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習作“自由表達”之思辨

課改以來,人們喜歡用“自由表達”來表達作文教學新理念,並進行了大量的實踐,但學生的作文能力卻未見有多大提高。筆者認為,必須重新審視“自由表達”,看看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一、小學生習作“自由表達”的概念、意義與特點

(一)小學生習作“自由表達”的概念、意義

“自由表達”包括與其和它相似的字眼,沒有出現在《語文課程標準》的前言和課程目標部分,而只是出現在“教學建議”, “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可見,“自由表達”是操作層面即教學策略的概念,就是學生能夠在較少束縛的情況下發揮自己的能動性表達。鼓勵自由表達,培養良好的寫作心態,有利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興趣表達甚至能樂於表達,同時,能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

(二)小學生習作“自由表達”的特點

小學生習作能夠“自由表達”,就在於他們具有主觀能動性,而能自由表達到什麼程度,取決於他們的心智水平,心智水平越高,表達也就越自由。但是,小學生習作的“自由表達”,並不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表達,不可能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小學生的心智特點,決定了他們的“自由表達”有很大的受限性,受到心理發展特點、生活經驗和書面表達能力的限制。

小學生的“自由表達”,首先受到心理發展特點的限制。小學生的思維逐漸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但即使到第三學段,抽象思維仍然需要形象材料的支持。小學生的個性和社會性雖然一直在發展之中,但即使到了第三學段,個性的發展,也僅僅是比較多地減少對父母的依賴;社會性的發展,對人與社會的觀察,角度比較單一,也是膚淺的。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個性與社會性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事物認識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能做到想表達什麼事物就能表達什麼事物。

其次,是受個體生活經驗的限制。即使到第三學段,他們對生活感性認識的積累也還是比較單一的,對生活的表達,也就不可能想表達什麼就表達什麼。

其三;是受個體寫作經驗的限制。第一學段,是寫話的啟蒙教育階段,學生要學習怎么遣詞造句,把句子寫通順、寫完整,怎么寫幾句連貫通順的話;第二學段,圍繞一個意思寫一兩段話,是學習的主要內容。第三學段,也不過是比較系統地“學習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學習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每個學段的習作,都有新的寫作知識要學習,“自由表達”都受到寫作經驗的限制。

二、小學生習作“自由表達”的指導策略

對小學生習作“自由表達”的指導,要充分考慮其受限性,要遵循課程規律和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

(一)目標策略

教學是有序行為。習作教學也應該有序,要遵循教學目標兩個向度,寫作心態的向度和寫作能力的向度。

第一、二學段的“自由習作”,在培養寫話的興趣引導學生“樂於表達”的同時,要把能“寫話”納入教學目標,寫幾句通順連貫的話到圍繞一個意思寫一兩段話。第二學段如果沒有培養寫一兩段話的能力,第三學段的分段寫也就失去了依託,因此,圍繞一個主要意思寫一兩段通順連貫的話,應該是第二學段習作教學的重點。第三學段,在繼續發展學生的“樂於表達”的寫作情感時,要注重指導學生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的能力。

(二)開源策略

1、熱愛生活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對作家是如此,對剛學習寫作的小學生更是如此。

要引導學生熱愛生活,享受生活,承受生活,認識生活,豐富情感。相對於中學生,小學生的生活還是比較單調的,主要還是局限於家庭、學校和有限的社區活動,但這並不防礙他們對生活的熱愛。要引導學生享受生活,在平淡的生活中享受愛的溫馨,享受友誼的溫暖;要引導學生學會承受生活,生活不總是陽光明媚,也還有風雨,要勇於面對困難,面對挫折;要引導學認識生活,認識生活中的人與事,學會與不同性格人相處,學會發現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辦法;要引導學生用心體驗生活,體驗幸福感、成功感、挫折感、羞恥感和感恩,豐富自己的情感。

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就會樂於表達生活,表達生活就會有話可說。

2、讀書積累

讀書,也是開源的主要渠道之一。不能急功近利,唯讀作文選之類的書,要引導學生多讀文學性和科普性的書刊報。要引導學生從書中間接認識生活,豐富情感體驗和積累語言。

一是間接認識生活,很多生活,就是閱歷很豐富的大人也不可能都經歷過,通過讀書,可以體驗人生的豐富多彩和大千世界的奇妙。比如,農村的孩子可以通過書報認識城裡生活,城裡的孩子可以通過書報認識農村生活,不管城裡的還是農村的孩子都可以憑藉書報認識異域的生活,體驗異國情調,……

二是豐富情感體驗,人類的高尚情感十分豐富,每個人都不可能有很全面的體驗,但可以在讀書中徜徉其間。讀書體驗,是對別人體驗的再體驗,在再體驗中豐富情感,升華情感,比如,在閱讀革命故事中體驗正義感、崇高感;在悲劇性文章中體會憐憫為懷;在閱讀科普著作中體驗科學感,體驗大自然的奧秘感等。

3、促進心理發展

一是要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比如,在閱讀教學中,要在引導學生品味重點詞句中培養學生的比較思維能力和思維的具體化,在感悟理解課文內容與思想中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又如,在習作教學中,要在引導學生在取材訓練中培養輻射思維與聚合思維能力;在構思指導中,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以及訓練思維的條理性,在修改習作的指導中,訓練學生思維的準確性和深刻性。

二是要促進個性和社會性和諧發展。語文學科促進學生的個性與社會性的和諧發展,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比如,可以創設和諧的課堂氣氛,師生在平等中互動,給學生社會態度與社會情感的發展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可以在諸如反映同伴的和睦相處,社會群體的互相幫助的課文教學中進行滲透教育,塑造學生的社會行為;可以在抒發對親人、同伴的愛,對大自然對社會的熱愛中促進個性與社會性的和諧發展;可以教師的健康人格和親社會行為給學生以積極影響。

學生隨著智力的發展、個性與社會性的發展,提高對自然對社會對自己的認識,也促進了主動能動性的發展,就有可能在比較高的程度上做到習作“自由表達” ,諸如自由立意、自由選材、自由選擇運用表達方式等。

(三)導流策略

1、激發表達欲望

表達欲望是寫作的動力,召喚起表達欲望,學生就會“樂於表達”以至“欲罷而不能”。

可以情感激發表達欲望。挖掘寫作對象的情感,或賦予寫作對象以情感,都能激發學生的情感。比如,給帶有情感的作文題目,《我感激的一個人》可以喚起感恩的情感而樂於傾訴,《今天玩得真開心》因符合學生的天性而使他們樂於表達;此外,充滿情感的導語,也能喚起學生表達的欲望。

可以需要激發表達欲望。滿足實際需要或心理需要,從來都能產生強大的心理動力。比如,組織學生到他們久已嚮往的旅遊勝地旅遊,事前要他們以《我嚮往的一個地方》寫一寫自己的強烈願望,然後做成手抄報帶回家,打動父母,取得父母的支持才能夢想成真。學生都會主動了解想去的那個地方的人文地理,風物景觀,寫得情真意切。

可以興趣激發表達欲望。課中可安排做遊戲或做有趣的實驗,把表達的指導隨機安排於其中。比如張化萬老師的“摔雞蛋”作文指導課,就是以學生對實驗的強烈興趣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引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學習有條理的表達和學習表達內心的感受。

2、指導表達方法

課標指出,“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 “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指導的途徑有,指導課中指導,面批時指導,講評課的指導和隨課文教學指導。

指導課的指導。作文指導課,除了激發寫作興趣外,要進行取材指導、開拓學生選材的思路,比如可以用例舉法,例舉寫作材料,激發學生通過聯想從記憶倉庫中提取寫作材料。構思指導,要引導學生想明白要告訴別人什麼意思,哪些內容寫具體,那些內容少寫甚至不寫,要按照什麼順序寫才能把意思說明白等。起草環節的指導,學生在起草過程中,老師要巡視,發現共性問題,要及時在班上做集體指導。

面批時指導。要把批改作文的過程作為有效指導的過程,一次作文可面批幾個到十幾個同學。習作中有不足的,要讓他們明白缺陷在哪裡;寫的好的,要讓他們明白好在那裡,可以讓他們談談感受,這么好的作文這么好的句段,是怎么想出來的。

講評課的指導,修改環節,可側重放到講評課中。對選材、主要意思的表達,寫作的順序等,發現共性問題,以典型案例具體指導修改。對詞句方面的毛病,應要求學生按照批改提示自行修改。

隨課文學習表達方法,是課標對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要求。可以一課一得,或模仿課文的立意選材,或模仿課文的句式、細節仿寫,或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3、分流

對“自由表達”與“規範指導”可作適當的分流。小練筆、日記給足“自由表達”的機會,學生“寫作目的自由、選材自由、套用表達方法自由”。

作文指導課和講評課,則要適當加強規範指導,即使是沒有題材限制沒有寫作方法的明確要求的作文,也要進行規範指導。比如,在選材上,可以引導多角度考慮選材或多例子引路;在表達方法上,可以給多例子參考。

假如把習作比作一棵大樹,心理發展、生活與讀書就是大樹的根,自由寫作就是枝葉,樹沒有枝葉不行,沒有樹根更不行,心理發展有多成熟,熱愛生活與讀書的程度有多深,習作就可能有多大程度的自由。根深才能葉茂,促進心理的健康發展、熱愛生活、熱愛讀書,有效學習表達方法,才有可能在較高的層次上實現習作的“自由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