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自然景觀的作文:美麗的杭州西湖

想必大家對杭州西湖這個名詞都不陌生吧,下面是語文迷整理的杭州西湖的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美麗的杭州西湖作文1: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是蘇東坡在杭州西湖寫下的千古名句。久聞西湖美名,終於有機會與父母一起來到杭州,游西湖。

蘇軾是在雨過天晴時作下這首詩的。這次,我們游杭州西湖正趕上四月的雨季。出了賓館,我們從白堤出發,打著幾把花傘走在雨中,邊游邊吟:“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現在是西湖四月,風光不與六月相同,那到底是怎樣的景象呢?來到斷橋殘雪,由於沒有到冬天,沒有下雪,斷橋沒能展現出她的撫媚。嘆息一陣,我們又往下一個景點走去。走著走著,我發現在沿湖長達幾千米的堤岸上和道路沿途栽種著垂柳及獅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樹,還有一個鶯館呢!原來我們來到了柳浪聞鶯公園,這裡柳絮飛舞,鶯歌燕舞,讓人感受到一種青春活力的氣息。再往西走,“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這塊碑立在魚池旁。花港觀魚公園中花草茂盛,水質無漬,餵養著許多金魚。參觀完這些景點,我們坐在竹椅上休息,感嘆著西湖之美。這時,雨變小了些,我們又來到了三潭印月。據說,康熙下江南遊西湖時,曾在這提筆寫下《三潭印月》幾個大字。站在島中央,遠處的青山被一層薄霧包裹著,像一個羞澀的少女。低頭看著腳下的碧水,我不由感嘆:“到哪兒還有這么青的山,這么綠的水,這么好的環境呢?”

轉眼間,這次西湖之行就結束了。我戀戀不捨地望著西湖,心裡暗暗想:“西湖啊,雖然我沒有見過五大美女之一——西施,但從你美麗清秀中我就能夠想像出西施的美麗多姿。我要學習蘇東坡,寫出那么好的詩歌來讚美你!”

美麗的杭州西湖作文2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對了,這就是美麗的杭州西子湖。

春天,岸邊的柳樹發芽了,向著湖面伸展著細嫩的枝條,在微風中輕輕搖動。西湖里的荷葉,長出嫩綠的葉片,像一枚枚浮在湖面上的錢幣。仔細看去,還能看見湖裡有一些小魚兒,在葉子下面穿梭遊玩,在湖面上緩緩地盪出漣漪。太陽照在湖面上,銀光閃閃,美麗極了!

夏天,湖面上的荷花漸次地開放了。遠遠看去,綻放的花蕾含苞欲放,微微張開花瓣,在微風中含羞低眉;而前一天已開放過的荷花則急不可耐地舒瓣揚蕊,將自己的美發揮到極致。這時候的荷葉,也是最綠的,就像美女們的裙擺,在風中搖曳;又像一把把雨傘,為荷花下面嬉戲的魚兒們遮擋陽光。

秋天,湖裡的荷葉開始慢慢的發黃了。荷花也漸漸枯萎了,花瓣漸漸脫落,變成一隻只碧綠的蓮蓬。蓮蓬里睡了許多小寶寶,剝開它們的衣裳便露出了一粒粒白色的蓮子。湖岸兩邊的楓樹葉,在秋風中翩翩飛舞,像一隻只美麗的蝴蝶。梧桐樹和銀杏樹結果了,那桌球般大小的果實,可愛極了。

冬天的西湖,那才叫“妙”!河堤兩邊的柳樹、梧桐,只剩枯的樹枝,在冬天的晨霧中卻像掛上了霜一樣。只有附近山上的梅花卻不懼嚴寒地挺在枝頭,增添了一份孤傲。如果碰到下雪天,只見雪花緩緩地飄落在白堤上,厚厚的,像是一條潔白的地毯,向前延伸著。瑞雪初晴,堤上的雪也開始化了,可是你會發現堤的兩面雪化的完全不一樣,那就是“西湖十景”里的“斷橋殘雪”。聽說,這裡還有許仙和白娘子的傳奇故事呢……

杭州西湖一年四季景色宜人,真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好地方。

美麗的杭州西湖作文3:

本學期我與往常一樣回到老家鄭州,但作為考得好的獎勵,爸爸媽媽便帶我到蘇杭遊玩。

蘇州與杭州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杭州的靈魂所在就是西湖了。西湖久負盛名。一路上我都異常興奮,來到杭州第二天,便去了曲院風荷。曲院風荷是西湖十景中最美麗的一個。剛一走進去,眼前突然一亮,象發現世外桃源一樣,大片大片的荷花呈現在我的面前。有的荷花已經凋謝,但還有的是小巧玲瓏的花骨朵。我還看到一朵盛開的蓮花,它很美麗但也顯得十分脆弱,真是向愛蓮說里寫得:“可遠觀不可褻玩焉。”大部分荷花都已經長出了一個個小蓮蓬,它們在風中搖來搖去,翩翩起舞,笑著向人們招手。這裡如同仙境一般美麗。

西湖十景中最清閒秀麗的便是柳浪聞鶯了。整齊了柳樹一排一排的,象一群士兵在排隊。但過了兩分鐘,起風了,細長的柳枝隨風舞動,象一群少女。柳浪聞鶯里的小道讓人十分輕鬆,兩邊青草碧綠,有時還有柳葉落下,真是“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啊。 鳥兒們也不甘心做一個旁觀者,躲在樹上嘰嘰喳喳的唱起歌來,走進柳浪聞鶯就像走進了一個天然大劇院,能聽到鳥鳴而看不見鳥影,柳枝在小鳥的伴奏下搖來晃去,仿佛置身於仙境。

我又登上木船,開向三潭映月,不過在白天,三潭映月只是三根小柱子,但在湖上,我看到了西湖的全景。西湖水並不深,但很開闊,讓人感覺它遼闊無垠,無邊無際,不管什麼天氣,西湖總那么美麗、那么神秘,那么遼闊。真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呀。

西湖之游結束了,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西湖。過了兩天,我便乘飛機回到了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