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隨筆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所著作品。那么,讀完《容齋隨筆》的你該如何寫容齋隨筆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容齋隨筆,希望你喜歡。

容齋隨筆篇一

【原文】

解釋經旨,貴於簡明,惟孟子獨然。其稱《公劉》之詩“乃積乃倉,乃裹餱糧,於橐於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啟行。”而釋之之詞,但云:“故居者有積倉,行者有裹糧也,然後可以爰方啟行。”其稱《烝民》之詩:“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夷,好是懿德。”而引孔子之語以釋之,但曰:“故有物必有則,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用兩“故”字,一“必”字,一“也”字,而四句之義昭然。彼訓“日若稽古”三萬言,真可覆醬瓿也。

【翻譯參考】

解釋經書主旨,最好是簡潔明了,只有孟柯能夠如此。他稱頌《大雅•公劉》

:穀物積滿了糧侖,口袋裝滿了乾糧,用它安定人民,興旺家邦,然後備好武器,才開始遠行,”而他的解釋只是說:“所以留下的有積蓄,出行的有乾糧,然後才可以出行。”他稱頌《大雅•蒸民》詩:“上天降生眾民,有事物就有法則,老百姓堅持公理,都喜歡好的品德。”但他卻只用孔子的話來解釋說:“所以有事物就有法則,人是堅持公理的,因此就喜歡這美好的品德.”用兩個“故”字,一個“必’字,一個“也’字,內容就明明白白。象那注釋《堯典》‘日若稽古”三萬字的,真可以用來蓋醬缸了。

容齋隨筆篇二

【原文】

襄陽有隋《處士羅君墓誌》曰:“君諱靖,字禮,襄陽廣昌人。高祖長卿,齊饒州刺史。曾祖弘智,梁殿中將軍。祖養、父靖,學優不仕,有名當代。”碑字畫勁楷,類褚河南。然父子皆名靖,為不可曉。拓拔魏安同父名屈,同之長子亦名屈,祖孔同名,胡人無足言者,但羅君不應爾也。

【譯文參考】

襄陽有一本隋朝的《處士羅君墓誌》,書上記載說:“羅君名靖,字禮,襄陽廣昌人。高祖名叫長卿,南齊時饒州刺史。曾祖名叫弘智,官拜梁朝殿中將軍。祖父名叫養,父親名叫靖,學問都很好,都沒有做官,在當時都很有名望。”碑上的字畫工整有力,很像河南鍺遂良的風格,然而,他們父子名字都叫靖,真是不可理解。拓拔魏氏安同的父親名字叫屈,他的長子也叫屈,祖孫同名,胡人是無所謂的,只是,羅君不應該這樣啊。

容齋隨筆篇三

臨川石刻雜法帖一卷,載歐陽率更一帖云:“年二十餘,至鄱陽,地沃土平,飲食豐賤,眾士往往湊聚。每日賞華,恣口所須。其二張才華議論,一時俊傑;殷、薛二侯,故不可言;載君國士,出言便是月旦;蕭中郎頗縱放誕,亦有雅致;彭君摛藻,特有自然,至如《閣山神詩》,先輩亦不能加。此數子遂無一在,殊使痛心。”茲蓋吾鄉故實也。

翻譯參考:

臨川縣的石刻當中夾著一卷法帖,這卷字帖記載了歐陽詢的一段話:“我二十歲,到了鄱陽,那地方土地肥沃平坦,飲食豐盛又便宜,許多讀書人常常聚會。每天賞花,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其中二位姓張的才華橫溢,擅長議論,是當時的不可多得的人才。姓殷、姓薛的二位士人,更不必說了;戴君是個才華出眾的人,發言就成定論;蕭中郎狂放不羈,有文雅的風度;彭君滿腹經綸,文章寫得特別自然,至於像他的《閣山神詩》,前輩的文章大家也不能超過。這幾個人竟然一個也不在了,特別令我痛心。”這些都是我家鄉過去的舊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