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會班主任隨筆

作為班主任開班會是必不可少的。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班會班主任隨筆,希望你喜歡。

班會班主任隨筆篇一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師,也是一名班主任。和其他班主任一樣,每天從晨光微露到星光閃爍,我都是步履匆匆的忙碌著。擔任班主任工作以來,我時時都能感受到學生給予我的快樂和充實。尤其是這一年來,我更是用教師真誠的愛,贏得了學生純真的愛;用一顆誠摯的心,贏得了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學教交流園

一、讓每一位學生融入集體學教交流園

如果一個班集體的班風渙散,班集體就會缺乏吸引每個同學的凝聚力,缺乏積極上進的源動力,因此,樹立良好的班風尤為重要。學教交流園

1、制定班規,班級目標。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第一次班會課,我就讓同學們對照學校的校規一點一點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緊接著從學習、紀律、衛生、儀容儀表等方面讓同學們一起商討制定班規,制定了“為自己爭氣,為班級爭光,為學校添彩,爭創優秀班集體”的班級共同目標,提出了“一(六)班是我家,爭創優秀班級靠大家”的班級口號。學教交流園

2、培訓班委,委以重任。

讓大家推選有威信、認真負責的班幹部,召開班委會制定班幹部公約,從責任心、自我約束力、工作能力等幾個方面嚴格要求,在全班同學面前做出承諾,定期對每一個班委進行評價,樹立班幹部為班級服務的意識,把每人的照片貼在牆上,接受同學們監督,管理上要求他們不斷創新。學教交流園

3、讓學生制定自我發展的目標。學教交流園

我讓每個學生寫出他們的座右銘,貼在課桌的左上角,每天步入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一下自己的座右銘,激勵自我不斷進齲另外還讓大家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制定學習進步的目標。每周定期召開一次班委會,每周讓學生自我評價一次。讓學生在自我教育和自我評價中融入集體。

二、藉助集體的力量,使每一個學生不斷成長

每個學生的成長,都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引導與教育,更離不開集體的教育和同化作用,集體的力量能使每個同學認識到個人與集體的榮辱息息相關。在集體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快樂,增強班級的凝聚力。本學期,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每一次活動不僅給了學生鍛鍊的機會,更是一次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極好的機會。因此我抓住每一次活動的契機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拔河比賽中,全體參賽同學奮勇拼搏,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一二九歌詠比賽中,全班同學精神飽滿,歌聲嘹亮,獲得了一等獎。在陽光體育冬季長跑比賽中我們班又獲得了全校第一的好成績,並且在每一次的抽測評比中,始終保持第一。學教交流園

就是這樣,一次次活動使同學們慢慢覺悟、慢慢成長,把集體的榮辱與自己聯繫在一起,增強了集體榮譽感,也增強了班集體的凝聚力。沒有活動就沒有教育,在每一次活動中我和學生們一起體驗著、品嘗著、成長著……。

三、營造濃郁的班級氛圍,使每一個學生的精神品格得到提升

溫暖的集體溫暖每個人的心,要讓同學們的心緊緊相連,深深地紮根於班集體這塊土壤,作為班主任,就要營造一個***、溫暖有著濃郁集體氛圍的大家庭,使同學們在這個大家庭中健康成長,使每一個同學的精神品格得到提升。

第一天走進一(六)班,我就告訴同學們:一(6)班是我家,爭創先進靠大家。

我率先把自己當作家裡的一員:見到班裡地上的廢紙屑立即撿起來,拖布倒了我馬上扶好;大掃除和他們一起登高爬低的擦玻璃,冬天天再冷也和同學一起跑操;班中鑰匙丟了我掏錢配上;不論是衛生、做操、紀律,還是主動完成學校工作等任何一方面,丟一分我認真查找原因,加一分我立即表揚。我用行動感染、教育學生,用教師的人格魅力給他們巨大的教育和影響,讓他們感受到班集體是一個家。漸漸的大家也都愛上了這個家,學習、衛生、做事樣樣一呼百應,班級逐漸形成了愛“家”的班風。

讓每一面牆壁會說話:轉變學生舊有的行為習慣,最重要的是提升每一個同學精神素養,內化學生的精神品格。為了時刻警醒同學們規範自身的行為,我充分利用班級教室四面的牆壁,貼上班級口號、班級目標以及老師寄語名人名言佳句和警句,讓每一面牆壁會說話。在牆上,我貼上了敬,靜,競,淨四個大字,還在前面貼上了“今天,你努力了嗎?”等富有激勵性的標語。為學生打下良好精神素養的底子,奠定良好行為習慣的基矗

精心設計主題教育活動:一個班級的道德風氣、學習氛圍是班級建設的首要任務,一味用制度去壓效果肯定很差,甚至適得其反,我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對學生引導上,利用班會時間精心設計主題教育活動。通過這些主題教育活動,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動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做學生精神的關懷者:中學時代,是一個人一生中最易出現心理疾病與偏執的時期,作為班主任,我始終堅持用愛、尊重和理解塑造每一個學生,時刻提醒自己在班級管理中堅持***、平等的與學生交往,把自己的心和他們的心緊緊交融在一起,以自己的心靈贏得學生的心靈,努力把學生塑造成一個人格完整,內心向善的人。在“心與心”的交流中,我觸摸到學生的所思所想,留下了我與學生心靈貼近的真摯情感;在理解和期待中,我走進了學生的心靈,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

作為一名教師,作為一名班主任,從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學生中間,。一年多來,不知道多少次累的嗓子啞了卻仍然站立在講台上;不知道自己多少次走在空蕩蕩的回家的路上,已是夜深人靜。我想,也許這就是一名教師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吧。在今後的從教生涯中,我會加倍努力,不斷學習,不斷進取,爭取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

班會班主任隨筆篇二

安丘市第二中學 沈寶海 張愛芹

有人說:過去太短,短到只剩下過去兩個字。參加工作十六年了,做班主任工作也十六年了,十六年彈指一揮間。剛參加工作,熱情高漲,對於班主任工作全力以赴,但也全憑感覺,自己乾的很投入卻沒有太多的收穫。現在想來,留下的東西不多,唯一印象最深的就是“法海”的惡名一直伴隨著我。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北京郵電大學的管理學博士——趙玉平老師的一席話:“屠刀讓人掉頭,文化讓人低頭;暴力能管一時,文化能管一直”讓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班主任工作也是一個管理的工作,企業管理的一些理念和方法也可以套用到我們班級的管理上來。“讓基層有實惠,讓高層有理想”這一管理理念也同樣適應於我們的學生。於是,我也開始了對我班級管理工作的全方位的思考和反思。直到最近兩年,對班主任工作我才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做好班主任除熱情之外,還要有方法。也就是這最近兩年,我覺的自己班主任越來越得心應手,我自己也越來越喜歡班主任這個工作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幾點:

一、用真情對學生,用愛做教育,別用愛的名義去做蠢事,不要懷著上帝般仁慈的心去做了魔鬼。

對於教師來說,什麼是生命里最重要的東西呢?蘇霍姆林斯基回答:“熱愛兒童。”xx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提出了對教師的幾點希望,其中第一條就是希望廣大教師真心關愛學生,這是做教師的基本要求。為人師者,必須用真情對學生,用愛做教育,愛每一個學生。從師德的角度說,師愛是人類超凡脫俗的大愛,凝結著師者最高尚的情感,是教師靈魂的精髓。如何做到用真情對學生,用愛做教育呢?許多優秀教師做出了垂範。比如斯霞老師,她的童心母愛教育,愛孩子、愛事業,愛得深切;比如魏書生老師,他用滿腔的愛,開啟學生的內心世界,用博大的愛心,探尋出一條充滿愛的教育成功之路;比如鍾傑老師,用愛心澆灌學生的心靈,把自己當作學生成長的階梯……許多優秀教師的成功教育之路,儘管都有個性化的方法或意義,但無不是以對學生的真心關愛為奠基的。作為一各平凡的教師,在無數個教書育人的日子裡,我也是努力實踐著關愛每一名學生,用真情、真心、真誠教育和影響學生,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隨著時代的發展,文明執教,依法執教是我們做老師的必須要遵守的。許多血的教訓應該讓我們每一個做老師的覺醒。我在教學過程中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就時刻提醒自己:要積極管理,又要文明執教,依法執教。在和學生的交往中多些耐心和愛心;在批評學生時要把握住一個度,不能把弦繃斷。既要堅決管理好班級,很好的完成學校分配的任務,為學校的發展做貢獻,又要不能為自己惹麻煩,不能給領導添亂,不能給學校抺黑。堅決不能用愛的名義去做蠢事,不要懷著上帝般仁慈的心去做魔鬼。這是我最近體會最深刻的一點。

二、對班級教學中的任何事情都要賦於一定的教育意義。

作為班主任管人不少,管事更多,雖無大事,但事事俱細,事事關乎班級形象和發展。我也曾對學生的遲到、曠課、早退等不守時的問題苦惱過;也曾為學生上課交頭接耳、不認真聽講、睡覺等不守紀的問題困惑過;也曾為學生不能認真打掃衛生、不能認真整理床鋪等不做事的問題惱火過;為此也曾牽扯過我很多的精力。越強迫學生做,往往效果越差,怎樣把這些事情由強迫學生做,變成學生心甘情願的去做,並且一定要做好呢?我的辦法就是把班級管理中的每一什事情都挖掘出其蘊涵的教育意義。我每接過一個班,我就讓學生明確上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成長,學會做人的過程。而考大學則是在學會做人過程中的戰利品,是學會做人後水到渠成的事。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包括多方面的素質,其中守時、守紀、做事都是個人素質的一個方面。這些現在看似小事的事情,卻對以後的工作、生活有著重大的影響。比如,針對遲到這樣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我就讓他知道這是不守時的表現,進一步說是不誠信的表現,在當前這個誠信是金的社會裡,誠信對一個人的發展是多么的重要,並結合一些現實中具體的事例來說明,讓學生明確其不守時會對今後的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再如,拖地、打掃衛生等這些小事,也是一個人必備的一種能力,也是構成一個人的素質的一部分。如果在上學期間能把這些能力做好,在參加工作後,你也許就是因為你在辦公室衛生打掃的好而讓領導賞識,從而有更好的發展,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多的是。只要讓學生明白這些道理,類似這樣的小事就不再是難事。

三、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做事態度。

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做事情,往往影響著做事的結果,因為“態度決定一切!”為了使班內同學能行成一種積極的做事態度,我用十五世紀的一個宗教改革學家講的自己青年時代的一個小故事,來說明什麼積極向上的處事態度:他說有一天,他路過一個烈日炎炎下的巨大的工地,所有人都在那兒汗流浹背地搬磚。他不知道他們在乾什麼,他去了以後就問第一個人,他說你在乾什麼呢,那個人特別沒好氣地回答他,說你看不見啊,我這不是服苦役搬磚呢;他想了想還是不知道為什麼,就去問第二個人,他說你在乾什麼,這個人態度比第一個人要平和很多,他把手裡的磚先給碼齊,看了看跟他說,我砌這堵牆;後來他又去問了第三個人,他說你在乾什麼呢,那個人臉上一直有一種祥和的光彩,他把手裡的磚放下,擦了一把汗,很驕傲的跟這個人說,他說你在問我嗎,我在蓋一座教堂啊。

其實,這三個人手中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樣的,但是他們給出來的解讀是三個層次。我們的學生其實也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的同學把認真打掃衛生、按時作息、守時、守信等看作是一種懲罰;所以做這些事情時不認真,敷衍了事,結果事情沒做好,自己也沒有學到什麼。第二層次的同學把認真打掃衛生、按時作息、守時、守信等看作是學生的本分,只是做,但是沒有更高的追求。而第三個層次的同學,把認真打掃衛生、按時作息、守時、守信等看作是自己必須學習的功課,通過認真打掃衛生、按時作息、守時、守信等才不斷提高了自身的素質。最終才能成為合格的、有用的社會公民。這樣,其實同學們也分為三類:搬磚的、砌牆的、蓋教堂的。我常問同學們:你是哪一類呢?你是搬磚的嗎?你是砌牆的嗎?你是蓋教堂的嗎?搬磚的、砌牆的、蓋教堂的這是我們班學生評價自己行為的尺子。

四、定框子、立標桿,幫助學生自覺規避不良行為。

為了讓學生知道那些行為是積極的,哪些行為是消極的,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主動去遠離和避免的。我在班級管理中,注意定框子、立標桿,讓學生明確是非,自覺規避不良行為,不斷提升個人的素質。例如為了改變一些同學與人相處的不好的性格和脾氣,我就給同學們定了以下一個框子:有個別同學,他就象那牆角的皮球憋著氣,野地的馬蜂帶著刺,剛出鍋的麻花擰著勁。對任何人不是憋著氣,就是帶刺,再就是擰勁。最後自己也游離於集體之外,最終也會游離於社會之外,自己也不會有學習和事業也不會什麼大的成功。這樣我在班裡明確提出消除“憋氣的”、“帶刺的”、“擰勁的”。當一些表現出不良情緒時,我就問他:你是“憋氣的”還是“帶刺的”,還是“擰勁的”。這樣學生立刻就有改變。

五、做一個學習型的老師,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用中國文化中現有的寶貴資源來教育學生。

作為一名高中老師、高中班主任,時常會為怎樣教育學生而大動腦筋,學生做了錯事時,對他們大發雷霆,勸他們好好學習時又苦口婆心,語重心長,可是收到的效果卻又不是很大。一周一次的班會往往成了說教課,不準這樣,不準那樣,老師在講台上說的口乾舌燥,學生們聽得昏昏欲睡,一下課早把老師講的話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在日常的讀書、看電視時,從中看到一個個充滿智慧和哲理的小故事,我深受啟發,我就忍不住做了筆記記錄下來。在新學期開始,接手了一個新的班級,我就把自己對班級管理要求和自己的教育理念融入這些小故事,用故事來表達自己的要求和理念,沒想到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教育效果很好。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何不通過自己所知道的小故事來達到教育的目的呢?以後,針對學生出現的一些問題,我用故事來給他們講道理,沒有說教,沒有強制,同學們卻有了許多的改變。看來名著中有精華,小故事中蘊藏著大智慧啊!

開學之初,為讓同學們知道正確的思想觀念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展現我自己的“有才有德是極品,有德無才是殘品,無才無德是廢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教育理念。我就利用了每一個人從小就讀過的《西遊記》,每一個同學都無比熱愛的孫悟空。用悟空的成長過程來說明這個問題:孫悟空有兩個師傅,第一個師傅是菩提祖師。第二個師傅呢,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唐三藏。這兩個師傅各自對孫悟空產生了不同的影響。菩提祖師教了孫悟空七十二變,教了孫悟空筋斗雲,教了孫悟空拔根汗毛就能變東西,讓孫悟空從一隻普通的猴子成長為神猴了,把他的潛力全開發出來了。他的能力,他和知識,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但是大家想一個問題,菩提祖師改變了孫悟空的猴性了嗎?沒有!改造他的人格和價值觀了嗎?也沒有!所以菩提祖師屬於技能導師。唐三藏是孫悟空的第二個師傅,唐三藏沒有教孫悟空任何的法術,但是唐三藏告訴孫悟空應該怎樣使用法術。他給孫悟空的行為風格,灌注了很多框架、很多價值觀,他影響到了孫悟空的人格成長,所以唐三藏成為孫悟空的人格導師。唐三藏和菩提祖師哪個更重要一點呢?我想人格導師更重要一點。假如沒有人格導師,這個猴子的水平越高,他對社會秩序破壞力就越大。有了這個人格導師呢,那么他的所有的能力就會我們大家做貢獻。菩提祖師訓練了孫悟空的技能,但是孫悟空並沒有乾好事。因此,他出徒畢業之前,菩提祖師就對他說了這樣一句話:到誰那兒也不能說你是我的徒弟,膽敢說出我的名字,就取消你所有的本事。一個知識技能水平很高,本事很大,但是人格不完整的人,一定會會違法犯罪的,所以菩提祖師是有這個擔憂的。結果這個擔憂成現實了。孫悟空上天庭了,你看這隻猴子瞪大了眼睛,瞅著天庭上的一切東西他都特別羨慕。孫悟空決定要當官,要幸福。孫悟空認為人生的幸福就是當一個大領導,要當齊天大聖,那人家不給他當怎么辦?孫悟空認為奮鬥就是戰鬥,所以這隻小猴子就想:你敢不讓當官,拿著棒子就打。也就是我們婦孺皆知“孫悟空大鬧天宮”,鬧來鬧去,最終孫悟空被如來佛祖囚禁在了五行山下,並且還是個無期,如果不是五百年後的唐三藏要取經,孫悟空也許永無出頭之日。同學們你們想做什麼樣的人呢?

針對學生不認真打掃衛生、不按時作息、不守時、不守信等現象,我首先把這些事情都賦於了一定的教育意義。我說認真打掃衛生、按時作息、守時、守信等都是構成一個人自身素質的一個方面,對今後人生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又用《蓋教堂》這個故事來啟發和引導同學們形成一種正確的觀念。

班裡的一些學習暫時落後的同學,他們經常抱怨自己沒有足夠聰明的頭腦,自己無論如何學也不可能改變現狀了,我就用曾國潘的小時求的故事來啟發他們: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複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復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麼書?然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講完後,我說: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而曾先生卻成為毛澤東主席都欽佩的人。沒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給予了天分,但只有勤奮才能將天分變為天才。

我發現班裡有的學生只關心自己,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不主動幫助別人,並且有些同桌在學習上也不相互幫助,怎么辦呢?我又給同學們講了《天堂里的勺子》,讓同學們知道幫助別人自己也會有所收穫:有一個使者考察天堂和地獄。他下到地獄的時候發現,被罰到這裡的人,一個個餓得面黃肌瘦,都像餓死鬼一樣,每天非常痛苦。地獄裡不給他們吃的嗎?不,有吃的,問題是他們手裡的勺子太難用了。每個人手裡都拿著一把一米長的勺子,儘管勺子裡裝滿了食物,但怎么也放不到自己的嘴裡。所以,地獄裡的人越想吃到東西,內心就越受煎熬,所以形容槁枯,面黃肌瘦。

這個使者又到了天堂。他看到天堂里每一個人都是紅光滿面,精神煥發。他覺得天堂的日子太好了。但是他看到一個現象,大吃一驚。天堂里的人吃食物跟地獄沒有差別,每個人手中拿的也是一米長的長把勺子。

為什麼天堂里的人能夠那么和美歡暢呢?只有一個奧秘,天堂里的人用長把勺子互相餵別人食物,而地獄裡的人是用長把勺子往自己的嘴裡送,所以永遠挨餓。我們同學今後會怎么做呢?

有些同學缺乏面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我會給他們講《年輕船長》的故事,讓他們知道:我們往往不是被我們所遇到的困難所擊敗,而是被在遇到困難時所產生的驚慌與怯弱所擊敗。有些同學學習熱情有餘而毅力不足,我就給他們準備了蘇格拉底讓學生甩手的故事。讓他們明白有毅力和持之以恆,對一個人事業的成功是多么的重要!

陶行知說:“強迫不如說服,命令不如志願,被動不如自動。”其實,班級管理中還有很多的事情通過幾個小故事就能解決,比如有的同學做事丟三落四,有的同學喜歡攀比,……我想在今後做有心人,在閱讀提高看書的同時,注意收集能利用到班級管理和激勵學生的故事,用故事來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思考,學會生活,這樣做所收到的效果比單純的說教更有說服力。

班會班主任隨筆篇三

長期以來,我一直為開好班會課做著積極的準備,雖然有時候效果還是不夠好。我認為,班會課是班主任加強班級管理、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抓手。

班會課是由班主任指導的、著眼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且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內容的課。在實際工作中,有些老師卻常以“讓學生自主”為藉口,沒有很好地發揮班主任的指導作用;有些老師以“尊重學生”為託詞,對學生爭執、困惑的問題缺乏積極、有效的引導。班主任與學生事先的精心策劃、對問題的預設、對結構的考慮,保證了班級活動的有效性。在指導學生開展活動時應擁有更重要的話語權,應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指導作用。

班會課著眼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它不僅要著眼於德育目標,還要著眼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班主任在建班育人的過程中,應鼓勵指導學生在班會課中學習、提高。比如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文化素質、身心素質、審美素質、技能素質等。關鍵是要開展針對性的班級活動。

在班級活動中加強集體建設。要建設班集體,經常開展班級活動是一項重要的舉措。我們要根據班集體建設的近期、中期和長期的目標,開展相應的班級活動。在活動中,同學們能不斷地明確班級共同的奮鬥目標並逐漸實現它。每開展一次活動,就是一次向班級奮鬥目標的邁進;每成功的開展一次活動,就能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許多專家認為,今天的成功=15%知識+85%人際關係。而班級活動恰恰可以不斷促進班級內部的人際交流。

作為一名德育工作者,在教育改革的今天要做的事很多,作為一名剛剛上任的年輕班主任,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切實上好班會課,讓成功的班會課直擊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