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幼稚園教師隨筆_2024年幼稚園教師隨筆

20xx年已到,幼稚園教師在教育方面都有哪些感受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20xx幼稚園教師隨筆,我們一起來看看。

20xx幼稚園教師隨筆1:孩子,我被你感動

行走在童心世界,我倍感驕傲和自豪。選擇幼教,我就選擇了微笑與歡樂。愛,使我擁有那么多的小朋友,他們的貼心、知心,使我的教師人生變得格外幸福,在愛的光芒照耀下,我的世界“天大地大,孩子最大”我願意帶著這樣的胸懷,與大家一起成就小孩子的大事業。

而回想以前,對自己當一名幼兒教師的想法,我感到內疚。

那是幾年前,畢業踏入社會,成為了一名幼兒教師,甘於平凡的我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在心裡感嘆:“生活是這樣的瑣碎,這是一種磨人的瑣碎,我的心無數次的翻起波浪,而那些孩子,就像涌動的海里不安分的游魚,多少次我無端的陷入了緊張備戰的情緒,多少次我感覺自己的生活就是那件爬滿了煩惱虱子的華袍。”做一名“孩子王”有意義嗎?這些問題,我在心中反覆問了自己千萬遍,我的思想也在一天天的動搖。然而,我親身經歷的一次小事件,動改變了我的思想,讓我又重新給自己的人生找到了定位。

那是一個冬日的下午,我騎著腳踏車去學校,由於感冒了,感覺身體一點氣力也沒有,我無精打采的騎著,在十字路口的拐彎處,不小心把一隻橫穿馬路的小狗給撞了……(雖狗沒撞傷),但當時我非常恐慌,因為狗的主人對我的這種“攻擊”行為給予了強烈的反應,他語調很高,語速飛快的說著,面目甚是可怕,那架勢好像我罪大惡極,侵犯了他的神聖利益般,我一個勁的道歉也於事無補,圍觀的、看熱鬧的人越來越多了,情急之下,我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在這時,我看到一個瘦弱的身影站在了我的身前,那是我班的“調皮大王”程強。只見他張開雙臂面對大家,用他稚嫩的童音說出了一句我至今仍感動不已的話:“她是我的王老師,你不要欺負她!”多好的孩子啊!我眼中噙滿淚水,不禁為自己對孩子所有過的偏見慚愧不已。誰說孩子笨、不懂事、調皮搗蛋,其實每個孩子都是那么純潔善良,他們都是花朵、都是玉石,需我我們用一生的愛心去澆灌與雕琢!

以後的日子,我的幼教生涯開始有了亮麗的色彩,漸漸地,我領悟到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含義。當小朋友拉完大便時,我為他們清洗屁股。當小朋友感冒發燒時,我給他們送水餵藥。當小朋友頭髮零亂、指甲長時,我替他們梳頭、剪指甲。

在我的愛心滋潤下,孩子們回報給我的是依賴和喜愛,是知寒問暖。當你汗流滿面時,他們細心的幫你擦掉汗水,當你嗓子沙啞時,他們給你帶來了各種治嗓子的藥,我的一個鬼臉兒,一句俏皮話經常能惹得孩子們開心大笑。我的一臉痛苦疲憊引來的是孩子們一聲聲關切與詢問。

在我工作的幾年裡,有傷心也有快樂。而我也從懵懂無知慢慢地走向成熟,如今走在街頭,我經常可以聽到孩子們親熱的呼喚,看到一張張朝我綻放的美麗笑容,我的心是幸福的。真的很感謝可愛的“小精靈”們,與你們共舞,讓我感到了生活的樂趣和生命的意義。我願意用我這顆不老的童心,永遠和你們相伴,因為你們是快樂的,我就是幸福的……

20xx幼稚園教師隨筆2:孩子“插嘴”怎么辦

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上課時的狀態也不盡相同,有的認真聽講,坐得很神氣,有的則是有時會有點走神,還有的孩子更是喜歡在課堂上插嘴。我們班上的睿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經常會在老師上課的時候情不自禁地“插嘴”。記得之前我上一節語言課《春天是一本書》,因為這個活動的目標是在傾聽、學說詩歌中的話後讓幼兒看著圖自己創編的,當我出示圖片後,孩子們都紛紛舉手想要回答,可沒等我點名請孩子回答,睿睿已經脫口而出把這幅畫的意思說出來了,之後回答的孩子思路就被他局限住了,紛紛照著她的話講,幾次都是這樣,次數多了,我也有點生氣了,就批評了他,並告訴她老師不請不舉手的小朋友。可是沒過多久,他又開始插嘴了。

班裡像睿睿這樣的喜歡“插嘴”的小朋友很多,其實這也是孩子的特點,這個年齡段孩子知識面相比而言比較寬,自制力又不夠,好勝心又強,總想得到老師的讚揚和認同,知道一點就會喊出來,而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牛頭不對馬嘴;有時,孩子插嘴還可能是因為對談論的內容有興趣,當他們對你說的內容產生好奇時,往往克制不住的會提出問題希望你解答。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孩子插嘴很多情況下都說明孩子們在認真的傾聽、積極的參與思考,但不斷的“插嘴”又會影響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首先,教師要在平時也學會傾聽,當孩子在表達想法時,我們就要用心的去聽孩子們講述,給孩子們一個好的榜樣,知道在別人講話時應該認真的聽;其次,在課前老師就要強調課堂的紀律,給孩子一個提醒;最後,當孩子插嘴時,教師不能去嚴厲地批評,因為那樣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我們要去肯定孩子的答案,但是要適當給她“冷處理”,如:“你的答案是對的,但是老師不請你回答,因為你沒有遵守我們課堂的紀律,沒有舉手回答問題。”

當然,習慣不是一時半會兒能養成的,壞習慣也不是一下子能改掉的,但是老師也要鍥而不捨,堅持引導幼兒養成正確的傾聽習慣,日復一日,幫助孩子改掉“插嘴”的毛病。

20xx幼稚園教師隨筆3:玩具大家一起玩

教學敘事 下午點心時, 吃的較快的部分孩子已經自主的選擇了喜歡的玩具在區域裡玩,策驊和淑賀一同吃完了午點了,準備去拿玩具,他們一起走到玩具邊,就在這時這兩個孩子為了一輛飛機玩具爭了起來。看到以後我馬上走過去,問他們怎么了,第一次問他們,這兩個孩子都一聲不吭,我再問了一次,策驊說:“我想要玩小飛機,是我先拿到的,他要跟我搶。”起先我是讓淑賀先挑其他的玩具玩,下次再玩小飛機,但是策驊一鼓作氣的說:“我不要,我就是要玩那架飛機了”。轉眼一想,這種解決方式不對,無可否認,謙讓是一種美德,但它絕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我決定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兩個人都想玩同一種玩具應該怎么辦”?讓孩子自己去想出更好的辦法,既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又不傷害別人。在我的啟發下,兩個孩子提出,輪流玩,策劃先玩,再到淑賀玩。這時,我偷偷觀察著他們的情況,聽到策說,“我玩好了,小飛機給你玩吧。”

在課堂上我把剛才看到的一幕告訴了全班小朋友,及時的表揚了這兩個孩子,並組織教育活動,讓幼兒討論一個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辦?幼兒反應積極,都舉起小手。有的孩子說:“兩個人可以一起玩”,有的孩子說:“可以換著玩”, 還有的孩子說:“如果都想玩,還可以跟她對方交換玩具玩。”

看著這兩張幼稚的小臉,我忽然覺得,教育不就是培養一種智慧嗎?要讓孩子明白,一旦事情發生後,首先要自己想辦法,老師不能成為孩子解決問題的“承包者”。要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學會解決問題,不能事事都靠老師。要多給孩子一些引導,多給他們一些實踐鍛鍊的機會,我們老師要學會把問題扔給孩子自己去解決,讓孩子在實踐中發展。當我們的孩子運用這些智慧輕鬆自如的面對生活時,他們肯定會更快樂、更自信。我想,這也是教育對多元化的一種應答。

20xx年幼稚園教師隨筆4

班上的孩子學習《弟子規》已經一個多學期了,上學期所學內容與幼兒的已有經驗及日常生活聯繫緊密,學習起來相對容易理解,比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教,須敬聽……”等等。但本學期所學內容難度有所增加,常常要解釋很多遍,可是難懂的文言文孩子們還是理解起來困難。理解不了大概的意思,孩子們就無法領會經典誦讀的內容,做到熟練背誦就更難了。

上興趣課時,晨晨小朋友拿著一個自己的玩具,聰聰告訴了我,於是我要求晨晨放回書包里。又過了一會兒,聰聰拿自己的書包一直在敲晨晨的手,兩下就把晨晨弄哭了,兩個人爭辯著,大約是聰聰嫌晨晨一直不把玩具放回書包。本來打小朋友就是聰聰的錯,可他還是一直在為自己辯解,不肯認錯。於是我問孩子們:“我們知道‘無心非’怎么樣啊?”孩子們開始背誦了:“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結合剛才的事情,孩子們一下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我們都知道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思維,對於幼兒難以理解的知識,老師為孩子們尋找適當的學習方法,是提升自身業務水平的必備技能和素質。

我想我也應該讓自己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為自己,為幼兒。

長治市城區童樂幼稚園 賈艷華

20xx年幼稚園教師隨筆5

煙臺市牟平區實驗國小幼稚園 於守芹

每年的新學期對於小班來說苦、忙、累。因為大多數幼兒來園的時候情緒很不好,是因為一個寒假的原因;還有一些從沒接觸幼稚園、沒接觸大集體的新生們。而這段時間,又會發生很多的狀況。例如:打人、抓人等事件常有發生,老師們對此很苦惱。前幾天我班就發生這種事情,雖然家長很寬宏大量,但我卻很自責。

“為什麼每個新學期總會發生此類事件呢”?我做了深深的自我反省:是孩子天性壞嗎?不是的,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他們似乎還都不知道此舉動是錯誤的;是家長在家中教的嗎?當然不會!我想每個有素質的家長都不會這么做的;是老師失職嗎?也不是,老師正在好好上課,即沒有串崗眼睛也沒有離開孩子。但是,就是發生了--

經過和家長的溝通,這才得知孩子在家也會這種舉動,作為家長並沒有過多的制止,這可以理解,現在的家庭中就一個寶貝,要什麼給什麼,可這樣做就真的對孩子好嗎?當然我們不能把責任推給家長們。(雖然我很不認同家長的做法)。作為老師的我們,要對的起這份職業,對得起孩子,所以我想了一個辦法:在以後新生入園的時候,無論老師有多忙,都要問上一些孩子在家中的情況:對每一個幼兒個性特徵、興趣、愛好和生活自理能力及各個方面都進行了調查,並做好了詳細的記錄,我們對他們的情況有了逐個了解,才能因材施教。

做好家園共育同樣重要,多和家長溝通,讓家長知道親職教育同樣重要,只有家長才是孩子一輩子的老師。

20xx年幼稚園教師隨筆6

轉眼,這批孩子已經從小班升到了大班馬上就要畢業了,和他們的感情也在一天天的增加,和他們分離的日子也一天天的近了。相遇是緣,相離亦是緣。只是可嘆自己帶給這些孩子的太少太少,在大班的最後的一段時間裡,我要把我的時間多給孩子,而不是無謂的浪費。真正用心在孩子身上才是一個老師應該做的。

大班了,家長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多動,擔心孩子能不能上一個好的國小,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其實我說孩子總有自己的路,我們能做的就是支持著鼓勵著,告訴著他們一些他們想知道的事情,在失敗的時候繼續鼓勵著自己的孩子。嚴格要求的確可以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但同時我們也忐忑不安著是否抑制了孩子的其他能力。

大班了,孩子們越來越會說了,只是他們和我交流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我很少有機會去親近每個孩子。老師的精力都在維護班級的紀律,要給孩子一個自由交流的空間,怎么給,怎樣才能讓孩子說的同時去學會傾聽別人講話。這個問題好像我在讀國中的時候老師也一直在強調要學會尊重他人,我現在的習慣可能就是那個時候形成的,但是對於這樣小的孩子,他們又如何能理解並遵守呢。

大班了,老師們也認為大班的孩子應該是最最能幹的,自然大班的孩子有了更多參與活動的空間,更多地展現自己,提高自信的時候。在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的時候,我也在反問自己該怎樣給孩子呢?或許豐富的活動可以給孩子更多的東西,不過本質的課程還是需要老師踏實的實施的,課堂不行就放在區域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