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散文隨筆節選《旅途隨筆》6篇

他能夠倔強!他能夠恨!他能夠用自己的兩隻手舉起生活的擔子,不害伯,不悲哀。他能夠做別的生在富裕的環境裡的小孩所不能夠做的事情,而且有著他們所不敢有的思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巴金散文隨筆節選:《旅途隨筆》,希望大家喜歡。

巴金散文隨筆節選 《旅途隨筆》一個車夫1

這些時候我住在朋友方的家裡。

有一天我們吃過晚飯,雨已經住了,天空漸慚地開朗起來。傍晚的空氣很涼爽。方提議到公園去。

我們匆匆跳上兩部洋車,讓車夫拉起走了。

我在車上坐定了,用安閒的眼光看車夫。我不覺吃了一驚。在我的眼前晃動著一個瘦小的背影。我的眼睛沒有錯。拉車的是一個小孩,我估計他的年紀還不到十四。

“小孩兒,你今年多少歲?”我問道。

“十五歲!”他很勇敢、很驕傲地回答,仿佛十五歲就達到成人的年齡了。他拉起車子向前飛跑。他全身都是勁。

“你拉車多久了?”我繼續問他。

“半年多了。”小孩依舊驕傲地回答。

“你一天拉得到多少錢?”

“還了車租剩得下二十吊錢!”

我知道二十吊錢就是四角錢。

“二十吊錢,一個小孩兒,真不易!”拉著方的車子的中年車夫在旁邊發出讚嘆了。

“二十吊錢,你一家人夠用?你家裡有些什麼人?”方聽見小孩的答話,也感到興趣了,便這樣地問了一句。

這一次小孩卻不作聲了,仿佛沒有聽見方的話似的。

“你有父親嗎?”方並不介意,繼續發問道。

“沒有!”他很快地答道,

“母親呢?”

“沒有!”他短短地回答,聲音似乎很堅決,然而跟先前的顯然不同了。

“我有個妹子,”他好像實在忍不住了,不等我們問他,就自己說出來,“他把我妹子賣掉了。”

我一聽這話馬上就明白這個“他”字指的是什麼人。我知道這個小孩的身世一定很悲慘。我說:“那么你父親還在——”

小孩不管我的話,只顧自己說下去:“他抽白面,把我娘趕走了,妹子賣掉了,他一個人跑了。”

“有這么狠的父親!”中年車夫慨嘆地說了。以後他又問小孩:“你父親來看過你嗎?”

“沒有,他不敢來!”小孩堅決地回答。雖是短短的幾個字,裡面含的怨氣卻很重。

我看不見那個小孩的臉,不知道他臉上的表情,但是從他剛才的話里,我知道對於他另外有一個世界存在。沒有家,沒有愛,沒有溫暖,只有一根生活的鞭子在趕他。然而他能夠倔強!他能夠恨!他能夠用自己的兩隻手舉起生活的擔子,不害伯,不悲哀。他能夠做別的生在富裕的環境裡的小孩所不能夠做的事情,而且有著他們所不敢有的思想。

生活畢竟是一個烘爐。它能夠鍛鍊出這樣倔強的孩子來。甚至人世間最慘痛的遭遇也打不倒他。

就在這個時候,車子到了公園的後門。我們下了車,付了車錢。我借著燈光看小孩的臉。出乎我意料之外,它完全是一張平凡的臉,圓圓的,沒有一點特徵。但是當我的眼光無意地觸到他的眼光時,我就大大地吃驚了。這個世界裡存在著的一切,在他的眼裡都是不存在的。在那一對眼睛裡,我找不到承認任何權威的表示。我從沒有見過這么驕傲、這么倔強、這么堅定的眼光。

我們買了票走進公園,我還回過頭去看小孩,他正拉著一個新的乘客昂起頭跑開了。

巴金散文2:鳥的天堂

我們在陳的國小校里吃了晚飯。熱氣已經退了。太陽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在山頭,在樹梢。

"我們划船去!"陳提議說。我們正站在學校門前池子旁邊看山景。

"好,"別的朋友高興地接口說。

我們走過一段石子路,很快地就到了河邊。那裡有-個茅草搭的水閣。穿過水閣,在河邊兩棵大樹下我們找到了幾隻小船。

我們陸續跳在一隻船上。一個朋友解開繩子,拿起竹竿一撥,船緩緩地動了,向河中間流去。

三個朋友划著船,我和葉坐在船中望四周的景致。

遠遠地一座塔聳立在山坡上,許多綠樹擁抱著它。在這附近很少有那樣的塔,那裡就是朋友葉的家鄉。

河面很寬,白茫茫的水上沒有波浪。船平靜地在水面流動。三隻槳有規律地在水裡撥動。

在一個地方河面變窄了。一簇簇的綠葉伸到水面來。樹葉綠得可愛。這是許多棵茂盛的榕樹,但是我看不出樹幹在什麼地方。

我說許多棵榕樹的時候,我的錯誤馬上就給朋友們糾正了,一個朋友說那裡只有一棵榕樹,另一個朋友說那裡的榕樹是兩棵。我見過不少的大榕樹,但是像這樣大的榕樹我卻是第一次看見。

我們的船漸漸地逼近榕樹了。我有了機會看見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樹,有著數不清的椏枝,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一直垂到地上,進了泥土裡。一部分的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棵大樹躺在水上一樣。

現在正是枝葉繁茂的時節(樹上已經結了小小的果子,而且有許多落下來了。)這棵榕樹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覽給我們看。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翠綠的顏色明亮地在我們的眼前閃耀,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船在樹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濕,我們沒有上去。朋友說這裡是"鳥的天堂",有許多隻鳥在這棵樹上做窩,農民不許人捉它們。我仿佛聽見幾隻鳥撲翅的聲音,但是等到我的眼睛注意地看那裡時,我卻看不見一隻鳥的影子。只有無數的樹根立在地上,像許多根木樁。地是濕的,大概漲潮時河水常常衝上岸去。"鳥的天堂"里沒有一隻鳥,我這樣想道。船開了。一個朋友撥著船,緩緩地流到河中間去。

在河邊田畔的小徑里有幾棵荔枝樹。綠葉叢中垂著累累的紅色果子。我們的船就往那裡流去。一個朋友拿起槳把船撥進一條小溝。在小徑旁邊,船停住了,我們都跳上了岸。

兩個朋友很快地爬到樹上去,從樹上拋下幾枝帶葉的荔枝,我同陳和葉三個人站在樹下接。等到他們下地以後,我們大家一面吃荔枝,一面走回船上去。

第二天我們划著船到葉的家鄉去,就是那個有山有塔的地方。從陳的國小校出發,我們又經過那個"鳥的天堂"。

這一次是在早晨,陽光照在水面上,也照在樹梢。一切都顯得非常明亮。我們的船也在樹下泊了片刻。

起初四周非常清靜。後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朋友陳把手一拍,我們便看見一隻大鳥飛起來,接著又看見第二隻,第三隻。我們繼續拍掌。很快地這個樹林變得很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我注意地看。我的眼睛真是應接不暇,看清楚這隻,又看漏了那隻,看見了那隻,第三隻又飛走了。一隻畫眉飛了出來,給我們的拍掌聲一驚,又飛進樹林,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唱著,它的歌聲真好聽。

"走吧,"葉催我道。

小船向著高塔下面的鄉村流去的時候,我還回過頭去看留在後面的茂盛的榕樹。我有一點的留戀的心情。昨天我的眼睛騙了我。"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1933的6月在廣州

選自《旅途隨筆》

巴金散文3:保護動物

孔誕方過,動物節又來了。這是世界的節日,它的意義似乎要廣大一點。中國人喜趨時髦,自然不肯放棄機會開一 個宣傳會來湊趣。

保護動物這意思也許不錯,而且既有各文明國家倡之在先,我們如今來附驥尾,也不失文明古國的面子。這至少也是一種點綴。

但是倘使我們把眼睛放開一點,看一看中國的情形,我們就會不禁啞然地失笑了。那些提倡保護動物的人眼光似乎小了一點,他們只看得見小小的動物,卻忘記了更大的人類,他們甚至連自己也忘掉了。在我們這裡,再放大一點說,在世界裡,人還沒有得到什麼安全的保障。到處都展現著人被虐待,人被宰割的事實,何曾見有什麼慈善心腸的人出來發起一個保護人的團體呢?雖然也曾有過什麼人權保障協會,但也只是曇花一現,僥倖存在的也做不出事情來。

以不能夠保護自己的人如今卻來提倡保護動物,這豈不是很可笑的事情么?所以對於那宣傳大會的工作,我認為不是捨本逐末,就是裝飾門面。此外再沒有別的意義了。

巴金散文4:繁星

我愛月夜,但我也愛星天。從前在家鄉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裡納涼的時候,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著星天,我就會忘記一切,仿佛回到了母親的懷裡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後門,每晚我打開後門,便看見一個靜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園,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藍天。星光在我們的肉眼裡雖然微小,然而它使我們覺得光明無處不在。那時候我正在讀一些關於天文學的書,也認得一些星星,好像它們就是我的朋友,它們常常在和我談話一樣。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對,我把它們認得很熟了。我躺在艙面上,仰望天空。深藍色的天空里懸著無數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動,星也在動,它們是這樣低,真是搖搖欲墜呢!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這時我忘記了一切。在星的懷抱中我微笑著,我沉睡著。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在睡在母親的懷裡了。

有一夜,那個在哥倫波上船的英國人指給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著:那四顆明亮的星是頭,下面的幾顆是身子,這幾顆是手,那幾顆是腿和腳,還有三顆星算是腰帶。經他這一番指點,我果然看清楚了那個天上的巨人。看,那個巨人還在跑呢!

1920xx年1月

巴金散文5:桂林的受難

在桂林我住在灕江的東岸。這是那位年長朋友的寄寓。我受到他的好心的款待。他使我住在這裡不像一個客人。於是我漸漸地愛起這個小小的"家"來。我愛木板的小房間,我愛鏤花的糊紙窗戶,我愛生滿青苔的天井,我愛後面那個可以做馬廄的院子。我常常打開後門走出去,跨進菜園,只看見一片綠色,七星岩屏障似地立在前面。七星岩是最好的防空洞,最安全的避難所。每次要聽見了緊急警報,我們才從後門走出菜園向七星岩走去。我們常常在中途田野間停下來,坐在樹下,聽見轟炸機發出"孔隆"、"孔隆"的聲音在我們的頭上飛過,也聽見炸彈爆炸時的巨響。於是我們看見塵土或者黑煙同黃煙一股一股地冒上來。

我們躲警報,有時去月牙山,有時去七星岩。站在那兩個地方的洞口,我們看得更清楚,而且覺得更安全。去年十一月三十日桂林市區第一次被敵機大轟炸(在這以前還被炸過一次,省政府圖書館門前落下一顆彈,然而並無損失),那時我們許多人在月牙山上,第二次大轟炸時我和另外幾個人又在月牙山,這次還吃了素麵。但以後月牙山就作了縣政府辦公的地方,禁止閒人遊覽了。

七星岩洞裡據說可以容一兩萬人。山頂即使落一百顆炸彈,洞內也不會有什麼損傷。所以避難者都喜歡到這個洞躲警報。但是人一進洞,常常會讓警察趕到裡面去,不許久站在洞口妨礙別人進出。人進到裡面,會覺得快要透不過氣,而且非等警報解除休想走出洞去。其實縱使警報解除,洞口也會被人山人海堵塞。要搶先出去,也得費力費時。所以我們不喜歡常去七星岩。

在桂林人不大喜歡看見晴天。晴天的一青無際的藍空和溫暖明亮的陽光雖然使人想笑,想唱歌,想活動。但是悽厲的警報聲會給人帶走一切。在桂林人比在廣州更害怕警報。

我看見同住在這個大院裡的幾份人家,像做日課似地每天躲警報,覺得奇怪。他們在天剛剛發白時就起身洗臉做飯。吃過飯大家收拾衣物,把被褥箱籠配上兩擔,挑在肩上,從容地到山洞裡去。他們會在洞裡坐到下午一點鐘。

倘使這天沒有警報,他們挑著擔子或者抱著包袱負著小孩回來時,便會發出怨言,責怪自己膽小。有一次我們那箇中年女傭在廚房裡嘆息地對我說:"躲警報也很苦。"我便問她:為什麼不等發警報時再去躲。她說,她聽見警報,腿就軟了,跑都跑不動。的確有一兩次在陰天她沒有早去山洞,後來聽見發警報,她那種狼狽的樣子,叫人看見覺得可憐又可笑。

我初到桂林時,這個城市還是十分完整的。傍晚我常常在那幾條整齊的馬路上散步。過一些日子,我聽見了警報,後來我聽見了緊急警報。又過一些日子我聽見了炸彈爆炸的聲音。以後我看見大火。我親眼看見桂林市區的房屋有一半變成了廢墟。幾條整齊馬路的兩旁大都剩下斷壁頹垣。人在那些牆壁上繪著反對轟炸的圖畫,寫著抵抗侵略的標語。

我帶著一顆憎恨的心目擊了桂林的每一次受難。我看見炸彈怎樣毀壞房屋,我看見燒夷彈怎樣發火,我看見風怎樣助長火勢使兩三股濃煙合在一起。在月牙山上我看見半個天空的黑煙,火光籠罩了整個桂林城。黑煙中閃動著紅光,紅的風,紅的巨舌。十二月二十九日的大火從下午一直燃燒到深夜。連城門都落下來木柴似地在燒燒。城牆邊不可計數的布匹燒透了,紅亮亮地映在我的眼裡像一束一束的草紙。那裡也許是什麼布廠的貨棧吧。

每次解除警報以後,我便跨過浮橋從水東門進城去看災區。第一次在中山公園內拾到幾塊小的彈片;第二次去得晚了,是被炸後的第二天,我只看見一片焦土。自然還有幾堵搖搖欲墜的斷牆勉強立在瓦礫堆中。然而它們說不出被殘害的經過來。在某一處我看見幾輛燒毀了的汽車:紅色的車皮大部分變成了黑黃色,而且凹下去,失掉了本來的形態。這些可憐的殘廢者在受夠了侮辱以後,也不會發出一聲訴冤的哀號。忽然在一輛汽車的旁邊,我遠遠地看見一個人躺在地上。我走近了那個地方,才看清楚那不是人,也不是影子。那是衣服,是皮,是血肉,還有頭髮粘在地上和衣服上。我聽見了那個可憐的人的故事。他是一個修理汽車的工人,警報來了,他沒有走開,仍舊做他的工作。炸彈落下來,房屋焚毀,他也給燒死在地上。後來救護隊搬開他的屍體,但是衣服和血肉粘在地上,一層皮和屍體分離,揭不走了。

第三次大轟炸發生在下午一點多鐘。這是出人意外的事。以前發警報的時間總是在上午。警報發出,悽厲的汽笛聲震驚了全市,市民狼狽逃難的情形,可想而知。我們仍舊等著聽見緊急警報才出門。我們走進菜園,看見人們挑著行李、抱著包袱、背負小孩向七星岩那面張惶地跑去。我們剛走出菜園,打算從木橋到七星岩去。突然聽見人們驚恐地叫起來,"飛機!"飛機!"一些人拋下擔子往矮樹叢中亂跑,一些人屏住呼吸伏在地上。我覺得奇怪。我仔細一聽,果然有機聲。但這不是轟炸機的聲音。我仰頭去看,一架飛機從後面飛來,掠過我們的頭上,往七星岩那面飛走了。這是我們自己的飛機。騷動平息了。人們繼續往七星岩前進。我這時不想去山洞了,就往左邊的斜坡走,打算在樹下揀一個地方坐著休息。地方還沒有選好,飛機聲又響了。這次來的是轟炸機,而且不是我們的。人們散開來,躲在各處的樹下。他們來不及走到山洞了。十八架飛機在空小盤鏇一轉,於是擲下一批炸彈,匆匆忙忙地飛走了。這次敵機來得快,也去得快。文昌門內起了大火。炸死了一些人,其中有一位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青年音樂家。

第四次的大轟炸應該是最厲害的一次了,我要另寫一篇《桂林的微雨》來說明。在那天我看見了一個城市的大火。火頭七八處,從下午燃燒到深夜,也許還到第二天早晨。警報解除後,我有兩個朋友,為了搶救自己的衣物,被包圍在濃焰中,幾乎迷了路燒死在火堆里。這一天風特別大,風把火頭吹過馬路。桂西路崇德書店的火便是從對面來的。那三個年輕的職員已經把書搬到了馬路中間。但是風偏偏把火先吹到這批書上。最初做了燃料的還是搬出來的書。不過另一部分書搬到了較遠的地方,便沒有受到損害。

就在這一天(我永不能忘記的十二月二十九日!),警報解除後將近一小時,我站在桂西路口,看見人們忽然因為一個無根的謠言瘋狂地跑起來。人們說警報來了。我沒有聽見汽笛聲。人們又說電廠被炸毀了,發不出警報。我不大相信這時會再來飛機。但是在這種情形里誰也沒有停腳的餘裕。我也跟著人亂跑,打算跑出城去。我們快到水東門時,前面的人讓一個穿制服的軍官攔住了,那個人拿著手槍站在路中間,厲聲責斥那些驚呼警報張惶奔跑的人,說這時並沒有警報,叫大家不要驚惶。眾人才停止腳步。倘使沒有這個人來攔阻一下,那天的情形恐將是不堪構想的了。後來在另一條街上當場槍決了一個造謠和趁火打劫的人。

以後還有第五次、第六次的轟炸。……關於轟炸我真可以告訴你們許多事情。但是我不想再寫下去了。從以上簡單的報告裡,你們也可以了解這個城市的受難的情形,從這個城市你們會想到其他許多中國的城市。它們全在受難。不過它們咬緊牙關在受難,它們是不會屈服的。在那些城市的面貌上我看不見一點陰影。在那些地方我過的並不是悲觀絕望的日子。甚至在它們的受難中我還看見中國城市的歡笑。中國的城市是炸不怕的。我將來再告訴你們桂林的歡笑。的確,我想寫一本書來記錄中國的城市的歡笑。

1939年1月中旬在桂林

選自《旅途通訊》

巴金散文6:做一個戰士

一個年輕的朋友寫信問我:"應該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回答他:"做一個戰士。"

另一個朋友問我:"怎樣對付生活?"我仍舊答道,"做一個戰士。"

《戰士頌》的作者曾經寫過這樣的話:

我激盪在這綿綿不息、滂沱四方的生命洪流中,我就應該追逐這洪流,而且追過它,自己去造更廣、更深的洪流。

我如果是一盞燈,這燈的用處便是照徹那多量的黑暗。我如果是海潮,便要鼓起波濤去洗滌海邊一切陳腐的積物。

這一段話很恰當地寫出了戰士的心情。

在這個時代,戰士是最需要的。但是這樣的戰士並不一定要持槍上戰場。他的武器也不一定是槍彈。他的武器還可以是知識、信仰和堅強的意志。他並不一定要流仇敵的血,卻能更有把握地致敵人的死命。

戰士是永遠追求光明的。他並不躺在晴空下享受陽光,卻在暗夜裡燃起火炬,給人們照亮道路,使他們走向黎明。驅散黑暗,這是戰士的任務。他不躲避黑暗,卻要面對黑暗,跟躲藏在陰影里的魑魅、魍魎搏鬥。他要消滅它們而取得光明。戰士是不知道妥協的。他得不到光明便不會停止戰鬥。

戰士是永遠年輕的。他不猶豫,不休息。他深入人叢中,找尋蒼蠅、毒蚊等等危害人類的東西。他不斷地攻擊它們,不肯與它們共同生存在一個天空下面。對於戰士,生活就是不停的戰鬥。他不是取得光明而生存,便是帶著滿身傷疤而死去。在戰鬥中力量只有增長,信仰只有加強。在戰鬥中給戰士指路的是"未來","未來"給人以希望和鼓舞。戰士永遠不會失去青春的活力。

戰士是不知道灰心與絕望的。他甚至在失敗的廢墟上,還要堆起破碎的磚石重建九級寶塔。任何打擊都不能擊破戰士的意志。只有在死的時候他才閉上眼睛。

戰士是不知道畏縮的。他的腳步很堅定。他看定目標,便一直向前走去。他不怕被絆腳石摔倒,沒有一種障礙能使他改變心思。假象絕不能迷住戰士的眼睛,支配戰士的行動的是信仰。他能夠忍受一切艱難、痛苦,而達到他所選定的目標。除非他死,人不能使他放棄工作。

這便是我們現在需要的戰士。這樣的戰士並不一定具有超人的能力。他是一個平凡的人。每個人都可以做戰士,只要他有決心。所以我用"做一個戰士"的話來激勵那些在彷徨、苦悶中的年輕朋友。

1938年7月16日在上海

選自《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