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寫人記事的日誌散文隨筆

記述是寫人記事散文的主要表達形式,著意於刻畫人物形象,下面就一起來欣賞這篇《他用一隻手敲開歷史的門》吧!

原標題:他用一隻手敲開歷史的門

那是20xx年11月,在龍南筆會上我認識了憨仲先生。

之後幾年,多次參加“東方散文”主辦的文學筆會,自然和憨仲先生有了近距離的接觸。憨仲先生是一個多產的作家,一位稱職負責的主編,一個熱愛生活的強者。但無論他有多少道光環籠罩,讓我記住的是擺在書架上那四本厚厚的大書,《泱泱齊風》(上下卷)《天齊高風》(上下卷)。將近200萬字的作品,不是吹出來炒出來的,是憨仲先生一步步艱辛地走尋出來的,一字字蘸著心血寫出來的。今天無論用什麼樣的語言來形容憨仲先生都不過分,都是名至實歸。實力派、實幹家、多產作家……那厚重的作品為他說話。

如果是一個身體健全四肢發達的人,行走千里萬里、哪怕說自己繞地球三圈都不足為奇。但發生在憨仲先生的身上,卻是一個奇蹟。38歲的時候,病魔差點奪去了他的生命,當昏迷五天五夜的他再次醒來時,左半身已經失去了知覺。但值得慶幸的是他活過來了,雖然行走蹣跚,舉步維艱,但活下來了,生命是他的本錢,以後的每一天都是贏得的利潤。於是,他開始用頑強的生命與病魔抗爭,用不屈的毅力完成他今生的夙願。一個人一旦產生了一個明確的想法,只要你堅持,終會使之成為現實。堅持,是成功的法寶;只要選對路,就不怕路遠。平凡的腳步也能夠走完偉大的行程。

憨仲先生就這樣一步步蹣跚地走啊走,終於走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天地,收穫了四部極具史料性、可讀性和收藏價值的弘揚齊文化的經典力作。

記得我去參加《泱泱齊風》研討會時,正是20xx年嚴冬,第一次親臨齊國故都淄博,凜冽的寒風中,感受濃郁的故都文化;靜怡的深夜,傾心拜讀憨仲先生的《泱泱齊風》。透過字裡行間,一個聲音告訴我:“歷史依然活著,時間不曾酣睡。” 它是一部對博大精深的齊文化的拓寬和延伸的鴻篇巨製。題材廣泛,跨越時間長,上至殷商、下至秦漢,人文地貌、傳統民俗、地名考、人物誌,正史、野史、民間古典、成語故事……我驚嘆作家的文字調遣能力,從歷史穿越到現實,又從現實追尋到歷史。以其敏銳的觀察力和洞悉力去挖掘、開拓、深思這古老民族的深層文化,寫盡了淄博這塊土地的自然風貌和人文山水。這是真實的歷史考證,這種考證浸透著憨仲先生多年的心血和汗水。

多年來,他一邊寫文章,一邊當主編,一邊組筆會,一邊從事公益善事,他的多重身份交錯互動,編碼整飭,有條不紊。20xx年冬天,繼《泱泱齊風》之後,新作《天齊高風》亮相,洋洋灑灑的文字、氣勢宏大的結構,豐富明快的描述,可謂陣容龐大,特色儼然。全書分上下卷,101篇文章,篇篇精彩各具特色。《天齊高風》再次證明憨仲先生是一個才思充沛,匠心獨具,有著豐厚文化底蘊的作家。他用一雙腳踏破故都齊國的圍城,用一隻手敲開了歷史的大門。

許多年來,熱愛齊文化的憨仲先生,足跡幾乎踏遍了與古齊國有關聯的廣大土地,讀者也跟隨他的足跡,一路走來,綜觀鄉野之戰,崤山之戰、長平之戰;聽鬼谷傳奇、蒲姑傳奇、拔苗助長、掩耳盜鈴、桓管救衛、皇姑救父、圍魏救趙、齊王韓信、愚公移山、禍起蕭牆的故事;訪孟姜女廟 、仿山靈聖寺、五霸寺廟、顏良故里、列子故里、山戎故地;登延陵古台、南皮釣台、點將古台、古滕高台,蒙山攬勝,瞻齊望楚……他西去陝甘,北下京冀,東到沿海,南往贛浙,橫穿中原大地,舟車渭水黃河,行程何止萬里路?正如他說,凡是和“齊”字沾邊的古蹟,他都去拜訪。一堵巉岩斷壁,一丘慘燼的墳冢,一條三千多年風侵雨蝕的溝壑,一座無人問津的寺廟,他都虔誠屈膝跪拜,他生命的瑰麗生機也像瓦礫間滋生出來的小草,頑強地生存,不屈地向上。

文學創作關乎發現,更關乎呈現,憨仲對歷史研究是透徹的,每一篇文章里呈現給讀者的是一組組特殊的歷史符號,他給那些沉睡千年的人物加注了靈魂。讓他們穿越塵封的歲月,走進讀者的視野。展示在讀者面前的是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望烽火狼煙,龍城飛將震匈奴;聽易水蕭蕭,英魂長留天地間;聞七雄征戰 ,萬馬奔騰戰鼓鳴;嘆天地人間,千秋功過成雲煙,任後人評說。

憨仲先生擅長用大量的事實,佐證歷史上許多被誤解的地名,一條被歷史掩埋了兩千年的溝,他就能引出了一段秦國滅齊的往事。《史記》中記載的無棣,與今天山東北部的無棣縣不是一處。憨仲先生用充分的事實證明了無棣溝的遺址,事實上,面目全非的田陌溝壑已經無法讓他想像出兩千多年前的自然天塹的原始面貌,但他還是把那段歷史寫得有理有據。並且和當地流傳已久的各種民間活動有機的聯繫在一起,給讀者展示的是一個又一個紛呈多彩的趣味深長的故事 。

還有在戰國時期的吳國都城,許多人都誤認為是今天的蘇州,其實,在中國歷史舞台活躍了667年的古吳國,在姑蘇存在的時間僅僅只有20xx年。

憨仲還大量揭示了一些不為人知的歷史謎團,如,中國毛氏研究會認定,兩千多年後的一代偉人毛澤東就是毛遂的嫡傳裔孫。毛澤東是毛遂的第22世祖。

蒲姑,早已湮沒在歷史長河中。是憨仲用文字破解了一個千古之謎,圖解了“蒲姑城前春前草”這句俗話的含義。“煙樹淒淒古帝州,荒城故址至今留。”是啊,齊胡公走了,連同他苦心經營過的蒲姑城也走了,歷史上幾乎沒有任何記載。是憨仲來了,他在這座廢墟尋找、蒐集、查訪,把一個又一個美麗的民間故事連綴在一起……

那條幹涸的古澠水,也蘊藉著許多的故事,它涵蓋著孔子聽歌的精髓,寧戚飯牛的智慧,還承載著齊懿公的血腥、田單的驕傲,更有那晉人伐齊的恥辱、齊景公“有酒如澠”的霸氣,易牙“淄澠之辯”的超常之能……光陰如梭,滄海桑田。當古澠水又再現在《天齊高風》的文字里時,我們不能不為憨仲先生髮出由衷地讚嘆。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湮沒了黃城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五百春秋昭日月,滿地英雄盡風流。姜子牙、周文王、齊桓公、管仲、王莽、扁鵲,楚平王、秦始皇、魯仲連……他們一個個從《天齊高風》中走來,從遠古時代走來,走到讀者面前,從他們身上又引發出一個個通俗易懂的歷史典故:老馬識途、蟻穴知泉、周文王輦車、姜太公釣魚、王莽篡權、削足適履、平原君欲封魯仲連、管鮑之交……他們穿越時間的隧道,與憨仲一起談古論今,一起遊走天下,一起憂國憂民。

在《泱泱齊風》和《天齊高風》中,千年的文明之光在他筆下生花,稷下百家的思想在他字裡行間流淌。文集收錄了大量的異彩紛呈的民間故事,岐山臊子麵的來由,千手千眼佛的來由,分金橋的來由……兩個新娘的故事、東平陵城的傳說、荊軻刺秦王的故事、韓信的故事、毛遂埋娘的故事、毛遂之死的故事、身遭烹殺的酈食其、鑄劍高手干將的故事,曾子齧指痛心的故事……在許許多多關於齊文化歷史的敘述中,淄博毫無疑問是埋藏了無數傳奇故事的齊文化發源之地,凝聚了齊文化的精髓。一條河、一道溝、一冢墳、一座消失的村落和破敗的寺廟,都是祖宗留下的保護遺產,承載了意義非凡的中華民族古老的文化載體,憨仲擔當了齊文化的使者和代言人。

在中國漫長的古代歲月中,特別是七雄爭霸的戰國時期,遺留下來的古廟,古鎮,墳冢,烽火台,都已經檣櫓灰飛煙滅,想找到它的蜘蛛馬跡,談何容易,這是一個多么浩瀚的工程,是憨仲用雙肩扛起了這個重任。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憨仲先生所受的磨鍊只有上蒼知道,所吃的苦只有他自己清楚。正如他說:“這些再也不可複製的過去,成了我的珍藏,包括所有的酸、甜、苦、辣、鹹。”

前路漫漫踏歌行,心生雙翼待時飛。他用一雙顛簸的雙腳走著偉大的行程。一路上,天空吸引他亮翅飛翔,大海召喚他揚帆啟航,高山激勵他奮勇攀登,平原等待他信馬由疆。他尋覓鳳雛遺址,跪拜扁鵲之墓,他登衛都帝丘,聽齊女哭夫;他瞻齊望楚,在太陽下追尋夢想,在燈火闌珊處追憶往昔。其實成功,在沒有抵達之前,它是那么遙遠!許多人都是在九十步之後倒下的。九十步之後,每一步都比之前所有的步履更艱難。憨仲就是這樣一步步艱難地行走,他跨過了常人難以逾越的萬水千山,在現實與歷史的隧道里穿越時空。

“來了!我是憨仲,我是一個普通的公民作家,一個生長在齊國故都的兒子。”在登上泰山南天門的那一刻,他回眸,“先前的汗水早已經流乾,苦楚也已經飄散。陝北的寒冷,贛南的疲勞,冀北的饑渴,豫西的風霜,晉南的奔波,甘東的酷暑,還有那數不盡的舟車勞頓,都伴隨著經年釀製的瓊漿所散發出的醇香甘美,淡淡而去,成為歷史。”

反覆品讀憨仲先生這段話,禁不住感慨,你是千年歷史的佐證,你敲開了歷史之門,讓所有酣睡的靈魂甦醒。

作者:郝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