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音樂的隨筆

音樂可以療傷。那么有關音樂的隨筆,如何寫才能有療傷的功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關於音樂的隨筆,希望你喜歡。

關於音樂的隨筆篇一

“聽我心裡的音樂,你不知道我心裡的感覺。一個樂隊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內希望寫出的音樂。”

——題記

大自然和他的鏇律隱藏在生活中,善於發現它的人會將它發揚光大,而不善於發現它的人,則一輩子只是忙忙碌碌,不懂得去享受,在他們心裡,根本就沒有音樂——他們沒有用心去體驗。

我從小就喜歡音樂。不過,那還只是喜歡,只是覺得很好聽,大腦中還是一片空白,什麼音樂背景,什麼思想感情,我全然不知。不過,雖是如此,但聽到音樂卻常常想手舞足蹈一番。

等上了國小,正式開了音樂課,我才對音樂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不僅是好聽,不僅是喜歡,我在聽音樂的同時,還會去想一下當時的情景,是很美好還是很悲傷。大腦中不再是一片空白,相反,又新添了幾分色彩。我認為:音樂是最美妙的。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也認識了不少著名的音樂家,像:貝多芬,莫扎特等。而且還幸運的欣賞到了他們的音樂作品。之後,我才恍然明白自己的音樂天地是多么狹窄,而那些大音樂家們的藝術生涯是又多么廣闊。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差異呢?是兒時的音樂基礎不好嗎?是自己的音樂細胞不發達嗎?我苦思冥想,試圖尋找答案……

知道了,我眼前一亮,沒錯,就是它:音樂——已經紮根在他們的心裡了,不然,雙耳失聰的貝多芬先生怎么會創造出如此優美的鏇律?莫扎特又怎能在兒時就編織這么悅耳的音符?我明白了,我終於明白了,音樂不是靠樂器來單純地演奏,而是憑藉著心中的靈感以及對音樂的無限熱愛。可見,音樂是心靈的藝術!

我不禁想起了貝多芬的一句話:“音樂在我心裡發出的迴響,比任何樂器上演奏的都要美……”

關於音樂的隨筆篇二

在煩雜的環境中,是音樂使我頭腦清醒,思想淨化;在忙碌的生活中,思考使我擺脫枯燥,更加充實。我愛音樂,我愛思考,我愛生活。

寂靜的夜裡,對於思考的人來說,需要的也許就是一曲氫彈我音樂。試想起初發明音樂的人們定是為了擺脫寂寞吧,還是在狩獵時聽到山間小溪流水聲,即隨聲“唱“出一手狩獵歌,呵,那定是先有的“曲“在有的“詞“了。一絲天籟之音,或許能打開你的心扉,減輕你的壓力,使你得到充分的放鬆。和其他年輕人一樣,我酷愛音樂,但不是那些流行歌曲,而是輕音樂,因為我覺得那些才是最完美的,可以將自己心中的“詞“添加進去,倒是有趣。是我在支配音樂。

面對殘酷的現實,每個人都有很大的壓力,生活是那么枯燥無味。這時,思考給我帶來了無限的歡樂,和信心。多數人都“寒窗苦讀“過,也都體驗過那種“宿舍-教室-食堂“三點試的生活,的確很無奈,為了將來,毫無它法。當覺得無聊時,我就會陷入思考,想學習也好,其他的也好,總之,那感覺就像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知識的世界,歡樂的海洋。做出難題後的那種喜悅,是無法用語言開表達的。隨即便會產生向更高層次挑戰的欲望,就是這種欲望,使我的生活不再枯燥,而是充滿挑戰,豐富多彩的。我愛音樂,因為它淨化了我的思想;我愛思考,因為它充實了我的生活,我愛生活,因為我沒理由不愛它。

關於音樂的隨筆篇三

這世間有一種你看不見的音符,從古老的金字塔尖頂上神秘地越過,從史前巨石柱威嚴的陣壘中淌過,從泰姬陵對稱的鏡面上划過,從檐牙高啄的蘇州園林中跳過。

變化莫測的音符,只有在蜿蜒起伏的山嶺中才會奏出長城雄曲,只有在江南水鄉中才會奏出小橋流水。大自然神秘莫測的力量讓萬物各展其才,不要妄想占領別人強悍的領地,我們要演出的是一場華麗盛大的交響曲,而非野鴨上樹那令人咂舌的滑稽劇。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人們喜歡稱建築為流動的音樂,然而在我的心中,如果一個建築挺立在適合它的土地上,它便是最美的花朵,最流暢的音樂。

貝聿銘——中國一代偉大的建築師,最為人熟知的設計作品便是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完全對稱的幾何構型,華麗地展示著它的理性之美,但要將它建在中國水鄉恐怕會大打折扣,不倫不類。

流動的音符淌過小山美真子的藏室,便幻成了一曲“世外桃源”。閣樓藝術與日本“影子文化”融為一體,百分之八十的部分埋於地下,遠望恰如一座山峰,與綠茵蔥蘢的群山奏出一曲流動的鏇律——這便是貝聿銘的驚世傑作,文化在其特有的背景中才能彰顯出其特有的魅力。

若要把這一朵朵鏤空閣樓放於沙漠,那豈不是暴殄天物?

特定的人,特定的背景才能烘托出最優秀的藝術。

與著名印度女建築師哈爾德那種誇張奇特的構思相比,我更喜歡瑪格麗特·希爾芬迪,她善於將自然與建築融為一體。你看那科爾伯格大廳,完全由自然取材,卻成就了一番美妙的畫面。再看斯沃茨摩大學聯合科學樓,那種對稱美讓人嘆為觀止,理性與科學在此閃光。每一個凝固的音符都是與眾不同的,無數個特別的音符奏出流動的交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