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觀察日記4篇

日記是指用來記錄其內容的載體,作為一種文體,屬於記敘文性質的套用文。日記的內容,來源於我們對生活的觀察,因此,可以記事,可以寫人,可以狀物,可以寫景,也可以記述活動,凡是自己在一天中做過的,或看到的,或聽到的,或想到的,都可以是日記的內容。下面是動物觀察日記4篇,請參考!

觀察蜘蛛

今天,我仔細的觀察了蜘蛛。今天,我放學回家,看見桂花樹上有一個黑乎乎的東西,定睛一看,原來是一隻肚大腰細的蜘蛛,它正在織網呢!剛才的雨把蜘蛛的網破壞了。它正搶著補修。好大的蜘蛛!大約有2分硬幣那么大,黑褐色的皮。八隻爪子相對地環抱著圓圓的大肚子,它正吊在空中,走近仔細一瞧,原來有一根銀白色的絲吊在空中的,絲的上面粘在一根樹枝上,下面接著蜘蛛的尾部,隨著八隻爪子不停地划動,那絲也不斷地被拉長。

蜘蛛落到下面的木樁上把細絲固定好。順著樹幹飛快地回到原來的高枝上。他往下跳,也不會摔著。

這時,一隻小鳥俯衝下來,一下子把網撞破了,還帶走了一大片網絲。大蜘蛛惋惜地望著殘破的網絲,又從容地織補起來了。這次好像織地更快了!

蜘蛛雖小,但它那種不怕困難、百折不饒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觀察日記——螞蟻

今天,我在外面玩。忽然,我看見一排排黑色的小東西在移動。喔!原來是螞蟻。“為什麼這么多螞蟻在蘋果上走動呢?”我眼珠子一轉說:“有了!”我用隨身攜帶的放大鏡去觀察。一看!原來是螞蟻把蘋果咬碎再運進洞。一隻大螞蟻用那鋒利的大牙咬碎蘋果,碎蘋果不停掉下來,底下的螞蟻趕緊把碎蘋果運回洞。

這時,一隻大毛蟲從樹上掉下來,螞蟻見了趕快過來咬毛蟲。毛蟲無論怎樣掙扎,都無法甩掉螞蟻。最後筋疲力盡,奄奄一息了。可是毛蟲體積太大,螞蟻不能把毛蟲運回洞。怎么辦呢?我替它們暗暗著急。這沒有難道它們,只見它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螞蟻吃毛蟲可講究了,不吃蟲皮,專吃蟲肉,而且吃蟲一般都從蟲口下手。不一會兒,毛蟲只剩一層蟲皮了。

螞蟻雖然小,但很聰明。

觀察蝸牛

我家有一隻可愛的小蝸牛,我要好好地觀察它。

我發現,小蝸牛的背上背著一座褐色的“小房子”,這座“小房子”就是它的殼。它的身體一遇到危險就會馬上縮進殼裡,要過好長時間才會小心翼翼地探出頭來。小蝸牛還長著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一對短觸角在它爬行時會一下又一下的觸碰著地面,就像兩根探測棒,仔細地查看地面上有沒有東西。那對長觸角的頂端長著它的小眼睛,正好奇地打量著這個世界。

我還發現,蝸牛的行動十分緩慢,一下一下慢慢地蠕動著。並且它在爬行時腹部會分泌一種黏液,所以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發出銀色的光芒。蝸牛是個膽小鬼,就連吃東西也不例外,我要把菜葉放到它身旁,它才會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我還知道,小蝸牛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別看它個子小,它可有兩萬兩千顆牙齒呢!

觀察蝸牛讓我明白了許多東西,以後我要留心觀察身邊的每一樣事物。

觀察猴子

我最喜歡猴子,它在動物中恐怕是最聰明的。當我們來到它們跟前時,一隻猴子用明亮的眼睛盯著我們。它的長相很奇特:一個很小的鼻子向里凹著,一張凸起的小嘴發出‘吱吱’的叫聲,渾身的毛不但亮而且黑里透黃。小耳朵豎著,兩隻小爪子不時撓著頭皮,做出怪模樣,使人發笑。我掏出一塊麵包丟給它,不料,它沒有接,只是先用爪子試探了一下,又縮了回去,還用眼晴看看我。過了一會兒,它抓起麵包,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吃完後又用央求的目光看著我,伸出爪子向我要吃的,於是我又扔一塊糖給它。它迅速地剝開糖紙,放入口中大嚼起來。讀了這篇片段作文,小猴子的可愛的形象會栩栩如生地展示在我們面前。所以產生這樣感人的效果,是由於小作者從靜態——外形樣子,動態——生活習性兩方面仔細觀察,認真描寫的結果。

在描寫外形樣子的時候,作文先用“長相很奇特”一句,概括了總印象,然後依照次序描寫了它的凹著的鼻子,凸著的小嘴,黑里透黃的毛色和不斷撓著的小爪。讀到這裡,我們一定會對小猴子產生喜愛之情。然後筆鋒一轉,寫了小猴子吃麵包的情景。作者扔給它一塊麵包,小猴子先是“沒接”,只是用“爪子試探”,還用眼睛看著我,最後才是“狼吞虎咽地吃起來。”這樣一步步地描寫,寫得細緻,寫得具體,產生了感人的效果,也把小猴子可愛之處,真實地展現在人們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