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寫父親的隨筆文章:天堂里有片核桃林

:《天堂里有片核桃林》是一篇寫父親的隨筆文章,作者從傾注父親全部心血的核桃林寫起,寫出了父親一生的坎坷經歷。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閱讀這篇文章吧!

老父親離開我們快十年了。十年里,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每當思想消沉的時候,每當工作中遇到困惑的時候,就會想起父親,想起父親的教誨,想起那片傾注了父親全部心血的核桃林。

我的家鄉在陝西商洛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父親是上世紀60年代初的高中生,儘管學習成績優異,但受家庭地主成份的影響,最終父親只能回到農村和土地打上一輩子交道。

在那黑白顛倒的年代,雖然生活在偏僻的小山村,政治爭鬥的狂熱同樣毫不遜色。作為全村唯一的地主家庭,經濟上不平等,政治上受歧視便可想而知了。家中的大瓦房被強行擠占,糧食家俱被全部沒收,我們祖孫三代八口人在僅剩原先的三間牛圈裡擠居了二十多年。二十多年裡,對我們兄弟四個來說,總感覺沒吃飽,極少有新衣穿,最深刻的記憶就是每年都要等到學校放假的最後一天,才能用父母七拼八湊來的學費換回成績單。可以想見但當初不能理解的是,看似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必須靠父母那比別人廉價得多的體力勞動和尊嚴去換取。但是,曾經的苦難從來沒有改變父親那堅毅得近乎倔強的性格;命運的不公也從來不曾讓父親想過要與他人計較得失,要對命運嘆息抱怨發些感慨。

母親經常給我們說,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她和父親拉著七、八百斤重的架子車打著赤腳翻越秦嶺,但即便是在回憶中,每當回想起媽媽說她和爸爸翻越秦嶺時被礫石磨破了的雙腳踩在滾燙的沙石路面上時,我的內心都會是一陣陣鑽心地疼;母親說,她記不清患有嚴重風濕的父親拄著木棍步行三、四十公里挑了多少次柴,但她記得有一年除夕,她和父親上山挑柴,父親腿疼得走不動路,最後是在初一早上村子裡迎新年的鞭炮聲中他們才步履蹣跚走進家門的;她記不清一家人每年有多半年沒糧吃的日子是怎樣熬過來的,但她記得有一年是在賣了在新疆當兵的舅舅給父親買回來治療風濕的雪蓮注射液後,那一年的青黃不接的年景才勉強撐了過去。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困苦不堪的家庭命運發生了轉折,先是家庭成份恢復了中農,政治上獲得了尊嚴。再是一家人漸漸能吃飽肚子,日子一天天好了起來。隨後,我們兄弟四個陸續考上了學,當了兵,學到了實用技術,走出了農村,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現在,四個小家庭中有博士、碩士,有公務員、軍人,有專業技術人員,還有已被捧為“網紅”的特色餐廳經營者。去年,侄兒漂洋過海從英國碩士畢業回來了,家庭成員人人自食其力,每個小家庭都和睦幸福。改革開放後,從來不曾向命運低過頭的父親似乎感到政策好了,也該做點事情了。父親先後與村里人合夥栽桑養蠶,承包果園,種中草藥,合辦磚廠。每一次折騰都是向貧窮命運的抗爭,每一次抗爭都不同程度地改變著貧窮的命運。

上世紀90年代,國家實行退耕還林政策,種了大半輩子莊稼的父親感到,祖祖輩輩靠土裡刨食也沒解決溫飽,抓不住退耕還林的機會,以後想解決吃飯問題可能更難了。他與村上幾個人整天在一起合計,找項目,訂規劃,背上乾糧外出考察,到市上、縣上找專家諮詢,最後確定以我們當地的傳統產業—核桃為突破口,搞核桃的規模化種植。

商洛山區歷來就有栽種核桃的傳統。房前屋後,田間地頭,河溝旁,馬路邊,無論走到哪裡,到處都能見到或禿兀獨立,或三五成群的核桃樹的影子。如果你在商洛山里行走時迷了路,只要找到一棵參天大樹,朝著它走過去,一定會來到一個大的村鎮。村鎮上的人或許就會自豪地告訴你,剛才看到的正是一棵核桃樹,並滔滔不絕地為你講述許多關於這棵核桃樹的美麗傳說。家鄉的許多習俗都與核桃有著扯不斷的淵源。娶親嫁女,嫁妝里塞的是核桃,這核桃是多子多福的期盼;招待貴賓,端上來的是核桃,這核桃是平安幸福的祝願;老人去世,棺木里放的也有核桃,這核桃寄託著對先人穿越時空的無盡哀思。

也許是父親不厭其煩的上門動員感動了鄉親們,也許是鄉親們也意識到種核桃樹可以改變貧窮的命運,也許是二者兼而有之。在反覆的動員之後,許多鄉親發自內心地對父親說,究竟核桃能不能種成還不一定,但我們知道你是鐵了心要幹下去,是想讓大夥一起過上好日子的,我們跟著你乾。第一年就有二十多戶鄉親與父親一起在責任田裡種上了核桃樹。從此,父親就像換了個人,整天與村上人在地里定位挖坑,分析土質,組織技術培訓,外出考察核桃產業發展動態,聯繫核桃良種,查閱資料研究病蟲害防治。那幾年,我們弟兄幾個都感到,給家裡打電話總是找不到父親,母親總是說父親又在忙他的核桃樹,並不斷地從電話里聽到有關核桃樹的訊息。先是聽說核桃樹栽活了,掛果了,有收成了,栽植面積增加了。再到後來,陸續聽說,村上成立了核桃協會,父親被推選為會長。聽說核桃協會組織村民推廣電控溫床良種嫁接和核桃樹的高接換優技術。聽說許多種核桃的村民已經脫貧,一些技術骨幹還遠走外地指導更多的民眾掌握先進技術,搞起了溫床嫁接核桃良種等的技術推廣。

每年四月中、下旬的霜凍和倒春寒嚴重影響著核桃的穩產豐產。剛開始的幾年,每到四月中、下旬,父親都要與村民們一起夜裡在核桃園值班,遇到氣溫下降,就用麥草煨煙,在核桃樹上掛防護網,噴撒防凍藥。後來,為了準確了解氣象規律,父親先後多次與省、市氣象局聯繫,特意將我村設為天氣預報數據採集點,納入了中央氣象台氣象監測資料庫,父親做起了義務氣象觀測員。為了及時掌握科技信息,也為了與我們這些在外地工作的子女聯繫,20xx年,不服老的父親用賣核桃的錢買了電腦,接通了網際網路。因為父親不會用鍵盤輸入,他買來了手寫板,學起了手寫輸入法。聽說接上耳麥就可以在網上語音聊天,從來沒有見過耳麥的父親就從音響商店買來了會議話筒,與我們僅有的幾次網上聊天時,那餘音繞樑的感覺恐怕也是迄今為止網際網路上獨一無二的,那聲音至今依然縈繞在耳邊。

經過幾年的苦心經營,父親的橋河核桃優質良種示範園初具規模,達到了1000餘畝,每畝地年均收益在三、四千元。優質良種核桃產業的經驗輻射到商洛各縣及渭南的許多縣、區,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一位省上領導在參觀了核桃示範園後感慨地說:一位老農民把各級組織想辦但還沒辦好的事辦成了。隨著核桃示範園規模的不斷擴大,來自省內外的參觀者絡繹不絕,省、市各新聞媒體先後多次報導父親和他核桃協會的事跡,省、市、縣先後多次在村上召開現場會。20xx年“五.一”勞動節前夕,64歲的父親以一個農民的身份,被陝西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勞動模範,光榮地出席了表彰大會。

陝西省政協原副主席李雅芳在先後十多次來到村上調研核桃示範園建設情況後,感到父親是一位不計個人名利為民眾辦事的人,就對父親說有什麼困難可以找她。父親就說村裡的小學生在沒有安全感的教室里讀書,村民們都很擔心,想讓省上領導幫忙找人贊助經費改建國小校舍。父親的真誠,感動了省政協領導,李副主席說:“老劉,你的孫子沒有一個在村里讀書,你也不是村幹部,看到你一心為了大家的利益,沒有私心雜念的份上,我介紹一個朋友給你,讓他投資一部分資金,給你們村上建希望國小,但質量問題你要負責”。近七十萬元的捐助款很快到位。建校期間,父親主動擔任質量監管組長,這也是父親一輩子僅有的一次主動當領導的經歷。

十幾年前,村里祖祖輩輩吃水的水井被附近開辦的鉬選礦廠污染了。父親整天早出晚歸,帶上乾糧四處找水源,費了兩個多月功夫,終於在離村子三公里遠的一個山溝里找到了,經過全村人一個冬天的建設,終於把水引進了村子,通到了每家的灶台上。20xx年春天,這條曾經讓全村人興高采烈的自來水管被塌方壓斷了,當時,村幹部和青壯年勞力都在外打工,留守的老人和孩子吃水要到二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挑,父親主動攬下了義務接通自來水管的任務。4月28日,在已連續挖溝幾天,即將找到斷口的時候,最不願看到的塌方發生了,總是把大夥的事情放在心上的父親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父親的離去,把他的生命在那一刻永遠定格在了為鄉親們接通水源的路上,那一刻,也把永遠地傷痛留在了我們心裡。

在父親去世前不久,20xx年“3.14”事件發生後,我所在部隊奉命抽組人員開赴某地執行藏區維穩任務。我作為前指人員先後兩次上某高原完成部隊進駐的相關工作。知道部隊保密有規定,多年來從不過問我工作情況的父親對我上某地的事卻格外在意,時常打來電話提醒我工作一定要盡心,要把組織交給的任務完成好。父親去世後,才從母親的口中得知,原來,20xx年四弟所在的藥監系統要選派年青幹部到西藏代職三年,組織上徵求四弟意見時,四弟一口答應了。隨後,四弟徵求父母意見,可是父親覺得四弟的孩子才一歲多,沒人照看,媳婦在醫院工作經常要值班,就讓四弟認真考慮再決定。結果,因為主動要求上西藏的人較多,單位領導也考慮到四弟的實際困難,最終,四弟失去了上西藏代職鍛鍊的機會。“3.14”事件發生後,父親天天看電視,對有關藏區事件的報導特別上心。母親說,那段時間父親的情緒很低落,經常念叨,咱把兒子養大,國家把他培養成幹部,他應該回響號召去艱苦的地方。結果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因為我的阻攔拖了後腿,真是老糊塗了。母親還說,這是她認識父親幾十年來,父親認為做的唯一一件遺憾的事。

今年,陝西精準扶貧進入了攻堅階段,大哥和四弟都主動報名去了扶貧一線,從此,分享扶貧經驗和動態,七嘴八舌為精準扶貧出主意成了我們家庭微信群里最熱門的話題,大哥的精準扶貧論文在省、市多個專題研討活動中交流,四弟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帶著感情扶貧的第一書記”,從大哥和四弟帶著情感真扶貧的行動中,我似乎感到了老父親那毫不自私、樂善好施、扶危濟困的影子,這也許正是流淌在我們血液里的品格基因,是我們的家風吧。如今,天人兩界,也未知兩個兒子真情扶貧的行動和成果能否彌補因四弟沒能上西藏代職在父親心中留下的些許遺憾。

今年,我三十年的軍旅生涯走到了需要作出新的選擇的時候了,可以說,自己的人生轉折期遇上了改革強軍的提速換擋期,如何在能官能民的選擇中以“俱往矣”的毅然決然讓曾經的光環褪去,開始全新的生活,是我必須回答好的人生課題。而每當我想到父親那公而忘私,坦蕩磊落的人生態度,想到父親一生奮鬥,不計得失的思想境界,內心就會豁然開朗。更何況有太多的理由讓我堅信,經歷過這場浴火重生的改革大考,軍隊必將更強大,國家必將更強大,在這樣承載了太多歷史意義的大考面前,個人沒有任何理由不以退出戰場掩護勝利的姿態在改革強軍的答卷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如今,我們這個大家庭生活在幾個城市裡,每年我們都要抽出時間,停下往日匆匆的腳步,懷著敬畏和哀思,來到父親長眠的那片核桃林。如果正值夏秋季節,面對那鬱鬱蔥蔥,滿目蒼翠,一眼望不到邊的核桃樹,我仿佛看到,在把核桃樹看得比生命重要,把鄉親們的事情看得比自己的事情重要的父親安息的天堂里,也生長著茂密的四季蒼翠、枝繁葉茂的核桃林。

劉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