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下學期教養隨筆

中班下學期的教學隨筆都寫了哪些內容?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中班下學期教養隨筆,希望你有所收穫。

中班下學期教養隨筆篇一

斌斌,我們班的小男生。可愛的小男生。剛來時,邊哭邊喊著“媽媽去!媽媽去!”。還問:“媽媽來哇?”有時候不哭就坐在座位上不出聲,嘴巴一唆一唆,象在吃奶的樣子。估計是在想在媽媽懷裡吃奶時的情景吧。因為他年齡比較偏小,因此,在生活上,我們照顧的也比較多。生活自理能力不是很強。

這天,又到了午睡時間。因最近天氣比較冷,所以每天午睡我們都早早地把午睡室空調開好。等到幼兒進入午睡室時,裡面已經溫暖如春了。孩子們在暖暖的空調房裡脫衣服,也不怕受冷了。

其他孩子都在自己慢慢地拉拉鏈、解扣子,雖然動作有些慢,但基本上都能自己把衣服褲子脫掉。只有斌斌,坐在自己的小床上,一會兒趴著,一會兒仰著小臉看隔壁床上的小海脫衣服,自己就是不動手。還不時地拿眼睛瞟我。我知道他是在等我過去幫他脫。但是想起他吃飯的情況,我就想讓他自己動手。因為去年他吃飯一直要我們幫忙餵才肯吃完。但今年開學一來,他自己已經能夠把飯全吃完了。所以,我想他應該自己也會脫衣服。所以就故意不看他。他見我只顧幫別的小朋友掖被子放衣服。就去看保育員陶老師。陶老師也故意不看他。他只好繼續坐床上看別人,一會兒又彎下身去弄弄鞋子。看他東看西看,我們就是不過去。等到把其他的孩子都安頓妥當了,再一看他,咦,斌斌人呢?走過去一看,他已經安安靜靜地躺在被窩裡了。我和陶老師相視而笑:這小傢伙,今天這個小手終於肯自己動了。看來以後,還得要多多給他這樣自己動手的機會,不能老是覺得他還小,就把什麼事情都給他辦好了

中班下學期教養隨筆篇二

中班下學期開學了,孩子們很快就適應了集體生活,雖然新來的小朋友會有些情緒,但是大家熱情地歡迎這三位新朋友,很快他們就融入了我們這個大集體。老師也在忙忙碌碌中發覺孩子們都長大了,相對小班而言,他們的進步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上課更加專心投入了。開學第一天,我們就按計畫上課了。在第一節的語言活動《有朋友真好》中,孩子們認真地傾聽著故事,積極舉手發言,還學說了故事中的對話。老師的提問,也能收到各種不同的回答,不再出現小班時的盲目跟從,更多地有了自己的想法。活動下來,大家還互相介紹了自己的好朋友,感受到了朋友再次見面時的開心和快樂,懂得了朋友之間應該互相關心、幫助。而我也成了他們的好朋友,一個個給了我溫暖的擁抱。活動後,我還將孩子們帶來的和好朋友在一起的照片貼到主題牆上,布置成了“朋友見面真開心”,這樣的氛圍真溫馨。

動手能力更強了。假期里,很多孩子都在家長的安排下有計畫地充電、學本領。這不,一開學他們就帶來了假期里完成的一張張繪畫和手工作品,我們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平台,布置成“秀一秀,我們的畫”。在美術課上,也發現孩子們畫畫進步了不少,無論是線條和用色,都更加精細、整潔了,有的還學會了添畫不同的背景。在一張張的“手拉手”中,我們看到了孩子們的進步,同時很明顯就能看出新來的三個小朋友在動手操作方面還需要多加練習。

吃飯更香了,午睡更安靜了。做了中班了哥哥姐姐,我們要為小班的弟弟妹妹樹立好的榜樣,於是,吃飯的時候,我們會自己拿飯菜,安靜地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飯、菜、湯,有的還會添飯,吃得多了,吃得快了,相信我們的體質也會更棒。從本學期開始,為了增加孩子們的辭彙量,提高語言能力,同時結合親子閱讀的課題,午睡時,我規定自己每天給他們講三個睡前小故事,有的孩子聽著聽著就睡著了,這樣一來,午睡一開始就比較安靜,入睡動作也快了。這樣的講故事活動,我還將繼續下去,以後準備請有能力的孩子來講。這樣,可以一舉多得。

看,我們都在進步!我相信:中三班的每個孩子,都是一隻只會自己發光發亮的小小螢火蟲,我們的“螢火蟲家園”一定會更加溫馨、和諧!

中班下學期教養隨筆篇三

雋雋是我們班一個聰明、內向的男孩,但是就是做什麼事都比別人慢,對老師的引導、幫助沒有什麼反應。

在與家長的溝通中得知雋雋在家也是如此。平時媽媽也與他講道理,雋雋是我們班一個聰明、內向的男孩,但是就是做什麼事都比別人慢,對老師的引導、幫助沒有什麼反應。在與家長的溝通中得知雋雋在家也是如此。平時媽媽也與他講道理,但是工作忙,顧不到許多。為此我便在日常活動中特別對他進行觀察,多與他談心。當發現他動作慢或者心不在焉時,我沒有馬上批評他,而是先聽聽他的想法,與他進行溝通。雋雋的動作特別慢,到了午睡脫衣服時,一邊脫衣服,一邊東看看西瞧瞧,要化好長時間,午餐也是如此,比別人慢,因此,針對他的這種情況,我採取了表揚鼓勵的方法,,每當孩子有一點點進步時,我就在全班孩子面前表揚他,或者給他貼上五角星,這樣一來,雋雋非常樂意,而且每次都會數數五角星有幾個。經過一段時間後,雋雋在幼稚園的表現確實改變了許多,他的“慢動作”也在慢慢地改變,但是在家裡他的變化卻不大。所以為了讓家長和我們一起探究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我利用多種途徑與家長進行溝通,一方面使家長了解我們的做法,另一方面與家長一起制定教育孩子的措施,形成共同教育的合力。

通過一個階段的引導、觀察、教育,雋雋在原有基礎上有很大的進步。在集體活動中,他能注意聽別人說話,還學會了講道理。雋雋的“慢動作”有了很大的改正,來園後能有序得做自己能做的事,不再東張西望,午餐午睡都有進步,動作快多了,逐漸增強了自信。這個案例也給我有了一定的啟示:對待幼兒的教育不能“一刀切”,而應因人而宜,採取多種教育方法,對待幼兒出現的一些問題,要加強觀察,了解溝通,仔細分析,而不能聽之任之。幼兒的教育必須與家長共同研究,依靠家長的力量,形成教育的合力。

因為本周要對幼兒新學的啞鈴操進行測評,我們忙著教孩子們做操,對孩子們的每一個動作細節都進行糾正,力求讓孩子們的每一個動作都做的標準到位、整齊.然而,事事都不是...

又結合孩子的體驗嘗試了風車的各種玩 法,從而得出:在不同情況下,風車轉動的速度不... 老師都要抓住每 一個教育的契機,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養隨筆 ...

好朋友漸漸多了,已經從一個觀望者的角色慢慢轉變到了一名敢於加入活動和表現的參與者. 我將繼續關注偉福和班中膽小內向孩子的發展:繼續進行觀望者vs參與者的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