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一點感動的理由作文1500字

看到張老師的博文“歌舞昇平慶盛世”,我笑了,有點意思,粉飾太平,這是歷朝歷代之官人們喜歡做的事情。何況,在今天動輒就和諧社會的口號下,誰敢不和諧!央視不也在粉飾么?這已是常識了,歷史告訴我們新建的王朝在經歷過戰亂、重建後,總會有一段和平、安寧的穩定局面,或長或短,粉飾一下未嘗不可,猶如搬新居、娶新娘,都要裝修、化妝,哪怕把臉蛋變成“驢糞蛋上下了霜”也在所不惜!俺願意,管的著么?

何況,回首學校這幾年,的確也有其可粉飾的一面,雖說其中困難多多,可畢竟一所學校的重建也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不談這些!只說:

今天,我真的有點感動!

孩子睡了,中午從家出來準備到影院時,看著那剛剛進入夢鄉的睡臉,還帶著點病容、倦意,睡醒後還要接著打吊針,一個幾歲的孩童,打針前撲在我懷裡喊著:“爸爸,我不想打針”,面對針頭,雖兩眼淚汪汪有點害怕,想要哭泣,可大夫抓過手來,酒精棉球擦著手背,針頭舉起的瞬間,淚珠從眼眶裡滾出來,嘴裡卻說:“我不哭,我是勇敢的孩子”。你不哭,淚卻滴在爸爸的心坎上,折磨著我本脆弱的心。

開門走出的瞬間,孩子又例行對我的叮囑:“爸爸早點回來,早回來不冷。”每天我都在用心感動著,感動著我們的生活,這種感動也許緣於孩子,它時時刻刻的撞擊著我的心靈。感動中讓心歸於平靜,平靜面對外界的一切,心方能了悟,方能坦然,因為我無他求,僅求一安寧,與家人安寧的生活。

坐在影院的後排,北風從門裡肆虐地吹著,穿透厚厚的棉布簾,直吹在身上,冷冷的,影院的氣溫有點低,我穿的很厚,卻冷的很,台上的孩子們,穿的很少,也許會更冷吧!也許那些娃們根本就忘記了寒冷,一心投入地表演呢,他們是不會覺得冷的,不是么?我瑟縮著,心裡感動著台上的孩子們。

校園民樂合奏,像模像樣了,能堅持下來的孩子們,付出了多少的汗水與時間,犧牲了多少個周末與自習,當其他的孩子為作業而忙著,當其他的孩子在球場瘋狂著,他們卻在空曠的五樓“吱吱呀呀”地擺弄著樂器,儘管皺著眉頭地不情願,可樂曲在台上飄揚時,你不為這些十三、四歲孩子的付出感動?

彩袖飄飄、撩人眼神的民族服飾穿在這群朝氣蓬勃、稚氣未脫的孩子身上,聆聽著亮麗、稚嫩的《卓瑪》,你沒有感覺一點異域風情?夢幻在曾神往的那塊美麗草原,那舞動的衣裙、躍動的身影,讓你心動了么?

寒冷的影院,一群娃娃躺在冰冷的舞台上,這個時節,我不知道瑟縮在台下的幾千名學生心裡在想什麼,那一刻,我冷的徹骨,當我們還感動在台上那如一隻雛鴨蠕動的鵝黃,感動著稚嫩的娃娃踩著稚拙的舞點,心中也許萌生出一片蓬勃的《春綠》來,儘管它寒氣逼人。可如果孩子們退場後,能有人及時給他們穿衣或及時給他們點預防感冒的良方,也許我們會更感動一點點,至少不會如去年,孩子們表演完節目,而誘發的一場流感幾乎毀了期末考試,當我們的眼睛離開舞台,專注於台下孩子們的生活,而非卸磨殺驢般的對待他們,我們是不是更人性些?還好,三天的元旦假期足夠他們調整的了。

那一蓬淺淺、嫩嫩的春綠呀,如今還冷冷地感動著我!

當歌頌祖國的童聲響起,我聽到的是單純,還好,這次用孩子們來頌祖國,如若換成成人,表演的可能會更好,可也沒了孩子的單純,也就少了一分感動的理由。正如《阿拉木罕》,那遙遠的、美麗的天籟之音,由一群成年人來吟唱,卻少了點神韻,少了點悠遠,只有略帶蒼白、粗糙的模仿,其實她們唱的很好、很賣力了,可我們成人的身軀卻沒有了孩子的活力,表演也沒了孩子的張揚與自然,因為我們不是專業演員,還不如那秧歌扭得讓人寬心、讓人留戀,成人與孩子感動人的方式不同,既然把舞台交給了孩子,我們還摻和什麼?

引來笑聲不斷的《白毛女》,一個生硬的主題卻掩蓋不了孩子的真摯與天賦,你的笑不也單純了不是?

尾聲《今夜無眠》學生的領唱,你聽著還有缺憾么?若有,那稚嫩的甜也足以讓你回味的了。

……

回到家,孩子已打完吊針,她奶奶給我講著她的哭泣、委屈,我望著正在吃飯的孩子,臉上還有淚痕沒有擦去,笑容卻在臉上燦爛,疼痛早已拋之腦後,正如那在舞台上躍動的娃娃,也許早已得到了老師、家長的呵護,這時也許都暖和些了吧,或許他們也早已遺忘了寒冷,甜甜地偎在媽媽的懷裡興奮地講著台上的分分秒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