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作文隨筆

文筆好,來源於積累。有了一定的積累,作為高中生的你該如何寫好作文隨筆,我們來看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高中生作文隨筆,希望你喜歡。

高中生作文隨筆篇一

吃過晚飯後,微風中帶一絲清涼。飯後散散步,本來就是件好事,這樣一來便完全是享受了。

大街像是孩子們的遊樂場,從道左面串到右面,又從右面跑到左面,你追我趕的,好不快活。看我畢竟是一中學生,這種方式的享受實在有些幼稚,何況誰又能與我一起追趕呢?不如欣賞一下傍晚的雲霞。

這雲霞是多么的壯觀美麗呀!

放眼望去,赤紅的晚霞鋪滿了大半邊天,落日在其中若隱若現,猶如畫筆一樣調配著天空的色彩,時而橙黃,時而緋紅,又時而淺紫,極盡種種變化,使傍晚格外絢麗多姿。雲彩又塑成了各種形象,有的像只肥牛,有的像只駿馬,有的像神氣十足的公雞,還有的像慈祥的老爺爺,豐富多彩,一下子使空中充滿了生機。我不禁感嘆雲霞的美好品質,即使是平凡的黃昏,是一天的結束,她也不曾放棄過追求和展現自身精美的機會,也不曾吝惜地“孤芳自賞”。真是一種對生命偉大的熱愛!

我繼續走著,走下了寬闊平坦的大道,走上了隱僻狹窄的小路,換一種場景來享受傍晚,變一下環境來思考人生。剛才的雲霞知道這我要創造美好,綻放屬於自己的價值之花。而在這條羊腸小徑的我加快了前進的步伐。

啊,原來是一條潺潺的小溪,湍急的流過剛剛融化的河床。濁流宛轉,夕陽下,如一條長長的橙色的縈帶,系天而來。你看它雖然因沒有完全消融的冰雪而顯得有些平緩,但事實上,溪水的深處都是暗流涌動,流速飛快的,一點也不遜色於“乘奔御風”的疾馳。再看看夕陽,這一日也就隨時間而逝,隨著流水而逝。時間不就想著水一樣嗎?表面望去,水面平靜,幾乎沒有什麼變化,但在瞬息萬變之間,便會見到時間未來的面目——疾駛,眨眼間無影無蹤了。

望望流水,再望望雲間,我突然覺得自然中擁有無窮的道理,而且總有幾處會帶給我們深刻的啟迪。從雲霞中,我懂得,我們應學會熱愛,讓生命中的每一天都過得充實,讓每一刻都綻放出自我的光彩:從流水中,我悟得,時間看似悄無聲息,實際卻轉瞬即逝,你無法阻止它前進,也不能使自己停留,而我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好好的去珍惜它吧!我所體會到的,不過是自然中眾多事物的幾種,大自然還有更多深奧的智慧等待我們去領會學習,而我們要常與自然親近,像從母親那裡汲取智慧的精華。

傍晚,我漫步在路上,心中格外的愉悅與釋然,晚霞也格外美麗,這真是一次意義非凡的漫行啊!

高中生作文隨筆篇二

都說冰糖葫蘆兒酸,酸裡面它裹著甜,都說冰糖葫蘆兒甜,可甜裡面它透著酸……

——題記

豬年如期而至,走在街頭,年味的氣息撲面而來,在富有詩意的中國紅中,惟獨有一抹最綻放的晶紅,美得耀眼……

遠遠的,只見那身著新衣的老人、孩子,一個個手拿著一串串冰糖葫蘆,頓時讓人感覺到了春節的氣氛,大家說著笑著,與那喧鬧的人群和諧的融在了一起。孩子們蹦蹦跳跳,紅色的小嘴被糖色點綴地更加新艷,急急忙忙地吃著——卻又被酸地呲牙咧嘴,一旁的老人急忙拉住了孩子“不著急,別扎住”,孩子們卻笑著跑開了,老人們則不然,拿著糖葫蘆慢慢地品嘗,眉間的皺紋早已被那晶紅吹開,笑成一朵朵鮮花。談論著過去的故事,品嘗著生活百態,陽光微熏,笑容與陽光共同構成了一種生活,這何償不是一種美呢?

人將流他圍在其中,四周的人眼中綻放著光茫,那份新鮮,那份好奇。一個個山楂簡單的穿在竹籤上,如同其貌不揚的灰姑娘,我也滿懷著期待,等待著山楂的華麗轉身,只見他十分輕巧的拿起一串,另一隻手不慌不忙的打開鍋,原本堅硬的冰糖與鍋擦出了美麗的火花,慢慢的開始融化,不一會兒,就得到了一鍋冒著熱泡的糖漿,說時遲,那時快,只有那雙靈巧的雙手在熱泡上面輕輕一沾,那串冰糖葫蘆穿上了晶瑩剔透的舞裙,人們甚至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那紅色經過糖漿的洗禮,更加的晶紅,閃著光澤,定格在了綻放的那一瞬間,那抹紅,一串串的擺在一起,仿佛在與陽光媲美,這何償不是一種美呢?

拿著新鮮的糖葫蘆,輕輕抿一下,甜甜的,涼涼的,帶給人無限的好心情,吃在嘴裡,卻是酸,酸甜交融在口中,給人一種奇特的味蕾享受。有酸,有甜,才是糖葫蘆的本色。有悲傷,有甜蜜,才是生活。品嘗完糖葫蘆後,口中留下的是甜,酸味早已被甜味帶代,正如人生最後,留下的會是甜蜜,悲傷會讓人成長,讓人感受到幸福。

那一抹綻放的晶紅,綻放在你我心間,綻放在人生之路……

高中生作文隨筆篇三

“聰明的年輕人,如果承認已經被別人承認過的真理,就會使自己喪失獨創性,這真是極大的錯誤。”正如歌德所說,真理的反覆表達未免不也是一種成功。浮躁冒進的時代中,是該摒棄無休止的盲目創新了,懂得追隨,亦是精彩。

反駁創新,自然備受壓力而首當其衝的便是科學領域。科學創新乃是社會進步的戰略支撐這句話是無可厚非的,可我們是否也被灌輸的名人事跡沖昏了頭腦?成功的他們畢竟只是少數,缺那百分之一的靈感也只能讓努力付諸東流。再者,即便如牛頓也是靠著“巨人的肩膀”,我們又何嘗不可在肩膀下尋求庇護呢?況且追隨成功者而成功的事跡也並不少見。言盡於此,反倒並不是指責過多的突破創新了,更是在眾多道路中擇其優者,追隨他人,亦能成就精彩。

蒙受胡適《文學改良芻議》的恩澤,我們得以游弋與白話文的海洋中。在此看來似乎文學中的突破改良必不可少了。可在“五四”潮流中,我們是否忽視了,我們的文字、語法,皆是傳承至上,更不必提諸多的思想潮流了。過激者甚至批評魯迅先生為“借傳統文字抨擊傳統文學”,雖然尖銳,卻也精確剖析出問題的本質——我們終究還是在追隨他人,尋求進步。余秋雨也是邁著前人的步伐,才衍生出“文化苦旅”中的感悟。如此看來,康有為“尊孔復古”的潮流也並不奇怪了。在文學方面,盲目走創新之路,或許真的會頭破血流。

有人曲解“追隨他人”為“盲目從眾”,其實不然。追隨別人自然也要“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近幾年備受關注的“中國夢”這個建設中國特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不正是走著“前人的路”?從馬克思主義到鄧小平理論,無一不體現此理。我們固然要地址“左右傾”的錯誤,不也做到了“擇善而從”嗎?如此以往,“中國夢”才會在世界史中深深鐫刻下自己獨特的紋路。這便是中國夢的精彩,追隨他人的精彩。

上溯至遠古時期,我們看似在創新,實則逃脫不了重蹈前人的步伐。浮華的時代中。是真的應該等一等,最好的路不是偏安一隅,不是個人主義,而是眾人齊力的結晶。不如選擇退之,去追隨吧,撥開雲霧見到的是最耀眼的日光,是最絢目的精彩。懂得追隨,亦是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