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育隨筆

高三學生馬上就要面臨高考了,他們的老師會如何教育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高三教育隨筆,一起來看看。

高三教育隨筆篇1:高三英語教學隨筆

一年又過去了,一屆高三學生又要畢業了,我心裡沉甸甸的,無法形容,看著一屆一屆的學生畢業有一點柳暗花明的欣慰,有時也有山窮水復疑無路的迷茫。在此反思自己,寫點認識,以促教學。

一、 高三學生學習英語的特點:

(一)、兩級分化日趨嚴重,學習興趣有待提高。

通過兩年的高中學習後,學生們在生理、心理、環境等各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個體差異逐漸增大,在英語學習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優等生能視英語學習為樂趣,通過學習獲取知識,提高認識,發展能力,並在課堂表現、課後作業、各種測試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從而更積極主動地學習,形成良性循環。後進生卻因為基礎知識不紮實,又缺乏正確的學習策略的指導,在課堂上聽不懂,課後練習無從下手,檢測中成績落後,於是屢屢受挫、自暴自棄,失去了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信心。

(二)缺乏有效自主學習的策略。

許多高三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不知道如何學習,往往是依賴於教師。“教什麼,學什麼”,很少能自主地設定目標,選擇學習策略,沒有辨別、篩選的能力,很難獨立掌握英語知識獲取英語技能,更談不上獨立順利地套用英語知識於實踐的能力。

二、高三英語複習教學中的困惑 :

大家都知道辭彙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因此,進入高三之後,都會有好幾輪的單元辭彙和高考辭彙的強化複習和檢測,占用課堂教學的很多時間,但面對新教材的辭彙量,學生機械枯燥地記憶單詞既增添學習負擔,又受到挫敗的打擊,教師們也感覺這樣反覆的背誦默寫收效甚微,而且還存在會拼不會用的現象。

每年高三都要花相當多的時間進行語法複習,但往往是費時多,收效微,在一輪複習完之後,有的學生對於語法知識的掌握還是很薄弱,學生中有的連基本的單詞都看不懂,更別說讓他們自己分析句子的脈絡。雖然近幾年的高考越來越淡化語法,我們學生的英語成績還是沒有很大的變化。

高三學生在經過一輪,二輪,三輪的複習後,理論上說學生應該既有紮實的基礎,又有運用的能力,可實際上有的學生英語實際水平還是沒有多少提高。很多教師都是不惜用大半年時間投入到“千題百練”之中,追求語法結構的完整性、系統性和覆蓋率,頻繁地進行對付高考題型的練習。讓師生都感到身心疲憊,但是教學的實際效果卻很差。

三、提高高三英語複習教學效益的幾點思考

(一)、應提升課堂效率,打造高效課堂。高三英語教學是一門精品工程。作為英語老師應反覆鑽研,一輪複習採用預習、展示、合作探究、點撥提升和鞏固提高五個環節來完成;其中學生合作探求最重要,老師應拋棄傳統“滿堂灌”思想大膽讓學生自己來完成學習任務。二三輪複習應採取感悟、反思、探討、點撥和總結五環節來完成英語複習提升工作。英語老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練習各種英語題型完成感悟過程;先不給答案讓學生根據已有知識進行反思分析,然後給出答案小組合作探討;疑難問題老師給予適時點撥,最後讓學生就知識薄弱環節進行總結體會達到鞏固之效果。

(二)、應採用休閒式教學,提升學生興趣。高三英語教學是快節奏、大容量和超強度訓練的過程。英語教師應多留出時間讓學生消化,不應為了趕進度不求效益;知識容量應適中,鞏固訓練題應精選精練,讓學生在快樂中體驗學習英語成功的喜悅。不應追求快、強調多而占用學生的休息時間呈現重負低效之惡果。

(三)、英語學科應重視聽、說、讀和寫四種基本技能。英語教學老師應注重這四種技能培養,主抓辭彙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和聽力教學。雖然最近幾年因為某些原因,英語沒有聽力考試,但聽是語言輸入的途徑,不應忽視,辭彙是英語學習的基礎;閱讀寫作是英語學習能力的要求。總之,應做到天天聽、天天讀、天天背誦和天天寫;如果這樣,英語成績才能提高。

(四)、注重學生德育教育,培養德才兼備人才。教師不僅僅是教書,而且肩負育人重擔。我們應從各方面關心學生,為他們成功奠基。作為教師應記住:“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應從各方面教育學生,肯定學生,鼓勵學生,不應諷刺挖苦學生。

總之,有效的高三英語教學應該是從實際出發,在教學方式上既不要死抱傳統的強調語言理論,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也不要盲目模仿、活而不實,一味趕時髦的運用新潮教學法。

高三教育隨筆篇2:高三語文教學隨筆

首先,語文學習成績與考試頻率、難度之間不存在正相關關係,而且無“質”的保障的“量”的疊加,並不能導致“質”的飛躍;另外,提升難度並不能穩固知識的基礎。因為學科特點決定了語文的教學,與理科類學科有天壤之別,其內容、要求、目的、運用方式、知識結構都要求教師注目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懂、悟、聯、用——即明白原理、理解體驗、聯繫聯想、遷移運用,而語文學習中,“懂”“悟”的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比擬的,是必須讓學生首先達到的目標,學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師可以代勞的,也不是通過考試就能辦到的。據此可見,當前高三語文教學最大的弊端在於教師將教學的重心誤投於頻繁的無休止的也將是無益的考查考試上了。其次,師生在頻繁的考查考試中,只得窮於應付,疲於奔命,由於學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積極準備,因此效益很差,必會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憊,也讓人悲觀失望。為什麼考試都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緊迫感呢?這是很多語文教師無奈的嘆息——這恰恰表明:那種津津樂道於並孜孜不倦於考試萬能的做法,已經走進了死胡同。

我以為教師的教學應該而且必須遵循學生心理需要的原則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獲得成績,主動學習;要達到這一目的,方法有兩個:一是降低考試難度,降低考試頻率;二是加強管理,積極引導,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由此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二、讓高三學生擁有成就感

高三學生學習語文缺乏成就感,與教學模式、教學重點、教師對學生的導向、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欲望、條件之間存在著因果關係。現在,已經到了思考以下問題並作出抉擇的時候了:①為什麼語文知識和考點都比較少,但學生還學不出色,教師還教得不滿意?②師生最需要的結果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們在追求結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霧中?③高考語文題總體難度不高,而我們的學生為什麼總是做得不盡如人意?

我們需要的結果學生獲取優良的成績,但偏多偏難偏怪的訓練正是學生獲取優良成績道路上的攔路虎。學生語文成績較差,從表面的邏輯推理得出的結論將簡單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學生“雙基”確實太差;其實,追根究底,語文學習不能令人滿意,是語文教學模式的落伍和誤導的必然惡果:偏多的訓練,取締的是學生必要的學習複習、消化吸收、補充整理鞏固;偏難的訓練,消耗的是師生的熱情和信念,給人以教師勞而無功,學生學無所成的錯覺。長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動力,增長的是失敗的情緒,弱化的是學生自學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學的質量,浪費的是寶貴的時間。

正確之舉是儘快降低語文訓練的難度,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學習的成效,而難度恰當的訓練同樣能讓人發現問題。在這樣的語文測試與訓練中。我們才有條件大膽地承認,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主流,問題是枝葉;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激情、興趣,穩固他們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於存在的問題的發現、思索、解決,有助於富有針對性地展開新的複習。

高三教育隨筆篇3:高三數學教學反思隨筆

數學學科考試的宗旨是;測試中學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像能力以及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三數學複習必須緊緊圍繞這一宗旨在複習知識、形成網路、培養能力、挖掘潛能上下工夫。

一、高三數學複習教學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重要性的認識明確,措施得力,但在複習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落實“三基”複習的時間不夠,第一輪複習時間安排偏緊,急於趕進度,試圖擠出更多時間進行解題訓練和綜合複習,造成基礎不實,知識點覆蓋面小,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識網路。二是基礎知識複習停留在再現複述階段。課堂上主要知識一掃而過,不願花費時間詳細複習,擔心多講知識,少講了題目,影響能力提高。造成基礎知識知其然,弱化甚至忽視知識複習“過程”教學,即複習基本概念、原理、定理、公式的形成、推導過程、相互聯繫和套用範圍。如複習橢圓定義,往往簡單複述一遍,如藉助下面問題進行判斷,平面內有動點P和定點 ,根據下列條件判斷P點的軌跡:(1)。則學生對橢圓定義的認識就會更加深刻。另外對各章節知識的整體性。綜合性、交叉性,指導學生梳理不夠,不能形成網路。重點知識如函式,不等式、數列、線面關係、圓錐曲線的複習不十分突出。從今年高考數學試題中可以看出,基礎知識紮實,許多高考試題如第1、 2、3、4、9、10、13、14、15題往往隨手“揀”來答案。三是把數學思想和方法的複習等同於解題訓練,認為只要多做題目,數學思想方法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忽視在複習基礎知識的同時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如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是自然數的一次函式,其幾何意義是點(n,an)在一條直線上,公差d為此直線的斜率, 隱含在等差數列中的函式方程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就由暗線變成了明線,發揮出靈魂作用。同樣,在解題訓練中,隱含在解題方法中的數學思想方法也未能有效地加以揭示,影響了例題教學作用的發揮。在專題複習中往往是講方法一帶而過;講題目貪多求難,忽視解題後的思想方法總結。

二、以能力立意,以考查邏輯思維能力為核心,全面考查各種能力是近幾年高考的方向,也是高三數學複習的方向,在複習過程中,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對學生的能力培養仍處在自發的形成階段,未上升為自覺的形成階段,教師缺乏培養能力的意識,學生缺少自我提高的自覺性,就事論事,認為“功到自然成”,大大減慢了能力提高的進程。二是缺乏課堂教學的能力複習目標,即使有目標也很含糊,或得不到落實,如複習函式性質,判斷函式單調性、奇偶性需要對給定函式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與概括,需要進行函式式的變形和數式運算,需要準確,清晰、有條理地表述,這些正是能力的具體化,需要教師自覺地對每節課進行精心設計,把能力目標細化為一系

列子目標,分解在每一節課的複習內容之中,便能力目標成為看得見、摸得著、抓得住、可操作的“實體”。三是能力培養的途徑方法還不具有系統性、可操作性和檢測性,數學能力的形成、發展與數學思想方法一樣,首先是通過知識的複習教學,特雖是通過揭示數學概念的內涵、外延、推導數學公式、定理、結論的過程得到培養和錘鍊的,因為概念形成過程,定理、公式、重要結論的推導過程具有經典性,推導方法具有示範性和指導性,結果經過千錘百鍊具有廣泛的應具性,對培養能力可謂事半功倍。必要的解題訓練也是培養數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但在高三複習中往往作為唯一途徑,且解題訓練貪多,求難,獵奇,唯恐題型不全、難度不夠,影響高考,課堂上就題解題,追求數量,缺乏歸納題型(如閱讀理解題,信息遷移題、探索題、套用題等),缺乏提煉通法,揭示規律(如尋求最佳解法、對問題進行引伸、轉換、概括、抽象、發現新結論)缺乏解後反思,舉一反三。提高能力的過程是漸近的螺鏇式上升的過程,在複習過程中往往無視規律,不講方法,急功近利,一點就過,以練代講,以習題代知識,結果適得其反。也違背了通過解題訓練提高能力的初衷。

三、高三數學複習的目標是高考,作為高三數學教師在本屆複習教學中深感以下不足:

一是研究高考的基本規律不夠,對高考的性質、高考試題的特點、歷屆高考試題及考試說明對高三複習的導向作用等等研究不夠,具有盲目性。二是研究學生參加高考的心理、生理變化規律不夠,考試中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預測不全面,如五月份則以強調回歸書本,回歸基礎,查漏補缺,忽視限時適度練習。學生手生,到臨考前和考試時找不到解題感覺,進入不了狀態,解題速度也提不上去,正確率人大降低,直接影響了考試水平的發揮。三是指導學生的考試方法不夠,進入高三,學生不知考過多少次,但真正的考試只有一次,可謂“一錘定音”,至關重要,但它是建立在其它各次考試的成功因素和失誤,掌握每次考試的基本方法和失誤,掌握每次考試的基本方法和規律,養成良好的考試習慣,必將有利於在高考中發揮應有的水平。四是高三數學複習必須以科學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的發展規律,教學理念先進,複習方法科學,在複習過程中我們意識到:一是學生的主體性學習地位尚未完全確定,學生知識網路的形成、解題能力的提高必須建立在學生自己建構的基礎上,必須始終不諭地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主動思考,只有當主體的思維活動作用於數學問題中,解屈能力才可能自覺地,迅速地得到提高。二是在複習知識與提高能力的過程缺乏“庫特·費舍”理論指導,美國心理學家“庫特·費舍”指出“知識是在人類活動中通過特環方式形成的,最佳的知識與能力往往是在不斷再現的特環中產生的,在不同的階段常以突發性表現山米,人的大腦具有極大的可塑性,大腦在前一個循環中的缺陷可以在下一個循環中得到彌補”。

高三數學複習強調若於次循環尤為重要,在第一輪複習中往往想把知識一步講到位,把複習難度一直提高到高考試題難度,結果往往出現高考題型教師講過,但多數學生仍做不出的現象。三是研究“高考考試說明”,歷年高考試題解答及評分標準,高考試題評價報告學習研究不夠。“考試說明”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與針對性,歷年考試題是高三複習的典型範例,解答及評分標準是提高解題能力獲得高分的有力武器,試題評價報告是借鑑上一年試題成功的方面,指導下年複習的“良方”。缺少理論指導的複習是盲目蠻幹,必然事倍功半。四是研究高考數學課堂複習模式不夠,往往是數學模式單調,一講到底,或一練到底,評講報答案,缺少創新,學生感到枯燥無味,缺乏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