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工作隨筆

語文教學貴在靈活變通。那么作為高中語文老師的我們該如何寫好教育隨筆呢?請往下看。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高中語文教學工作隨筆,希望你喜歡。

高中語文教學工作隨筆篇一

孫犁有一篇小文《黃鸝》,寫得很巧。通過黃鸝的幾個生活場景像戰場邊緣的黃鸝,險遭獵殺的黃鸝、籠中的黃鸝和大自然的黃鸝,告訴人們,萬物的形色神態要在一定的環境下,才能發揮出它的極致的主題。

在教參里,《黃鸝》的主題更進一步被闡述為對黨號召知識分子深入民眾政策的讚美。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如果說《黃鸝》一文要演繹萬物的形色神態要在一定的環境下,才能發揮出它的極致的主題還有其巧處;若要結合背景深入挖掘下去,那就----------

我倒想挖一挖。

孫犁、曹禺等一輩文學家對創作和環境的關係有深切、慘痛的體會。曹禺在彌留之計和人講,管的太多,管死了,沒寫出什麼好作品,對不起人民;孫犁在《鐵木前傳》完成後,就講,不再寫了。我們熟悉的《茶館》就改過六七次,和老舍同志原義相差很遠。

《黃鸝》這篇小文,其實是很耐人尋味的,其中有一句說:“終於病了。”這個“終於”我讓學生抓住,好好體會一下,也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應該弘揚主鏇律]和作者的話[不再寫了]挖掘挖掘,看看有無其它意思。

一會兒,有幾個講,這不是說沒自由嗎?

我說,這不是反對嗎?哪來的讚美,學生驚詫了。

我又問,你們覺得這樣的一個主題有沒有道理?大家說,有。

我又問,那你同意嗎?

“不同意。”學生說,“書上是那么講的嘛。”

書上講的、報上講的、媒體上講的,都是真理;老師講的、長輩講的、領導講的,也都是真理。

這就是我們的現實,這就是今天面對信息社會,我們的教育現實。

我覺得這課上得還不過癮。又講,其實,孫犁面對今天的形勢作這一篇文章,就這些材料他定要反映更深的主題,就刪那么一二段就可以了。

學生更驚詫了,但是很快他們就找到了該刪的段落和表現的主題——人與自然的關係。

學生畢竟是學生,青年畢竟是青年啊,給陽光就燦爛,有環境就成長。

當然,面對今天的教育形勢,用一節課解決這樣兩個問題,顯然不如像教科書那樣列出四次看到黃鸝的表格之類,然後訓練本文的一個句式更具現實意義。

信息社會和工業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是不同的,獨立,開拓,創造那才是根本的。即使是考試,“一貓一狗”式的、靠大量試卷訓練出的學生也是分數的低能兒。

“獨立、開拓、創造”不是建立在空中的,要在平時的具體教學中一點一滴地培養、薰陶。基礎是必須的,也是重要的,但是這不排除“獨立、開拓、創造”的培養。不能以基礎之名和考試之名把教育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啊。

高中語文教學工作隨筆篇二

最近學華茲華司的《孤獨的收割人》,在作者介紹里,有一句,“華茲華司開啟了浪漫主義詩風”。我講,大家把這首詩讀讀,看看這首詩如何,讀了一會兒,於是大家開始討論,討論來討論去,各說各的。大多數同學講,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一個同學講:”老師,您告訴我們時代背景,我來講。“

我說,好象也沒什麼具體時代背景。於是同學們又讀了一會兒。

接下來,我展示了白居易的《觀刈麥》,這首詩不講時代背景 ,光這“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一句,主題思想就一清二楚了。

再回頭讀華茲華司的《孤獨的收割人》。我提示,大家注意“開啟了浪漫主義詩風”這句話,我們今天學的,這首詩,不同於我們長久以來學習的現實主義詩歌,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詩,所有的文章都有鮮明的時代主題。相視一笑,小橋別過;一花一草,雲煙山巒都是可以入詩的。

大家知道,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文學界有為人生和社會的“文學研究會”和為藝術的“創造社”,世界存在藝術和純粹藝術。

華茲華司的《孤獨的收割人》作為“開啟了浪漫主義詩風”的作品,正是詩里的“純粹藝術”,他只覺得那個收割的女孩子或開心,或憂傷;或自在,或孤獨。都是美的。尤其是這一形象進入詩里,那就更美。作者似乎並不想通過這個女孩子去批判社會,或揭露什麼。

華茲華司的《孤獨的收割人》和白居易的《觀刈麥》這是兩類詩。

當然,同學們的意見,在華茲華司的時代里,也有人尖銳地提過,那就是查理士。蘭姆,蘭姆也認為,華茲華司這些所謂“湖畔派”詩人們,整天滿嘴吟誦的太陽、月亮、天空、山、湖、花、草於世無補,“不過像一間金漆的房間裡的掛毯、長燭之類,住在裡面看起來悅目,此外就沒有更高的品德了”,不比自己“把[他]我的心一本萬利地皆給這些城市景物”更具實際意義。看來蘭姆也是看重時代背景下理解詩歌的。

又說回來了,真的逃不出社會呀。但是,不應該把社會學意義上的解讀泛化,不管什麼東西都要反對、揭露那也有些教條,那樣的話語下教育出的人是不健康的。

我們需要警惕語文社會學解讀的泛化 。

高中語文教學工作隨筆篇三

在學校工作計畫的指導下,在教科處和教務處的直接領導下,經組內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各項教學任務,現將本學期教學、教研工作總結如下:

一、教學常規的執行情況:在以往較好地遵守教學常規的基礎上,本學期繼續搞好教學常規管理,做到有要求、有檢查和落實。

⑴ 依時制定並上交教學工作計畫,全組教師都能按學校要求定好教學工作計畫並依時上交教務處。

⑵ 備課上課方面:全組教師都能在深入地鑽研教學大綱和教材的基礎上,認真寫好規範的教案。第十周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教學常規檢查,從檢查的情況看,全組老師備課都是非常認真的,教案很詳細,並非常成功地利用了多媒體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老師們上課亦是認真嚴肅的,在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不斷創新,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一的老師努力落實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高二的老師重在培養學生的文學感受力,充分讓他們體會古典文學的魅力。這一學期我們組還接受了縣教研室對我組教師的調研,二位青年教師講了了公開課,大力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高,並從很多語文骨幹教師處獲得了難得的經驗和意見。

⑶ 作業布置方面:全組老師都能按要求布置作業,並能做到精批細改。很多老師在作業修改方面有所創新,高一的老師重基礎落實,高二的老師重學生的創作。

⑷ 聽課評課方面:全組老師都能按規定完成聽課任務,並進行有目的的評課。每次的教研活動,更是我組進行交流的大好機會,全組老師都能認真聽課,並在課後進行嚴肅仔細的評課,互相交流學到了許多知識和經驗。

(5 )測驗考試方面:全組教師都能適時適量地對學生進行考核,定時定量地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以修正下步教學。同時,本學期期中期末考試,都

儘量讓教師命卷,以鍛鍊他們的命題能力,同時可以實事求是地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來命卷,讓學生找到自信。

二、教學和教研工作方面:

(一)在教學方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新進的兩位教師。本學期,鄧年志老師和萬艷老師是剛調進我校的新教師,分別接手高一兩個班和高二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兩人總能虛心誠懇地尋求幫助,多聽課,邀請學校老師來聽課、評課,進步非常快,很快適應了教學工作,並帶出了特色。組內每位老師都能在自己的努力和摸索中順利且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教研方面:

積極鼓勵教師用網路多媒體進行教學。語文作為一門特殊的學科,有許多文章特別適合進行多媒體教學,能引起學生的美感體驗,陶冶情操。語文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更應學習課件製作,多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從根本上改變語文課教學傳統的“一張嘴巴+一支粉筆”的授課方式。電子平台教學和電子備課,使教師能充分結合計算機多媒體的聲音、文字、圖片、圖象、動畫等進行教學,從而全方位地刺激學生的感覺器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促使教師學會從網路獲取信息、知識,提高業務水平。這學期學校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多媒體平台,老師們在教室里就可以運用,非常方便,所以多媒體課便頻繁地出現在課堂上,學生學習興趣大增,有力地刺激了語文教學。

三、其他工作方面:

⑴ 本學期十月份成功組織了高一新生的硬筆書法比賽,有九名學生分別獲得了一、二、三等獎。

(2)十二月份教科處、語文組成功舉辦了高一高二年級的“散文詩歌朗誦比賽”,有十八名學生分獲一、二、三等獎和鼓勵獎。

20x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