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作文教育隨筆

作文應該是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然後把感受寫下李。那國中作文教學隨筆都包括哪些內容?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國中作文教育隨筆,希望你有所收穫。

國中作文教育隨筆篇一

1、感悟生活,獲取素材

就目前來看,學生的作文往往是空話、套話、假話,文章缺少個性,語言缺少少年的生動、活潑,學生脫離實際,生編硬套,湊成一篇應付交差。作文水平如何提高?如何改變這種現象呢?

葉聖陶說過:“寫作的根源是發表的欲望;正如同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同時寫作是一種技術:有所積蓄,是一回事;怎樣用文字表達所積蓄的,是它恰到好處,讓自己有如量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這樣說來,從有所積蓄而打算發表,從打算發表而研求技術,都不妨待學生自己去理會好了。”①怎樣才能發表自己的看法?這離不開生活。走近生活,感悟生活,從而讓自己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

感悟生活是使寫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感悟生活就要時時在意,處處留心,逐漸磨礪出能發現美的眼睛;其次要握思考的方法:要善於問為什麼。倘若多問幾個“為什麼”,就往往能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蘊含的思想和哲理漸漸顯露。例如下列問題:這是什麼事情?為什麼會產生這事情?這事情能表現人物什麼思想感情?這事情的性質是什麼?這事情將有什麼樣的結果?……還要注意把握事物的象徵意義。社會現象、自然生態,大都蘊含著一種哲理,一種思想。看到流水,想到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返。看到飄落的花瓣,想到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看到螞蟻運食,想到“人多力量大”。看到孩童嬉鬧,就想到“天真”“可愛”……;要及時定格對生活的感悟。寫日記、周記,作札記可以逐漸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茅盾說:“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見所聞所為所感隨時記下來……”平時多記日記,多寫片段,將自己的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全景式的掃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生活越豐富,學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內容就越豐富,作文和生活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國家教育部新頒行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作文教學要重視生活,從生活出發,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動有趣的事來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引導學生寫真實的事情,力求寫實,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2、模仿求新,培養文風

模仿是學生寫作的基本方法,在不斷的模仿中逐步提高其作文能力的。模仿的特點在於針對性強,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可以收到明顯的效果。對於不愛寫作的學生來講,我們應積極提倡模仿和借鑑範文,培養自己的文風。即使剛模仿時比較機械,也應加以肯定。

歷史上許多文學家也曾模仿古人寫作,成為一代風範,如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②就是從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脫化來的。再如左丘明的《左傳》善於用對話敘事寫人,注重刻畫人物形象,把人物置於矛盾之中,通過描寫其語言行動和一些細節來顯示人物個性特徵。司馬遷的《史記》善用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

同是亡秦戰爭中的風雲人物,司馬遷寫他們在起兵前,陳涉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之!”劉邦說:“嗟夫!大丈夫當如此也。”三人的獨白,突出了他們不同的出身與性格:陳涉出身傭耕,他的話表現了他改變自己和社會的強烈願望;項羽出身貴族,加以才氣過人,對秦始皇就敢蔑視;劉邦是個無賴,貪圖享受,看到秦始皇的豪華生活便不自覺垂涎欲滴。這些手法都為後世的散文家、小說家、戲劇家所模仿。

國中作文教育隨筆篇二

作文是人們系統地表達知識和經驗,思想和感情的書面語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種具有高度綜合性、創造性的語言活動。它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又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國中生要做到:“能寫記敘文,簡單的說明文、議論文和一般套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實、健康,內容具體,中心明確,條理清楚,文字通順,不寫錯別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格式正確,書寫規範、工整。初步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在此,筆者對國中語文作文教學作了一些思考。

一、精設文題,激發興趣

在作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甚為重要,有了興趣才會入迷,入迷才會頓生靈感.有了靈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寫,發現問題就改,偶得佳句就用。這樣,“長期觀察,爛熟於心,然後凝神聯想,妙手偶得之,一揮而就”。久而久之,寫作就成了無形壓力下的自覺行動。語文老師的主要職責就是要善於運用各種方法使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實現由“要我寫”向“我要寫”的轉變。實現這一轉變的基本前提是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生活實際、心理特點、思想狀況、寫作水平有一個深刻全面的認識和把握。在具體的寫作訓練中,給出適合學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設計作文題目。好的文題能讓學生感到興致盎然,只要貼近學生實際,標新立異,就能調動他們的寫作熱情。在我們現在的日常作文教學中,許多老師並不重視作文的命題選擇,表現在對學生作文的訓練缺乏通盤考慮,作文布置往往興之所至,信手拈來,題目陳舊,內容重複,致使學生了無興趣,絲毫沒有創作激情。初一階段,命題要富有情趣,為以後的作文訓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初二階段是國中生最活躍的時期,他們對一些事情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很有點兒“小大人”的派頭。命題應形象具體,激發了學生的寫作欲望。初三階段,學生的思想日趨成熟,也善於思考一些較深刻的問題,這就要求命題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

二、感悟生活,豐富情感

感悟生活就要時時在意,處處留心,逐漸磨礪出能發現美的眼睛;其次要握思考的方法:要善於問為什麼。倘若多問幾個“為什麼”,就往往能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蘊含的思想和哲理漸漸顯露。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全景式的掃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生活越豐富,學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內容就越豐富,作文和生活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國家教育部新頒行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作文教學要重視生活,從生活出發,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動有趣的事來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引導學生寫真實的事情,力求寫實,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三、展現個性,鼓勵想像

實施“個性化”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必然趨勢。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不能以一致的標準和答案強求學生,應讓學生充分發揮其潛能,依據學生的個別差異作靈活的要求。鼓勵學生自我選擇感興趣的學習主題,在其獨特的潛能領域進行深入的指導。”因此,我們的作文要求也要發揮學生的個性心靈去體驗生活,體驗人生,並用各自獨特的視角及語言來表達心中的所感所想。新大綱在關於作文方面明確提出:“要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像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高爾基也說過:“想像是創造形象的文學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教師就應當充分發揮習作中蘊含的想像因素,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在鼓勵想像中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使學生樂於動筆。個性是文章的靈魂,想像是文章的翅膀,展示個性,鼓勵想像是學生作文的動力,讓學生在自己的空間拓寬思路,自由想像發揮,寫出屬於自己的文章,以提高其作文水平。

國中作文教育隨筆篇三

首先,必須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寫作文的重要性。

對於語文,作文分數比例是讓人不敢忽視的,在150分的總分中作文就占了1/3甚至更多,這是一個很大的比重,由此可見,寫作教學真可謂是語文學科教學的“半壁江山”。尤其對於普通班的學生,就算他們的基礎和閱讀比較差,但是卻不會影響他們在作文方面拿多一些分數。因此,在語文教學中,不光我們語文教師要重視作文教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根本上認識到作文的重要性。要讓學生知道你基礎再差都要去寫作文,特別是在考試中,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的作文寫得差就胡亂完成甚至不寫。

其次,培養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的能力。

寫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真情實感從哪裡來呢?那就是現在生活,我們只有在仔細觀察現實生活,從生活實際出發,對現實生活進行思考,才能做到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們一定要讓學生充分認識現實生活,讓他們體驗生活,從中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領悟能力,讓他們從中學會獨立表達,寫出發自內心的話語。引導學生留心生活,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積累素材是寫好作文的重要途徑。讓學生充分認識現實生活,讓他們體驗生活,不但能有效地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而且能讓學生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自己的筆墨描繪下來。因此,我們平時應該多引導學生去參與社會活動,仔細觀察,認真尋找其中的素材,那么他們的習作一定會絢爛多彩。

第三,避免面面俱到。

在以前的作文訓練中,我們教師往往會要求學生在文體、立意、謀篇到譴詞造句做到面面俱到,且字數一般不得少於600字。但是,這樣的要求卻並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訓練效果,因為大多數學生完成這樣的一篇作文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而且,由於一次作文花費的時間多,而語文又不能僅上寫作課,寫作的次數很有限,每學期僅六至八次作文,訓練重點又不突出,學生的寫作能力自然難以提高。並且,每次作文要求面面俱到,學生很難取得成功,受到老師的表揚。長此以往,在多次失敗的打擊下,學生就會對作文產生厭倦、害怕甚至對抗的心理。在這種消極情緒的支配下,又怎能寫出好作文呢?因此,在作文訓練中我們最好進行某一方面的訓練,而不應面面俱到,希望學生能一次性地就寫出一篇上好的作文來,對普通班的學生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