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體育隨筆

許多學生在接觸了一段體育課後,就顯示出對體育的厭學現象,那么作為中學體育老師的你,該如何激發學生對體育的熱情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中學體育隨筆,希望你喜歡。

中學體育隨筆篇一

為了更好地進行體育教育教學和訓練工作,我校體育教研組在上級和學校領導的關心下,本組有組織、有計畫地去完成各項任務,並且定時有目的地積極認真地進行體育教育教學研究活動,本學期通過全體體育組老師的努力,教育教學工作都取得一定的效果和成績。

體育教研組開學便就認真落實體育課改精神去上好體育與健康課,並且認真開展教學教研工作和認真地學習和理解新的教學大綱的要求,並根據我校的特點研究如何執行新的《體育教學大綱》。為了搞好我校的籃球和桌球教學,體育教研組進行了討論和各項培訓。討論進一步改革和完善體育專選課、活動課的方法和措施。體育教研組群策群力集體研究和討論校級、縣級獻課展示我校體育教師的能力和風采。

體育教研組為了加快年輕教師的成長,體育教研組開展了“一幫一”的師徒結對活動,並有計畫、有目的地開展相互的聽課以及課前課後體育教學的討論和經驗交流。體育教研組在培養新教師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獻課活動、論文評選活動、課餘訓練、教學技能比賽等方面都有較好的成績,同時也提高了年輕教師的體育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

體育教研組積極參加教學研究課,研究如何上好專選課和活動課的研究課在教研組內進行教學研究課並積極參加論文的撰寫,且有8篇論文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有6篇論文在縣中國小體育教學論文評比中獲得一、二等獎,有2篇論文設計在市級獲獎,有1篇論文在省級獲獎,謝遠見市級立項課題一個。

體育教研組積極進行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改革早操和課間操,改廣播體操為多形式的活動,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深受同學們的喜歡,增加了同學們的活動量從而達到了鍛鍊身體的效果。體育教研組參加了省、市級課題《新課標中模組教學》的研究,修訂了專選課的教材分布,制定了活動課的考核批准進一步完善活動課的學分制。討論和總結我校的田徑運動會和學生體育協會的工作,將改革田徑運動會為綜合性運動會的體育節,與國際接軌採用金牌制,調整學生體協組織和結構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更能鍛鍊學生的管理能力。

體育教研組雖然取得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值得大家去思考去改進。體育教研組外出比賽成績在籃球、桌球、田徑、象棋、健美操等都取得了優異成績。體育教研組雖然在搞課題研究,但進展的速度太慢,尤其是宣傳的力度不夠,但是我們已經利用“請進來”(請專家來講學和指導工作)和“送出去”(通過論文發表和交流)的辦法搞好體育教研組的課題改革。我們體育教研組將進一步加強教師間的教學幫助和交流,取長補短使體育教育教學工作成績更上一層樓。

中學體育隨筆篇二

隨著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廣,教學新理念正逐步深入到教學課堂中。和許多的體育教師一樣,筆者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面對傳統和創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構思以及教學理念存在著一定的困惑,認識不清。因此,把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教學體會與廣大同行進行探討,交流,旨在發現問題,拋磚引玉,為深化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1、正確把握“淡化運動技能”

中學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是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培養學生健康的意識和體魄。教學中,在保證學生健康的前提下,適當降低競技運動技術的難度和強度,即“淡化運動技能”,這樣有利於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運動技術,提高教學效果。

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了部分體育教師進行一些運動項目教學時,過於注重運動參與,而對運動技術、技能只是簡單的介紹、學習,學生根本不能完全掌握。更有甚者,給學生一定的器材後,讓學生在指定的場地內自由活動,自己則做起“牧羊人”。如有些教師在進行籃球、足球和排球課教學時,發給學生球後就讓學生自由活動,既沒有相關的技能練習,也不進行必要的規則學習;而學生就象進入大海的魚兒、天空的鳥兒,歡快無比。根據筆者的調查,在高中有60%的教師採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同時堂而皇之的稱這是“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無疑與新課程的教學目標背道而弛。

中學體育與健康新課程的三大特徵之一實踐性明確指出:通過身體練習來全面發展學生體能,提高健康水平,掌握科學鍛鍊方法和一定的運動技能,養成體育鍛鍊習慣,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在離開運動技術、技能的情況下,學生的運動水平勢必不高,其運動的生命力無疑不會長久,終身體育的教育也只能以失敗而結束。一定的運動技術、技能練習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正確理解、掌握運用“淡化運動技能”這一教學新理念才能使學生真正的參與運動,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樂,擁有終身體育意識!

2、體育教師角色的轉換

進入高中的學生隨著身體的迅速發育,自我意識明顯加強,獨立思考和處理事物能力得到提高,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傳統的體育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其模式基本為:準備活動---教師講解示範---學生練習---教師糾錯---學生再練 ---放鬆下課。教師指導整堂課的進行,學生圍著教師的指揮棒轉,整個過程由教師控制。根據調查,高中生對這樣的教學方式持認可的為32%左右。體育與健康新課程則要求教師實現教學角色的轉換,向著“為學而教,以學論教”的方向發展,使教師與學生形成一個共同體,產生情感的共鳴,思維的共振,共享體育與健康課帶來的快樂!適當的主導性下,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2.1 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教學地有效結合

由於生理上的迅速發育成熟,以心理上的迅速發展,使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氣方剛,反應敏捷,上進心強,不安於現狀,富於進取,頗具“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在運動能力、知識能力等方面又存在著較大的個體差異,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同一個教材,有學生認真練習,積極性很高;而有學生則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精神。如教師在進行籃球行進間傳接球教學時,大部分同學能按要求進行練習,而部分籃球運動技術好的學生早已駕輕就熟,練習時心不在焉,不屑一顧;部分基礎差的學生則連球也接不住,疲於奔波。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在體現主導作用的同時,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可以根據他們不同的運動能力,分組進行不同內容的練習,或者提高、降低練習的難度、強度;也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練習夥伴,進行練習;也可以進行“扶貧”政策,讓技能掌握好的同學幫助相對弱的同學,讓學生在練習中感受到自我成功的喜悅!

2. 2師生互動,建立和諧師生關係。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傳統意義上的體育教師教、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可以說,創設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教學關係,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是體育與健康新課程的目標。教師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應該是學生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師生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師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一次高一籃球行進間單手低手投籃教學時,我先做了標準的示範動作,學生紛紛鼓掌叫好。這時,有個男生突然舉手要求:“老師,讓我也來做一個三步上籃的動作,好嗎?”“當然了”隨著他流暢的三步反手打板進籃,贏得了全班一片喝彩,我也不由得暗自一驚,沒想到班上竟也藏龍臥虎。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同時向學生介紹只有掌握了正手行進間單手低手投籃動作技術要領,才能進一步學習他的反手動作。學生一方面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學習欲望強烈;部分男同學還要求進行個別輔導,以他為首的甚至提出和我進行對抗教學比賽,我欣然應允。通過比賽,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學生的距離,學生感覺我是他們中的一員,整堂課在歡快、融洽的氣氛中結束。課後,該班的學生時常來找我交流體育心得,切磋球技,使我倍感溫馨!

3. 評價方式的轉變

新課程標準指出:“把學生的體能、知識與技能、學習態度、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納入學習成績評定的範圍,並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新的評價體系的建立,為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條件,創造了機會。

傳統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主要是從學生掌握的運動技能、技術和學生出勤兩方面來進行。這樣的評價方法注重學生的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忽略了教學評價中督促與鼓勵學生進一步學習及通過反饋改進學習的功能,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這種按分數考核的方法無疑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帶來一定的負作用。其典型的例子是:先天性身體素質好的學生不用怎么努力就可以有較好的成績,而差的學生似乎怎么努力都達不到理想的成績。久而久之,容易使一部分學生對體育課失去原有的興趣和信心,產生失落感,甚至出現厭倦和恐懼心理!

新的體育與健康課評價體系以人為本,在傳統評價的基礎上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性、主動性、創造性,自我控制和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即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老師評價、同學評價和自我評價,這樣的評價能全面的反映出學生的情況,更為合理!從20xx年下半年開始,者採用新課程評價方法進行體育與健康教學課的評價,學生從一開始的新奇到逐漸適應,發展到最後的認可和支持,一致認為新的評價方法更為客觀,全面,有利於培養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和愛好,個性塑造,發展內在淺能。

4、結論和建議

4.1正確理解、運用“淡化運動技能”教學新理念,讓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學有所成,掌握一定運動技能技術,為終身體育打下紮實的基礎!

4.2教學過程中有效結合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放飛學生的運動激情,讓學生享受運動成功和喜悅!

4.3以人為本,在體育與健康課中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4.4改革體育成績的評價辦法, 建立以學生的運動技能、學習態度為中心的成績考核制度,注重將終結評價與過程評價緊密結合,在評價中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終身體育意識。

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給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帶來了一場革新,無論是教材內容選擇,教學框架結構,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都將有利於實現體育功能,體現體育育人價值和終身體育習慣、意識的培養。

中學體育隨筆篇三

1.注意“活”而不“險”

體育教學活動的獨特性在於其學生身體必須加入到激烈的運動中去,並且使用一定的輔助器材(如跳箱、單雙槓等),從而使體育教學活動產生了更多的危險性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應加強安全教育。為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身體鍛鍊,在設計時教師首先要有預見性,預見在活動中可能發生的意料不到的情況,使教學過程“活”而不“險”,讓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發展。

2.注意“活”而不“亂”

體育教學大多是在室外進行,這對大部分時間關在教室里的學生來說,無疑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自由空間”,學生表現出活躍、好動,常常會藉機搗亂。教師應針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採取行之有效(如以“動”制“亂”、以趣治“亂”)的方式讓學生“活”而“亂”。

3.注意“活”而不“放”

讓學生“活”起來,以充分展示自我,並不是一切都以學生為中心,重學輕教,進行“放羊式”的體育教學,而是教學著眼於發展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得以生動活潑地健康地發展,這就要求教師要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調控好教學進程,鬆弛有度,做到“活”而不“放”。體育教學中只有靈活選擇教材內容,大膽嘗試多種教學方法,改革教學組織形式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氣氛,才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