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離別的感悟隨筆:年輕的人,不要不懂離別的意義

:人這一輩子總要經歷很多次的別離。每一次分離,可能就再也遇不到了。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閱讀《年輕的人,不要不懂離別的意義》這篇文章吧!

我們這一輩子肯定要經歷很多次的別離,可是年輕的人,不要不懂得離別的意義,每一次分離,或許就是一輩子的轉身,可能就再也遇不到了。

我命中可能是被下了藥,總是要我離開一些可愛的人。

那年秋天,北風還未蕭瑟,法國梧桐的葉子剛開始發黃。我選擇離開福建回到老家為自己的夢想再拼一次。當我把這個訊息告訴我家裡同學的時候,他們都特別的吃驚,為我的這份勇氣所折服,所敬佩。可是他們不知道我為了這個決定思考了多久,又做了多少次的心裡鬥爭。

當下了這個決定的時候我就知這道意味著分別,分別就意味著眼淚。作為班長的我真的很對不住那裡的同學,我選擇了逃離,選擇了離開他們,或許他們是理解我的,他們知道做出這個決定也是在情理之中。

可是在開始的時候我並沒有把這個訊息告訴他們,而是僅僅告訴了班裡的主要班幹部和我的一些室友。

當時我想,既然要離開就悄悄的離開吧,不要再徒增一些不必要的感傷和眼淚。另外,畢竟我在這裡待的時間不長,或許他們對我並沒有什麼感情。

可是將要離開的人,不要那么絕情,為什麼就不能留下一點時間和他們更好好告別呢?其實他們心裡裝的都是你啊。

那天是九月八號,我記得很清楚,或許我這一生都不願去忘記,不單單是那一天改變了我以後的生活,更重要的是那一天我見證了什麼叫做情誼。

包袱裝好,遠行的人要走了。當我的室友幫我拉著行李箱走出那個溫暖的宿舍,走出學校大門,走到市區,然後七拐八拐的走進一個胡同。我看見一家酒店的玻璃窗,在晚燈的照耀下是那么的清澈明朗,清晰的映出了43個人的影像。越走越近,本來清晰的影像在我眼裡卻變得越來越模糊,就像雨後路燈在水裡的倒影。

遠行的人啊,我們怎是那無情無義的冷麵之人?我們也想好好的和你告別啊,不要那么殘忍,不要連告別的機會都不捨得給予我們。

進了酒店,他們站起來簇擁著我,我記得我並沒有流淚,不流淚不代表不傷心,眼睛裡沒有眼淚,都是在心裡啊。望著他們熟悉的臉,我對自己說,你好狠心啊,這么可愛的人,你怎么捨得離開他們呢?

酒喝乾,再斟滿。當時說過的話,都忘了,唯一記得的是他們臉上的依依不捨。

最後的離別總是會到來。他們帶給我在路上的東西,我早已忘了是什麼。可是我忘不了分別之時與每一個人一一握手告別的情形,我忘不了那些個女生握著我的手,眼裡飽含淚水卻說不出話來的神情。

我知道他們心裡是認可我的。

離別的人,不要把身邊的人想的那么無情,這一轉身就是永遠,就是思念,留個時間好好和身邊的人道別才是真的。

昨天和那時的同學通電話,同學說,班裡的同學都有點責怪你呢,走了之後把聯繫方式都刪了,也不聯繫我們。

彼時的我心裡頓時一驚,竟不知該如何解釋是好,也讓我心裡很愧疚,覺得對不住當初他們對我的那份情誼。

其實我是這樣想的,在分別之後,如果不是特別要好的朋友,以後聯繫的次數真的很少,不是不聯繫,而是電話通了之後卻無話可說,這才是最尷尬的,倒不如索性刪掉。

可是我又錯了,這樣和無情無義又有何區別,現在通訊那么發達,留著也不占空間,讓他們知道你過的挺好,他們過的也不錯,豈不是也很好嗎?

遠行的人,到了遠方之後,不要著急斷了聯繫,記得給我們回信,我們還在牽掛著你,你在遠方過的可好?

很喜歡一句話:有人喜聚不喜散,我喜歡聚時聚,散也就散。

分別其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聚則聚,散則散,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最重要的是懂得分別的意義。

總是很喜歡古代人的送別方式,長亭外,古道邊,與友人相互折柳送別,少了一份傷感,多了一份祝願,豈不妙哉。古人分別之後不像現在想見面了,視頻就好,在古代分別一次可能就是一輩子,唯一的聯繫方式就是寫信,而那時信又特別的慢,所以可能兩個好友之間或許一輩子也收不到幾封信,這就更使古人珍惜相聚的時光,把分別看的那么的重要,所以才會有那么多關於送別和分別的古詩。比如李白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相聚總是短暫的,分別總是常見的,分別不可怕,怕的就是不懂得這其中的意義,萬不要讓分別成為這一生的遺憾。

待遠行之時,願有人為你折柳送別。遠行的人,路上珍重。

帥小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