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隨筆:有這么多匠人,為何日本這些大企業還是要崩盤了(上集)

日本人工匠精神了得,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對產品質量追求極致,可為什麼虧損頻發?越來越多的企業被收購?

最近幾年,儘管各類媒體上多有對日本百年老店和工匠精神的頌揚和渲染,但也有一些例外事件發生:“百年老店”夏普資不抵債,最後被富士康收購;“百年老店”東芝巨虧,並財務造假,已經淪落到倒閉的懸崖邊;“百年老店”尼康巨虧、松下不行了、索尼也在風雨中飄搖……

01 日本百年老店為什麼這么多?

據日本有關專家考證,日本百年以上的老店有26000多家,占全世界百年老店的80%。超過220xx年的有近4000家,320xx年以上的有1900多家,超過千年的企業有20多家。在世界範圍內歷史最長的企業中,前三名均出自日本:金剛組(公元578年成立,木結構建築企業)、池坊花道會(公元587年成立,傳授插花藝術)、慶雲館(公元720xx年成立,溫泉旅館)。

另一方面,東京商工調查公司曾經發布了《日本創業超過120xx年企業實態調查》。調查顯示,在這些百年企業中,批發零售業和製造業占比最高,分別是47.3%和27.2%,其餘如旅館、餐飲及娛樂等服務業和地產業(含地產租賃)各占7.5%、3.5%。從製造業的具體行業看,最多的是食品製造,其次為化纖工業,再次為家具、日用陶瓷製造等,總之是以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傳統行業為主。

這一連串的數字都說明,日本人在傳承和堅守方面是如何了得。人們不禁會問,日本人是如何做到的?

根據筆者的分析,日本的“百年老店”多,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首先,日本是一個喜好世襲的國度。這種世襲傳統對國民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可謂深入骨髓。

因此,日本人在家族和家族企業傳承方面,也有著強烈的世襲意識和願望。子承父業,長子接班,在各行各業普遍存在,天皇如此,政治如此,企業如此,就連寺廟(主持可以結婚生子)也是如此。可見,這種世襲的傳統是“百年老店”得以維繫的重要精神力量。

其次,日本人擁有嚴謹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好工匠首先必須學會專注於某個方向,專心乾好當下工作,不受外部的誘惑和影響。然後,樂於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持續改善自己的技能,享受產品和工藝在研磨中不斷升華的過程。

日本的社會氛圍和國民教育也在不斷強化規則意識和執行意識,人的反叛意識得以有效抑制,因此能夠更容易地培養出“乾一行愛一輩子”的工匠。由於工匠精神和世襲制度的相互作用,使得許多家庭小作坊、手工業者、小店得以代代相傳。

當然,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網際網路技術的高速發展,不同國家之間的人員和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國與國之間的產業和企業競爭模式正在改變,關於工匠精神和“百年老店”未來發展的話題也許需要重新被審視。

(文章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