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裡的陽光隨筆

冬日陽光,給寒冷的人帶來溫暖。那大家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冬日裡的陽光隨筆,一起來看看。

冬日裡的陽光隨筆篇一:冬日悠然,與陽光有關

悄然間,整個微博上都在談論20xx年的第一場雪,悄然間,發現窗子上開始出現霧氣,悄然間,發現大街上每個人都加上厚厚的棉衣,悄然間發現,冬天真的來了。

前兩天降溫,最低達到了零下一度,淅瀝瀝的冬雨砸在什麼有著異常的恐懼,就怕一不小心有雨點落到身上,是的,怕死了那種冰冷的感覺。公車窗上開始出現朦朦的霧氣,看不到外面的世界,整個車廂擁擠嘈雜,戴上耳機,游離於世界之外。

我錯過了這個城市的第一場雪,下班時外面已經全黑,綿綿的冬雨靜靜的打在身上,一下樓,一股冰冷刺骨的寒風將全身凍透。身上依舊著著薄衣,戴上耳機,疾步行走在夜色中。朋友打趣,一般人跟不上我們行走的速度。每天習慣於疾步走到站牌,那么遠的距離,生怕一不小心把自己遺落在夜色里。

午夜,朦朧見聽到有雪的聲音,可睡意正濃,沒了那份閒心大半夜起來看雪。臨睡前發了條微博,期待一夜醒來,全世界變成雪白。早晨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跑到窗邊,抹去玻璃上的霧氣,滿懷期待的希望看到一片素白。可看到外面的一剎那,心情驟然失落,以為是自己迷糊,跑回去帶上眼鏡,努力的看著外面,希望找到一絲昨夜下雪的痕跡,可還是沒有找到。

等車時,抱著手機看著微博上大家發布的第一場雪的照片,看到大家或歡喜或抱怨的分享著各自的圖片,心裡無比失落。小白在微博上回復我說,清晨走在校園裡前面山坡白綠相間,感覺很不錯。當時在心裡狠狠鄙視了一把,而後使勁的懊惱自己怎么能錯過了第一場雪。無奈的望著外面早已融化乾淨的街道,怎么也找不到下雪的痕跡。

或許真的不應該錯過,剛進產業園門口,就看到E座樓後的山上幾許白色,那是唯一沒有融化的雪的痕跡,屁顛的拿出手機趕緊拍照發微博。

冬天悄然臨近,開始學著在下班前換上隱形眼鏡,害怕一上車霧氣充滿鏡片上,看不清楚的不安全感。開始學著適應這個需要溫暖的季節。清晨哈出的熱氣越來越明顯,經歷了短暫的變天后,陽光灑向每個角落,雖然溫度依舊很低,可還是偶爾臭美的穿著單薄的衣衫體會一把“楚楚凍人”的感覺。

生物鐘隨著冬季的來臨越來越趨於正常,半夜清醒,早晨不起。賴床的毛病越來越嚴重,每天早晨將近8點起床,還是睡不夠,每天睡眼惺忪的爬起來,迷迷糊糊的趕在9點多的時候到公司……忘記了之前自己每個早晨是怎樣的在一片明媚的陽光中有著怎么的積極的心態開始一天的生活。因為懶,忘了那段路是怎么輕鬆的走過來,因為懶,錯過了太多美好。

剛才無意間出去,看到了午後慵懶的陽光透過玻璃照進來一點,偌大的辦公室,只有那一小片陽光閃耀。習慣了每天沒有陽光的日子,太陽比我們下班早,冬日難得看到它的身影。站在那裡,一時間竟然不想離開,好像就那么的睡上一覺,好好的過一下慵懶的冬日。

最後一個月了,即將告別的日子裡,這個冬天顯得那么的可貴。年齡又長了一歲,好像除了年齡,自己什麼都沒有改變,但,又好像什麼都變了。冬日,悠然,與陽光有關。

冬日裡的陽光隨筆篇二:冬日午後的陽光

幾天前一場零星的冬雨,徹底把本溪的冬天淋得冰涼,氣溫由零上10°降到了零下10°。按說,11月中旬的東北冰天雪地應該是再正常不過的了,我小時候,11月份常常是趟著沒膝深的大雪去上學的。而現在,讓“厄爾尼諾”鬧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日子被壓縮了不少。但,冬天終究是要來的,考驗我們生存能力的日子是終究要來的。不巧的是,天降溫了,我們最可依賴而又最難以信任的朋友——暖氣也被“拉尼娜”給拐走了。禮拜五,超市門前的供暖管路爆裂,供暖部門開始組織維修,直到現在,暖氣還是拔涼拔涼的。沒辦法,白天棉鞋、棉坎肩都武裝上了;晚上睡覺前,少喝水,免得起夜;睡覺時兩口子負距離接觸互相當了熱水袋;早上多懶一會兒被窩,直到太陽照得祖國大地亮堂堂再起床上廁所,開啟一天的生活。

幸好是周末,也幸好我們家是一東一西正房的布局,更幸好東南兩側都有窗戶,從第一縷陽光到最後一縷晚霞,我們都能盡情地享用,而且不必交取暖費。尤其是午後,陽光滿滿地照亮屋子,不僅讓室內的溫度升高了兩度,更讓心情慢慢地升溫,姚明和火箭四連敗的鬱悶也漸漸淡化了。

閒極無聊趁女兒不在家來到西屋,打開電腦,仍然冷嗖嗖的,鼻子尖有一點“青翠欲滴”的感覺。忍不住又罵了幾句供暖公司,順便也罵了幾句市長。因為,就在前天,市長大人還像信誓旦旦地說,不讓一個百姓挨凍。今年供暖前,副市長提出了“四熱”的要求,大致是:提前預熱、按時供熱、持續供熱、保證室內常溫16°以上。全他媽放屁,這還沒到三九天呢,室內溫度才十三四度,往後的日子怎么熬!問題是,我們的暖氣從來就沒有達到過規定的溫度。前幾天,倒是達到過20多度,但那是在室外十四五度的情況下啊。取暖費少交一個子兒不行,跟他媽黃世仁逼債似的。可室溫達不到,誰來過問呢?他供暖公司能退款嗎?老伴兒說,明天的“行風熱線”肯定有人給常雪打電話了。我擤了一把鼻涕,哼!市政府都管不了,一個電台主持人能解決問題?太天真了。正讓我想起前天,一個同事說,有一位聽眾給“行風熱線”打電話大罵了供暖公司,十七大都開了,你們是怎么貫徹的?老百姓冬天挨著凍,還和什麼諧?

心裡正鬱悶著,一縷明亮的陽光從西窗斜射進來,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恰如妻伏在肩上的溫柔,頓覺敞亮了許多。回想起幾年前,住的是11.5的單居室,而且是二層,一天中只有上午9點30到11點這段時間可以見到那一縷納米陽光。夏天悶熱得透不過氣來,冬天冷得伸不出手來。可就是那短暫的陽光讓我們感到相當的滿足,因為那是屬於我們的溫暖。與今天的日子相比,一個在地上,一個在天上,新舊社會兩重天啊。如今,咱住的是八層樓,屬於上層建築,離天近了,離太陽也近了,接受的是純天然、無污染的熱能,應該知足了。雪萊的《西風頌》不是有這樣的名句嗎:“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何況,我們還有陽光。

有陽光,就有希望。

冬日裡的陽光隨筆篇三

夏日的陽光是熾熱燒人的,冬日的陽光卻是溫暖捂心的。

時節已漸漸變化,而我卻不知。陰雨了幾天的天氣,今天突然陽光普照,光耀盎然。一直以為還是夏季,可是出門,沐浴在歡愉的陽光下,才知道,其實熟悉的溫度只剩下殘餘。

夏日是最討厭也是最害怕出門的,毒辣的太陽烤得人接近窒息。除非必要,街上很難見到有行人。而此時卻不同,殘留著雨後淋瀝的小道,過滿了來來往往的行人。懶散了一個夏季的細胞好像又被激活,生機、盎然、暖心似乎已經布滿全身。

最新不過春,最熱不過夏,最喜不過秋,而最暖不過冬。

現是秋冬的交接時節。莊稼人收穫的喜悅和普通上班族重獲生命力的欣喜,無一不標示著這事一個令人喜悅的季節。而坐在帶著殘留溫度的陽光下,感受著越來越近的冬日氣息,似乎一切都不再那么的可怕,反而還有越來越發膨脹的希冀。

希望這樣般的陽光能一直陪伴走完這個冬季,希望這種溫暖能布滿人間,希望來往認識或不認識的青年們事業有成,希望對面走過的一對對夫妻、情侶幸福永遠,希望旁邊座椅上的老爺爺、老奶奶健康長久。

希望只聞其聲不問其人的孩子勤奮好學,希望時而走過的懷孕準媽媽家庭美滿……希望所有的所有都能如冬日的陽光,即使是在殘餘的溫度里,也能感受它帶來的震撼人心和溫暖襲人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