我說我看到那些人指責羊脂球的時候,我心裡很害怕,因為如果是我在現場的話,我是不是也會是他們中的一員。我也會很理所當然地想既然是妓女,那此刻又何必要裝清高。也許我也會憤怒,也會討厭她的“惺惺作態”。我在看到這一段的時候,內心是很惶恐的,我不禁在反思生活中我是不是也時常在充當這個角色,我是不是對別人有足夠的尊重,我是不是總是把我的價值體系強加於別人?我覺得我沒有底氣也無法肯定回答:不是。尤其在關乎自己利益和前途的時候,要做到那樣更難。所以我沒有能力鄙視他們的虛偽自私,只是透過他們我看到了我自己,那個虛偽自私的另一面。

很多人覺得讀小說就是看故事,故事情節知道了,小說也就沒有吸引力了。可是和朋友那番對話卻突然點醒了我。讓我明白什麼樣的作者是真正偉大的作者,什麼樣的小說是真正的好小說。真正偉大的作者他從來不會道德評判,不會指手畫腳,說三道四,他只是提供一個舞台,讓小說里的每一個角色盡情地展現自己。而我們讀者在讀小說的時候,會因為小說里每一個角色的人生而有所感悟,有所警醒,因為也許小說里的某個角色在某一刻就是你自己。看小說,你可以跳出自己,可以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自己,看人生,可以讓你撥開迷霧。

可惜的是我們的教育也好,慣性也好,總是讓我們在辨別,在歸納,總是讓我們在充當道德的衛士,總是用道德的標尺去衡量小說中的角色,進而去衡量生活中的每一個人,似乎自己就是道德的最高裁判。

回到小說上來吧,每一本真正優秀的小說都只關乎人性無關乎道德。讓我們像那些偉大的作者一樣,不要對書中的人物說三道四,道德評判,而是靜靜地讓他們完成自己。也許他們完成的不僅是他們自己,而是讀者你。

《羊脂球》讀書筆記

記得高一的語文課我學習了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鍊》、《兩個朋友》。從而認識了這位並列於契訶夫和魯迅的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與巴爾扎克同樣生長於19世紀的法國,一生創作了近300篇短篇小說和六部長篇小說。

《羊脂球》的誕生,使莫泊桑一鳴驚人,這不僅是莫泊桑的處女作,更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小說描繪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戰爭期間,有一輛法國的驛車在離開敵戰區時,被一名普魯士軍官扣留。軍官一定要車上一個綽號叫羊指球的妓女陪他過夜,否則驛車就不能通過。羊脂球出於愛國心斷然拒絕,可是和他同車的有身份的乘客為了各自私利,逼她為了大家而犧牲自己,羊脂球出於無奈而作了讓步。可當第二天早上驛車出發時,那些昨天還苦苦哀求的乘客們卻突然換了一幅嘴臉,個個疏遠她,不屑再與她講話。

作者用一個不願委身侵略者、地位卑微的妓女和當時一些上層人士作對比;作者以經過關卡前羊脂球把提籃里的東西拿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和經過關卡後他們對她的一屑不顧作鮮明對比。這些是在時處的對照,另外也是對愛國方式的對比。讀完《羊脂球》的第一感覺,就是為羊脂球叫不平。仔細想想,這更與當時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社會背景有關。資本主義法國人與人之間的地位隔閡、建立在金錢上的虛偽友誼和親密,在作者筆下被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

莫泊桑的作品涉及社會各階層,有貴族、官僚、資本家、公務員、工人、農民、乞丐、妓女。他深刻地揭露上層社會人們的醜態和腐朽;同情和讚揚下層社會的勞動人民。但是,莫泊桑還不能徹底寫出當時社會的階級利益關係、黨派之爭、資本主義高度地釋金主義及一些軍事、政治事件,有一定的局限性。他的名著《漂亮朋友》,又譯《俊友》很形象地描繪了一位以美貌和手段取得上流女性信賴,而且名利雙收,並成為百萬富翁的女婿,還要竟選眾議員的小職員杜洛阿原,側面揭示了給俊男創造如此飛黃騰達條件的是當時腐朽沒落的資產階級上層社會,是社會薰陶了這樣一位“小人物”。作者在對其中男女關係的情節描述渲染得有些過分,但由此可見當時社會對作者自身情操的影響程度。同時,也可想像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覆滅不還矣。

承聞今年是莫泊桑誕辰一百五十周年之際,他的文學成就僅次於歐洲19世紀末自然主義流派的左拉。讀莫泊桑的作品,尤如欣賞一段歷史,人物的真、善、美幾乎蕩然無存,一切都受金錢、權位、名譽的支配,社會腐敗不堪。這對人是一種精神上的啟迪,對社會則暗示下一個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