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傳讀書隨筆

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家。那讀了他的傳後怎么寫隨筆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貝多芬傳讀書隨筆,希望你有所收穫。

貝多芬傳讀書隨筆篇一

“我願證明,誰若行為高尚、善良,必同樣能承受苦難。”這是貝多芬的一句名言佳句。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是個難忘的日子,這一天貝多芬在風狂雨驟,暴風雪中,在電閃雷鳴中,離開了人世。多少人已歌頌過他偉大的藝術,可他豈止是音樂家中的驕傲,他更是近代藝術最英勇的力量,他對於那些在苦難中奮鬥的人來說,他是最偉大最可信賴的朋友。

我知道他給人類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財富,他的《月光奏鳴曲》、《英雄交響樂》、《熱情奏鳴曲》、《田園交響樂》等偉大的作品令人聽了無不為之動容。但是當我讀了《貝多芬傳》後,對他有了較深的了解。他是德國作曲家,被公認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他光輝的一生,以大眾歡樂為生命最高歡樂的崇高精神境界,讀了之後為之感動。他的童年飽含辛酸,他不曾享受家庭溫暖,從一開始,人生對他來說就像一次殘酷的戰爭。他是一位作曲家,但是他的作品大都是在失去聽覺後寫的。到了晚年,他把一根木棒的一端插進鋼琴的音箱,另一端則用牙咬著,作曲時就用這種方法來聽。他的痛苦的情緒都流露在他的作品裡。即便在這痛苦的深淵中,他依然歌頌著“歡樂”。《歡樂頌》這首歌曲我很早就喜歡唱,但的確不知道他是在怎樣的狀態下完成的作品。這首歌曲是一種征服,是一場對痛苦的鬥爭,但是當全人類聽過之後就會向空中伸出臂膀,飛撲向前,將歡樂緊緊地擁入懷中。他一生與命運抗爭,他是一股自然的力量。一個異常不幸的人,殘疾、貧困、孤獨,世界未曾給過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奉獻給全世界!他用苦難鑄造了歡樂。

今天,當我對這位名人有了更深的了解時,怎能不為他的精神所折服!人的一生是不平坦的,總有許多挫折與之相伴,但與他的痛苦相比,我們的挫折又算得了什麼呢?“惟其痛苦,才有歡樂。”這句話,我會牢記在心。

貝多芬傳讀書隨筆篇二

《貝多芬傳》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蘭《名人傳》中的一部傳記。它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還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部傳記中,羅曼羅蘭著力刻畫了貝多芬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從貝多芬身上,我們能學到了許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全名叫“路德維希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一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接著,又拜海頓為師。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初次嘗到成功的甜蜜的時候,痛苦又一次降臨。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著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著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人們在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臉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從那目光里人們又可以看到他悲慘的命運。之後的歲月里,性格過於自由暴躁的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愛情的否絕。在遭受這些肉體痛苦之時,貝多芬又必須承受著另一種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等。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儘管此,但他從未放棄過音樂。要知道面對這么大的困難,貝多芬卻毫不動搖,這需要用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癒,他渴求愛情,他充滿著希望。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為名人。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本書的作者羅曼蘭告訴我們一些道理:只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努力向前。同時,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貝多芬傳讀書隨筆篇三

貝多芬,一個一點兒也不陌生的人名,但事實上,我是前陣子才真正地接觸到他。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把我帶到貝多芬的世界。

在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貝多芬出生在德國波昂一所破舊簡陋房子的小閣樓上。從一開始,人生對他來說就像一次殘酷的戰爭。他的父親是個不求上進、嗜酒如命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個女僕,一個廚師的女兒,最初嫁給一個官臣之家的男僕,丈夫死後嫁給貝多芬的父親。

父親想發掘他音樂的天賦,以便將他當作神童來炫耀。父親用暴力逼著他學習各種樂器,繁重的功課把他累得死去活來,幾乎讓他恨死了音樂。他的童年幾乎無溫暖可言,看著都覺得心酸,也讓我覺得很疑惑。在一個沒有溫暖、沒有關愛的家庭,怎么會培養出如此出色的音樂家?難道真是逆境磨礪人嗎?

十二歲的貝多芬就受聘為宮廷古鋼琴與風琴師,負起了養家的重任。那么,12歲時的我在幹嘛?12歲的我,在上六年級,在和同齡人高談闊論著理想,沉浸在家人的關愛中。

貝多芬遠赴維也納拜見莫扎特,也在那裡舉行了他的第一場音樂會,當時他親自彈奏自己寫作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讓維也納市民為之折服,他也因此名聞遐邇。突然讓我想起了蕭風的《貝多芬的悲傷》的歌詞“黑白琴鍵上譜寫華麗的樂章”。但很不幸,母親不久就去世了。這似乎是老天爺的妒忌心在作怪,在他事業稍有成就時,卻再次把痛苦帶來他身邊,奪走他的親人。沒有了親人,世界就會像坍塌了一樣,是那么的無助,那么的孤獨。我不敢再去想像失去親人的那種滋味。

老天果然是嫉妒貝多芬的才華。它再一次把災難帶給貝多芬。貝多芬在一帆順風之際,聲名如日中天之時,不幸的命運再次降臨在他身上———他有了耳聾的疾病。這是個很殘酷的打擊。一個音樂家沒有了聽覺,就像奔跑的斑馬沒了四肢,再也奔跑不起來。多么可悲啊!於是貝多芬隱瞞著,他害怕被別人發覺,就逐漸離群索居,自己變得越來越孤僻。而在此時,他與一名十七歲少女朱麗葉塔。古奇阿帝相戀。總算是有個心靈伴侶了,總算可以讓貝多芬不再那么孤僻了。

「第九號交響曲」預演時貝多芬親自指揮,但因耳聾無法進行,秩序大亂,因此正式公演時由他人指揮。貝多芬仍在舞台上彈奏,當全曲演奏完畢,聽眾深受感動,高聲歡呼,掌聲如雷,但貝多芬毫無知覺,還是經過演出者的提醒,他才看到了感人的場面,含淚答禮。「第九號交響曲」的成功為他帶來了一生最大的榮耀與歡欣。真感到欣慰!

貝多芬他在不知不覺下患了肝病,在病情益漸嚴重的日子裡,寫作了五首最後的弦樂四重奏曲。這是貝多芬留給世人的遺囑。

我從他身上領悟到了,精神可以克服痛苦,甚至可以克服死亡!惟其痛苦,才有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