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梅花的散文隨筆700字

梅花美,卻把美留給了潔白無瑕的天地;梅花香,卻又有誰知道“梅花香自苦寒來”的艱辛;梅花俏,卻“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下面是小編向各位推薦的關於寫梅花的散文隨筆700字,希望對各位能有所幫助!

關於寫梅花的散文隨筆700字篇一:舊時梅香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梅花和松、竹並稱“歲寒三友”,與蘭、竹、菊合為“四君子”。它不但姿態高雅、芳香幽遠,而且象徵著一種美好的品格,為人稱道。

1961年12月,毛澤東以史話一般的詩篇,賦予梅花凜然高潔的氣質。“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讀之神清氣爽,滿目釋然,與陸游《詠梅》有一爭。

《紅樓夢》里的梅詩,花開一朵,各占數枝,“桃未芳菲杏未紅,沖寒先喜笑東風。”“看來豈是尋常色,濃淡由他冰雪中。”“疏是枝條艷是花,春妝兒女竟奢華。”“幽夢冷隨紅袖笛,遊仙香泛絳河槎。”曹公筆下的梅,前身定是瑤台種,似仙似姑,如花似玉,身姿綽約,風情妖嬈,放眼望去,像被點了精魂的金陵十二釵,朵朵相思、瓣瓣離愁。

與梅邂逅,脈絡芬芳,沿著平仄有韻的唐詩宋詞尋去,一腳跌入梅花的芳蹤。宋人沈蔚這般尋她,“今年早覺花信蹉。想芳心、未應誤我。一月小徑幾回過。始朝來尋見,雪痕微破。眼前大抵情無那。”詩人知道“好景色、只消些個”,便淡看枝上一朵兩朵。小徑、雪痕、老樹、寒花,蒼茫幽渺之境自不消說。

南北朝時期大文學家庾信薄衣踏雪,詩意滿懷,“當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不信今春晚,俱來雪裡看。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早知覓不見,真悔著衣單。”“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怨不得景瘦意清,只怪柳宗元性子急,來得太早。而王安石則宛如丹青妙手,“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一幅梅圖神韻備至。

愛梅者最苦的便是林和靖,林公別號“梅妻鶴子”,單以“一味清新無我愛,十分孤靜與伊愁。”之賦別占一支,著實把天真、閒曠、清新、幽靜的境界賦予了梅。“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吟喔之間,仿佛人花合二為一。正所謂“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好一忱玉潔冰清意。

“就在最冷枝頭綻放,看見春天走向你我。”梅花香自苦寒,卻帶著新生的綠意和溫情,傲立風雪中。千古詩意愛無悔,執此一剪梅,香遠益清,歲月不瘦。

關於寫梅花的散文隨筆700字篇二:孤品梅花

杭州有兩個地名叫得十分孤絕。絕無僅有的好。一為“斷橋”,二為“孤山”。一個“斷”字念出來,心有碎意。一個“孤”字讀出來,傲意凜然。

當然,去孤山,也是去訪一個古人。

人稱有“梅妻鶴子”的林和靖。

終生不婚,總是一襲白衣,作詩後隨就隨棄……人都說林和靖性孤高自好,喜恬淡。曾漫遊江淮間,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

南宋大聖人朱熹都稱譽為——宋亡,而此人不亡,為國朝三百年間第一人!

又說他常駕小舟遍游西湖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往還。每逢客至,叫門童子縱鶴放飛,林逋見鶴必棹舟歸來。

他獨喜梅花,以梅為妻。暗香浮動里,他曾寫道: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這又是寫給哪一朵梅花呢?張岱在《西湖夢尋》說,南宋滅亡後,有盜墓賊挖開林逋的墳墓,只找到一方端硯和一支玉簪。簪子——這是哪個女子頭上的簪?可以化成墳墓里骨邊的相思?

也只有這樣的人,才配得上在孤山上居住吧?

也只有這樣的男子,才稱得上一品梅花吧?

向來,不喜那碩大而富麗的花。牡丹、芍藥、玫瑰……喜那小小的羞澀的花,梅、薔薇、丁香……它們含蓄、內斂、不動聲色、低調、委婉、清麗。它們帶著一種寡淡的表情,不艷之艷,不色之色,不豪奪人目,卻又豪奪人目。

而梅,是翹楚。

孤山的梅,帶著毒一樣的芬芳,在清涼的早春二月,慈悲而開。

西泠橋下,是凍了一個冬天的殘荷。孤山腳下,是白梅、紅梅、姜梅。有點掙扎的開了,凌寒,獨自。寒塘中,還有那單腳獨立的鶴。“孤山梅影照殘荷。”此時,乍暖還寒,冬意仍然冷儼儼,燕子還未銜春泥。可是,孤山的梅開了。

開始總有點小心翼翼吧,生怕得罪了誰,小小的一骨朵兒。又一骨朵兒,像一骨朵兒又一骨朵兒的寂寞。可是,不行了,要開了,爆烈地開吧——不過幾天,紛至沓來的梅花全開了,開得很放肆。你嘲笑我吧,你嫉妒我吧,在一片灰色中,在薄雪的涼意中,孤山上的梅,怒開了。哪怕為了自賞,哪怕只為孤山而開。

就像林和靖,也許他未必要人懂得他。他有他的梅妻,他有他的鶴子,有他的孤山雪廬,足矣。——有的時候,人生只需要這樣多。

有人說他隔世20xx年,每天素色布衣裹身,然後讀詩書做畫。一個人內心強大時,即使孤絕亦是富饒。長期與世隔絕,會形成一種特別獨特的氣場:清冷幽靜,閒淡渾遠,孤峭澹泊。

林和靖,他這樣寫梅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他這樣寫鶴:鶴閒臨水久,蜂懶採花疏……少留文字,畫不傳人。孤絕的人就是一朵清梅,開得早,只為了與早春劈面相逢。只有早春的清冷才適合梅花,那熱鬧的小陽春三月和人間四月天是眾花們的事情。獨占枝頭,哪怕開得並不奪人眼目。

選擇孤山看梅,也是暗和了某種心情吧?——“你若來了,便是春天”。安靜地坐在殘荷池邊發獃,近處是冷梅,遠處是殘荷。都美到極致,美到極致的東西,讓人心生慈悲心酸哽咽。

就這樣發著呆。身邊有幾個攝影師,他們用長鏡頭一直在拍。

以為他們在拍梅或者殘荷,但不是。他們在拍殘荷上發獃的鳥兒。

那是一種叫“小翠”的鳥兒。

“多美呀。”他們說,“小小的綠身子,翠綠翠綠的……”

“是呀。”我應和著。

其實我想說這殘荷和冷梅有多美,這孤山有多美!可是我還是選擇了沉默,沉默地選擇和梅花相依。也許最後這些梅亦不能懂我。一個人到最後都是剩下這些寂寞和恐懼,對時間的恐懼,對人的恐懼——無論在人群中熱鬧還是獨自孑立。

也不能過分要求梅花。它只負責在早春逼仄地開。只負責讓別的花嫉妒。不能要求它太懂你。那個叫林和靖的男人亦是如此,到最後,他仍然埋葬了一支內心的玉簪——那永遠不可說出的、也無法說出的秘密。

所以,就選擇在一株梅前發獃吧,就選擇告訴梅一個秘密吧。只一個就夠了。

那是一個難以啟齒的秘密,它悄悄地來了,又悄悄地走了。

梅,我喚你一聲,便告訴了你。

你守住這個秘密,便守住了這個春天。

梅,我在孤山孤品了梅花,便知道,你是整個春天最大的秘密。

關於寫梅花的散文隨筆700字篇三:家鄉的梅花

我愛梅花,愛它的堅強,愛它的清高,我家就在梅花的聖地。

在春。夏。秋三季節里,梅花並沒有什麼出眾之處,唯有到了千里冰封的冬天才傲然挺立在風雪中,堅強地迎接風雪的挑戰。

梅花分為三個品種:白梅,臘梅,紅梅。

梅花在冬天十二月左右盛開的,每到梅花盛開的時候,來自各地不同的遊客絡繹不絕地慕名來到梅園觀賞梅花,一進梅園,一陣陣清香撲鼻而來,使人心曠神怡,遊客們都讚不絕口。這是侯的白梅花大多都是含苞欲放的。有些梅花翩翩落下,就像下雪,顯得嬌柔可愛。怪不得有那么多遊客紛紛留下它們的情影呢!

去年冬末,接近幾日濃雲密布,溯風呼嘯,鵝毛般大的大雪從天而降,下個不停。我透過窗子向外望去,嗬,好一株梅花!枝頭上既有含苞欲放的花蕾,也有綻放的花朵。火紅的花瓣,淡黃的花芯,雪片落到花瓣上,紅裡帶白,白裡透紅,我仿佛聞到了一陣沁人心脾的清香,心情不由得豁然開朗,走到院子裡欣賞這完美的“傲雪梅圖”!

入夜,雪片輕飄,朦朧的月光灑在梅花梢頭,更平添了幾許清高。陸游寫過一首詠梅的《卜算字》,其中有這樣一句:“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李清照的《漁家傲》中也有類似的句子:“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是啊,在百花齊放,爭方吐艷的春天,你不會注意到他的身影;而在這冰天雪地中,在其他花草全部凋謝枯萎的時候,他卻綻開了鮮艷的花朵!梅花在我心中是清高的象徵,它不甘隨波直流,與百花一齊盛開在春天,寧可超凡脫俗地挺立在風雪中。

古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梅花香自苦寒來,”梅花畏,傲霜鬥雪,經過寒冬風雪的鍛鍊,花兒更艷,更香了,我們這一代的青少年兒童,就應像這傲雪的寒梅,在艱難困苦掙扎,磨鍊,更不能被父母,長輩嬌慣,只有這樣,將來步入社會所接受,為祖國的建設描繪光輝的一頁!

我願意做一株傲雪的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