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描寫校園的隨筆:利辛二中印象

:利辛二中原名閆集中學,始建於1970年,它給作者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閱讀《利辛二中印象》這篇文章了解一下吧!

20xx年2月26日,組織安排我到利辛二中任工會主席,這才使我有緣每天走進二中,認識二中,進而了解二中。

二中給我的初次印象是古老年輕、大氣雄渾、和諧親切、管理有序。

二中給我的印象古老年輕。

說她古老,是因為利辛二中原名閆集中學,始建於1970年,位於閆集公社,1972年遷至縣城人民路與文州路交匯處,改名為城北中學。1975年招國中部1個班,高中部5個班,學生約300人,成為全日制完全中學建制,1980年更名為利辛第二中學,成為全縣6所完中之一。

利辛二中原校區占地30畝,校園狹小,周邊環境複雜,後建有教學樓三座,教室十分緊缺,校園面積狹小嚴重製約了利辛二中的發展,20xx年以後,國中部不得不校外租房辦學。20xx年,縣委縣政府決定投資1.1億元為利辛二中興建新校區。新校區坐落在縣城北部永興路,占地227畝,總建築面積 55000平方米,20xx年6月新校區建成並交付使用後,初高中分離,新校區供高中部使用,更名為利辛高級中學,老校區為國中部,仍用原名利辛第二中學,簡稱利辛二中,至此利辛二中成為一所標準化國中。

說她年輕,是因為她現在的校址是原陽光學校。20xx年學校迎來了學校發展史上的重大發展機遇,原民辦陽光學校,因管理理念與縣情不符,生源嚴重不足,致使大量資源閒置,縣委政府考慮到二中發展的潛力,老校區將來仍難以滿足需要,於是出資8000萬元收購下陽光學校交給二中管理,實現了兩校優勢資源的整合。同年8月份學校遷入建設北路原陽光學校辦公,老校區轉給二小使用。

二中給我的印象大氣雄渾。

她東與高級中學毗鄰,北接金龍國際商貿城,西臨利辛義烏小商品城,南面是江南名郡、東方名城等居民小區群。一幢幢高樓林立,寬闊的馬路縱橫交錯,交通便利,便於師生出行。

說她大氣雄渾,也只是相對而言,在利辛縣國中學校里,二中的規模應該是宏大的,這一點一點也不算誇張。利辛二中占地156畝,建築面積34395平方米,可容納在校生6000餘人。

二中氣勢宏偉的教學樓遠遠就能清晰可見,5幢具有歐式建築風格的學生宿舍樓矗立在學校的西北角,東北角標準的塑膠運動場和籃球場是學生活動健身的好去處,簡樸大方的東西大門給師生出行提供了方便。布局錯略有致,四季煥發生機的綠化帶,景色宜人,令人心曠神怡,如入仙境一般。

二中綜合樓前的台階,大氣,我喜歡,它寓意師生的進步如石階一樣,一級比一級高,如果沒有台階,誰也上不了二樓。學生每天的點滴進步,老師都要美點尋蹤,努力發現,點燃他們的激情,鼓舞激勵他們只爭朝夕,拼搏向上。

二中給我的印象和諧親切。

說到和諧親切,我的感觸就更深了。上周三我來二中上班,學校領導對我那么尊重、關心,噓寒問暖、關懷備至。老師見到我主動打招呼問好,介紹彼此,讓我不勝感激之至,倍感親切。會上學校領導和中層領導的表態發言更讓我感到二中班子的團結、和諧。

剛到二中那幾天,陰雨連綿,我每天都騎著腳踏車,手打雨傘到學校。我的衣服都被雨水淋濕了,鞋上甩的、身上濺的都是泥水,我想這是上天在考驗我,勞我筋骨,苦我意志。

我每天來到辦公室,先沏上一杯絞股藍茶,甜甜的,既解渴潤喉,又能提神,過著猶如神仙般的生活,我感到好放鬆,好放鬆,以前我那敢奢望有如此的閒情雅致?

這盒絞股藍茶是我侄子過年從外地帶給我喝的,來二中前我沒有喝它,因為我以為是茶葉。我侄子每年回家過年都給我帶茶葉,我不太喜歡喝茶葉,它沒有喝白開水來的爽快,一來要慢慢喝,稍不留神茶葉就會溜進嘴裡;二來好忘了將喝過的茶葉倒掉,嫌太麻煩,沒有養成白領紳士的生活習慣。調到二中後,我就想起了侄子給我帶的“茶葉”,我取下一看,原來是絞股藍茶,因為好奇,原來從來就沒有喝過,於是我就帶到了二中喝。

絞股藍其實就是天堂草,又叫做福音草。絞股藍茶對人體有很好的益處,其含有的很多營養元素,具有保健功能,可補氣健脾、延年益壽、養心安神、排除毒素、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抗過敏、抗腫瘤、保護肝臟等;絞股藍泡水喝還有潤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作用;可以用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胃腸炎等疾病。其營養價值豐富,具有絕佳的藥用功效和食療功效,被譽為“南方人參”。

這些年,我只顧忙於工作,中午沒有養成午休的習慣,每天都有處理不完的瑣事,有時為了一件小事,看似很簡單,其實真的不複雜,被人為的搞的撲朔迷離,讓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犧牲了我多少腦細胞才柳暗花明將小事處理好。其實世上本沒有複雜的事,攪合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複雜的事。

每天沏杯茶,看看書,翻翻報紙,練練字,打打桌球,跑跑步,到健身房熱熱身,醒醒腦,也不失為人生之快事。然更讓我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又有緣結識了那么多新的老師和學生,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很多,讓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二中的和諧親切。

其實,人生就是一種經歷,閱歷越多,對生活的感悟越深刻,收穫也會和別人不同。我經歷了5個單位,我的感悟是感恩社會、感恩生活、感恩他人、感恩自然。我非常感謝我的同事和我所接觸過的人,無論他們的人品修養如何,能力大小,敬業態度如何,我都要感謝他們,捧著一顆感恩的心。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就得不到鍛鍊,吸取不了教訓,總結不了經驗,受不了啟發。我的成長需要他們的呵護、教誨,甚至嘲笑、打壓……我非常感謝曾經“折磨”過我的人,是他們讓我變得成熟、低調,平淡的看世界,陽光的過日子;是他們讓我真切地感悟到了人世間的真善美,假惡醜。

我每天6:30起床,7:00吃早餐,7:30騎著腳踏車去上班。一邊騎車,一邊看兩邊的風景,哼著小曲,沐著晨風,迎著匆匆過往的陌生路人,心中有種別樣的滋味,只因為“相看兩不厭”。我騎腳踏車到學校大約需要20分鐘,如果步行的話,大約需要40分鐘,那要看是快,還是慢了。

每天上午第二節課後是學校大課間活動,我只要有時間都會去跑步,五六千學生,聲勢浩大,在激昂的樂曲聲中跑的整齊有序,班主任老師陪跑,就像魏書生老師說的那樣:用公家的時間鍛鍊自己的身體,兩全其美的事何樂而不為呢?每天隨著人流跑上幾圈,周身熱乎乎的,好像有使不完的勁,豈不美哉!我仿佛又回到了當班主任那十幾年帶學生跑步的情景中了。

二中給我的印象管理有序。

說到管理有序,給我的感覺確實如此。我來到二中後,學校後勤人員就開始給我整理辦公室,整改線路、安裝插座、調試日光燈;接著布網線、電話線,安裝電腦、複印機、電話;配齊了辦公室用品和衛生工具,我開始打掃衛生,門窗、辦公桌、寫字桌、檔案櫃、地面從上到下、從裡到外、從左到右都抹洗的一塵不染。

第一天學校就幫我加入了飛信群,手機也入了學校的小網,確保了信息的暢通。上午8點後,學校工作人員送到我辦公室一瓶開水,告訴我每天上午八點後各辦公室送開水,下午4點半後將茶瓶取走。教育是有溫度的,我感覺學校做的真暖心。

第二天上午8點後,學校辦公室又送來了《安徽日報》、《安徽工人日報》、《亳州晚報》等報紙,拓寬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精神生活,使我每天都能接觸到新的資訊信息。

學校每天固定時間都有值日學生打掃衛生,地面拖的像鏡子一樣,班級桌凳整齊、窗明几淨,廁所乾淨衛生。東西大門進出都有保全值守,外來人員必須登記方可進入。學校東西大門內各有一塊醒目的標語牌,上面溫馨提示:校內禁止騎車,老師做好表率,提醒師生,規範行為,安全出行。大家都知道,一個人習慣的養成靠每天的堅持,靠堅強的意志,靠自覺模範的遵守。學生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老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垂範;領導要求下屬做到的,自己要帶頭執行。

學校每周排有值日表,除學校領導班子帶班、中層班子值班外,學校安全辦也排有值班表,雙線並進,確保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和師生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安全。

學校的常規工作管理有序,學校制度、計畫、行事曆、課程表都科學規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學雷鋒、植樹、“三八”節、中考百日誓師動員大會、月考等工作開展的紮實、有序、有效。

這就是二中給我的初次印象:古老年輕、大氣雄渾、和諧親切、管理有序。

作者:陳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