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班主任管理隨筆

國中班主任的管理隨筆寫得如何,小夥伴應該都很想知道的吧。那就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國中班主任管理隨筆,希望你有所收穫。

國中班主任管理隨筆篇一

國中階段的班主任工作很瑣碎是眾所周知的事,有人曾形象的把國中班主任比喻成教師、父母、警察、法官的統一體。這話一點不假,但反過來想,以後看到自己培養的學生個個成才,也甚是欣慰。

在教師隊伍中我是新教師,在班主任隊伍中我更是經驗不足。國中階段學生的身心時時變,對他們的管理也要“與時俱進”,上學期的方法可能不再適用於下學期,怎么辦?我覺得唯有多研究學生,多查找資料案例,多與有經驗的老班主任交流。人常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其實在學校里班班有本難念的經,管理再出色的班級也難免有各種小問題,我覺得班主任老師不要害怕有問題,掌握好了如何解決問題才是發展之道。

過年回來,我發現我班的學生有很大的變化,同時班級出現了很多問題。如班級紀律有些散漫,學習態度不端正等。為此我對班級管理進行了一些調整和整頓。

一、狠抓常規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接到新班,一開始,我便進行嚴格的常規訓練,狠抓養成教育。開學的第一節課,就是習慣的學習,使學生明確:上課專心聽講,邊聽邊想,發言積極大膽,聲音洪亮,態度自然大方;作業整潔,及時完成;下課不在教室及走廊追跑打鬧,大喊大叫;要做有益安全的遊戲;不僅搞好個人衛生,還要保持教室地面和桌倉的清潔。每個同學帶塊抹布,坐之前先擦桌面、凳子。而這一切我都避免使用“不許”、“禁止”這類冷冰凍的字眼。而是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應該那樣做,這樣師生之間便搭建起了促進彼此心靈溝通、精神上理解的平台。當學生明確什麼是應該做的,應該怎樣做,什麼是不應該做的後,每周五的班會課上,我組織同學們進行自我評價和同學互評。表現好的給與表揚和鼓勵,對表現差的不僅指出差距在什麼地方,還用“傳、幫、帶”的辦法請同學幫助改正。

二、班主任每天查閱班級日誌,及時發現問題

手勤、口勤、腿勤是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要需做到的基本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對班級進行有效的管理。但除此以外班主任更要做到眼勤。每天一定要隨時進入班級查看日誌的記載。通過班級日誌記載的內容及時捕捉班級內發生的大量情況,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班主任 )除了對班級日誌及時查閱,還要向負責記載的學生幹部詢問,讓學生幹部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培養同學們對班級的關心度和集體感。班主任對教室日誌上表揚的學生要表揚,在班中樹立榜樣;對教室日誌所反映的突發事件及不良傾向要及時地有針對性地處理,絕不拖拉,目的在於提高 學生對教室日誌管理的信賴程度,使班級日誌能最大限度發揮其應有作用。班主任應召開班幹部會議進行班級管理的培訓,尤其是負責記載的學生幹部強調記錄的規範,要做到公平公正,使班級日誌制度始終處於良好的運行狀態,保證教室日誌記制度實施的效果,不流於形式。

三、以理明理

現在的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對孩子過分疼愛,一些孩子養成了不少壞習慣,有些學生自以為成熟,以與眾不同為榮,他們的“個性”多自私、狹隘。這學期我們班有一個同學B,在學習上他是一個比較好的學生,但在做人上卻有較大的瑕疵,如考慮事情以自我為中心,交給他工作故意推三阻四,沒有自知自明;曾經有兩次因學習上的問題,被我批評過。但他並不虛心接受,而是使性子,摔門而出,這兩次,都被我狠狠地處罰。一個人犯了錯誤,要給他改正錯誤的機會。事後,我再跟他慢慢地聊,講清自尊、自愛、自律是人性中最基本上進因素,與此矛盾的性格特點無疑要改正,講清在集體中,如何學會與他人相處,讓他認識到不良的“個性”,只能讓他離周圍的人越來越遠。如今,他身上的壞習慣已經改掉了很多。學生做錯了事,要讓他明白錯在何處,讓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自己教育自己。

國中時期正是一個人叛逆心理最強的時期,他們聽不進父母、長輩的勸告,自以為是,看問題從個人的角度出發,難以說服。我常常鼓勵學生用“換位思考”的方法解決問題,“假如我是老師”或“假如我是父母”,也在班級開展“今天我是班長”活動這種換位思考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寬容;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責,多了一份尊重。班級紀律更嚴謹,氣氛更和諧,讓他們在自己的切實感受中,在老師的循循引導下,明白一點為人處事的道理。

四、準確定位,轉換角色,樹立威信

走近學生可以幫助班主任了解班級的狀況,不過也要把握好與學生的距離。像我這樣的年輕班主任與學生相處時比較容易溝通,共同的話題也多。但我發現班主任與學生走得太近未必是好事,師生間過度親密的朋友關係,表面上看是氣氛融洽,師生同樂,實際上會造成對學生的溺愛與放縱,會讓學生錯誤地認為班主任是“自己人,一切好說”,從而自損威信。但與學生距離太遠也不行,長期一副居高臨下、不苟言笑的表情,會讓學生難以接受,避而遠之。如此下來,班裡很多情況就無法獲悉,工作自然難以開展。所以,我明白,班主任要把握和處理好與學生的距離,既不能太遠,也不可過近。一句話,那就是若即若離。

隨著時代的發展,班主任工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特點,面臨著新挑戰。尤其是教育環境和教育對象的新變化,使班主任工作更加繁重,對於年輕的班主任而言,如何在短時間內成為一名幸福、快樂、有成就感的班主任,“實踐、學習、反思”是必不可少的,它們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雖然現在對於班級管理,我感到有些力不從心,但我會堅持,我相信自己可以的。所以我想說,也許你曾放棄過許許多多的機會,但請不要放棄做一名班主任,因為它會使你不斷進步與成長。

國中班主任管理隨筆篇二

國中階段的班主任工作很瑣碎是眾所周知的事,有人曾形象的把國中班主任比喻成教師、父母、警察、法官的統一體。這話一點不假,但反過來想,以後看到自己培養的學生個個成才,也甚是欣慰。

在教師隊伍中我是新教師,在班主任隊伍中我更是經驗不足。國中階段學生的身心時時變,對他們的管理也要“與時俱進”,上學期的方法可能不再適用於下學期,怎么辦?我覺得唯有多研究學生,多查找資料案例,多與有經驗的老班主任交流。人常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其實在學校里班班有本難念的經,管理再出色的班級也難免有各種小問題,我覺得班主任老師不要害怕有問題,掌握好了如何解決問題才是發展之道。

過年回來,我發現我班的學生有很大的變化,同時班級出現了很多問題。如班級紀律有些散漫,學習態度不端正等。為此我對班級管理進行了一些調整和整頓。

一、狠抓常規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接到新班,一開始,我便進行嚴格的常規訓練,狠抓養成教育。開學的第一節課,就是習慣的學習,使學生明確:上課專心聽講,邊聽邊想,發言積極大膽,聲音洪亮,態度自然大方;作業整潔,及時完成;下課不在教室及走廊追跑打鬧,大喊大叫;要做有益安全的遊戲;不僅搞好個人衛生,還要保持教室地面和桌倉的清潔。每個同學帶塊抹布,坐之前先擦桌面、凳子。而這一切我都避免使用“不許”、“禁止”這類冷冰凍的字眼。而是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應該那樣做,這樣師生之間便搭建起了促進彼此心靈溝通、精神上理解的平台。當學生明確什麼是應該做的,應該怎樣做,什麼是不應該做的後,每周五的班會課上,我組織同學們進行自我評價和同學互評。表現好的給與表揚和鼓勵,對表現差的不僅指出差距在什麼地方,還用“傳、幫、帶”的辦法請同學幫助改正。

二、班主任每天查閱班級日誌,及時發現問題

手勤、口勤、腿勤是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要需做到的基本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對班級進行有效的管理。但除此以外班主任更要做到眼勤。每天一定要隨時進入班級查看日誌的記載。通過班級日誌記載的內容及時捕捉班級內發生的大量情況,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班主任 )除了對班級日誌及時查閱,還要向負責記載的學生幹部詢問,讓學生幹部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培養同學們對班級的關心度和集體感。班主任對教室日誌上表揚的學生要表揚,在班中樹立榜樣;對教室日誌所反映的突發事件及不良傾向要及時地有針對性地處理,絕不拖拉,目的在於提高 學生對教室日誌管理的信賴程度,使班級日誌能最大限度發揮其應有作用。班主任應召開班幹部會議進行班級管理的培訓,尤其是負責記載的學生幹部強調記錄的規範,要做到公平公正,使班級日誌制度始終處於良好的運行狀態,保證教室日誌記制度實施的效果,不流於形式。

三、以理明理

現在的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由於家長對孩子過分疼愛,一些孩子養成了不少壞習慣,有些學生自以為成熟,以與眾不同為榮,他們的“個性”多自私、狹隘。這學期我們班有一個同學B,在學習上他是一個比較好的學生,但在做人上卻有較大的瑕疵,如考慮事情以自我為中心,交給他工作故意推三阻四,沒有自知自明;曾經有兩次因學習上的問題,被我批評過。但他並不虛心接受,而是使性子,摔門而出,這兩次,都被我狠狠地處罰。一個人犯了錯誤,要給他改正錯誤的機會。事後,我再跟他慢慢地聊,講清自尊、自愛、自律是人性中最基本上進因素,與此矛盾的性格特點無疑要改正,講清在集體中,如何學會與他人相處,讓他認識到不良的“個性”,只能讓他離周圍的人越來越遠。如今,他身上的壞習慣已經改掉了很多。學生做錯了事,要讓他明白錯在何處,讓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自己教育自己。

國中時期正是一個人叛逆心理最強的時期,他們聽不進父母、長輩的勸告,自以為是,看問題從個人的角度出發,難以說服。我常常鼓勵學生用“換位思考”的方法解決問題,“假如我是老師”或“假如我是父母”,也在班級開展“今天我是班長”活動這種換位思考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寬容;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責,多了一份尊重。班級紀律更嚴謹,氣氛更和諧,讓他們在自己的切實感受中,在老師的循循引導下,明白一點為人處事的道理。

四、準確定位,轉換角色,樹立威信

走近學生可以幫助班主任了解班級的狀況,不過也要把握好與學生的距離。像我這樣的年輕班主任與學生相處時比較容易溝通,共同的話題也多。但我發現班主任與學生走得太近未必是好事,師生間過度親密的朋友關係,表面上看是氣氛融洽,師生同樂,實際上會造成對學生的溺愛與放縱,會讓學生錯誤地認為班主任是“自己人,一切好說”,從而自損威信。但與學生距離太遠也不行,長期一副居高臨下、不苟言笑的表情,會讓學生難以接受,避而遠之。如此下來,班裡很多情況就無法獲悉,工作自然難以開展。所以,我明白,班主任要把握和處理好與學生的距離,既不能太遠,也不可過近。一句話,那就是若即若離。

隨著時代的發展,班主任工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特點,面臨著新挑戰。尤其是教育環境和教育對象的新變化,使班主任工作更加繁重,對於年輕的班主任而言,如何在短時間內成為一名幸福、快樂、有成就感的班主任,“實踐、學習、反思”是必不可少的,它們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雖然現在對於班級管理,我感到有些力不從心,但我會堅持,我相信自己可以的。所以我想說,也許你曾放棄過許許多多的機會,但請不要放棄做一名班主任,因為它會使你不斷進步與成長。

國中班主任管理隨筆篇三

在國中生這個群體中,攀比現象越來越嚴重。如我們班上很多同學比手機,今天你拿了三星,明天我就拿個蘋果,今天你拿個蘋果5,明天我就想拿個蘋果6plus。

除此之外,比穿戴的現象也是普遍存在的,就連學生最愛穿運動服,都把愛迪達、耐克、新百倫等名牌作為基礎品牌,今天看你買,明天我也跟風買。今天看你帶了個手錶,明天就回家讓爸媽也給買個。相反,比學習、比品行的,卻是少之又少。

究其原因,還是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和引導不到位。首先是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只要孩子要什麼,就算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買給孩子,哪怕自己苦點累點,都不願委屈了孩子,“不能讓孩子在同學當中丟人”,是家長的普遍心理。老師平時更看重學習,把學生這種生活問題給忽略掉了。當然,學生的心理問題也是不能忽略,學生通常是以“自我”和“虛榮”為基礎,追求的是“別人有的我要有,別人沒有的,時髦的東西我也要有”,以顯示我和你有“公平”的待遇,甚至我比你好,從而獲得心理滿足。

其實,攀比現象存在著很大的危害:

第一,生活攀比增加父母的經濟負擔。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普遍大眾貧富差距也在不斷拉大。在我們班上,大部分是從農村轉學過來的學生,這些學生的家長大部分是務工的農民,按說賺錢是很不容易,但這些學生中總有一小部分和城市家庭富裕的學生盲目攀比,而把父母的辛勞和期望拋在腦後。

第二,盲目地攀比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一些學生除了在穿戴上進行攀比,也在吃喝玩樂上攀比。今天你過生日請客去唱歌、喝酒,明天我過生日就要去KTV,大家一起吃喝玩樂過通宵。更有甚者,把會吸菸當成是一種時尚,盲目跟隨社會青年走極端,誤入歧途。有的同學還喜歡染頭髮,對於正處於青春發育期的孩子來說,劣質的染髮劑很容易對他們的健康造成損害。

我認為中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要做好適度消費,更應該站在父母的立場上,替父母考慮,體會父母賺錢的不容易。不和同學盲目攀比,樹立自立的思想,不要因為穿不起名牌衣服,戴不起名牌手錶,就心理自卑,怕被同學看不起。交友更要選擇良友,不和有吸菸、喝酒壞習慣的同學交往。

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礎上,要敢於同自己比,比昨天的自己更強,要和比自己優秀的同學比較,在這種積極的比較中,不斷地超越自我,讓自己不斷地進步。

其實,做到了這些,你想要的時間都會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