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救媽媽教學隨筆

《愛迪生救媽媽》這篇課文介紹了偉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幫助醫生救助了病危的媽媽的故事。那么,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愛迪生救媽媽教學隨筆,希望你喜歡。

愛迪生救媽媽教學隨筆篇一

我們教研的活動主題是培養學生說完整話。當然,這貫穿於平時的教學中,在本節課上,我繼續做好這一點。對回答不完整的學生給予及時提醒和說完整的機會。在理解“直打滾是什麼樣子?”,“大家急得團團轉是什麼樣子?”,“你是他們中的一個人,你現在在想什麼呢?”在引導學生感悟文本的同時,培養孩子說話的能力,說完整話的能力。這對於我們的教學來說,是需要長期努力的。

愛迪生救媽媽教學隨筆篇二

《愛迪生救媽媽》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講述了一件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睿智救母的事情。

有人說:疑問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語文學習過程就是圍繞一個“疑”字展開的:無疑—有疑—質疑—釋疑。朱熹也指出:“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上學的時候不是很明白這段話,可是如今耕耘在一線講台上,加之最新覺悟“提語文問題”,我突然對這段話有了新的認識。

於是在《愛迪生救媽媽》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上,由詩歌“遊子吟”引出課題“愛迪生救媽媽”。接著我根據“大多數學生已經課前預習過”的學情提問: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

1、愛迪生為什麼要救媽媽?

2、愛迪生是怎么樣救媽媽的?

3、愛迪生的媽媽怎么了?

4、愛迪生救媽媽結果如何?

然後我又讓學生再讀課文,想一想:這幾個問題的先後順序是怎樣的?經過一番討論,問題順序整理如下:

1、愛迪生的媽媽怎么了?

2、愛迪生為什麼要救媽媽?

3、愛迪生是怎么樣救媽媽的?

4、愛迪生救媽媽結果如何?

按照這樣的順序,對課文展開學習,依次解決問題,學生的說話能力、傾聽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得到了鍛鍊。

此外,我擔心這樣的問題學習會沖淡課文的情感線索,以至於忽略孩子們的情感教育。於是,我在以下兩個環節設定了角色體驗。其一,當醫生誇獎愛迪生時,如果你就是那個七歲的小愛迪生,剛剛運用了你的智慧幫醫生解決了光線昏暗的問題,進而救了媽媽一命,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如何?思考了片刻,有的說:開心;有的說:興奮;有的說:激動;有的說:幸福。我也被一個個“小愛迪生”的發言感動著。其二,媽媽的手術很成功,醫生也誇獎愛迪生聰明。可是,愛迪生的爸爸卻一度不理解自己的兒子。此時此刻,手術成功了,愛迪生的爸爸會想些什麼,對自己的兒子又說些什麼呢?假如你就是愛迪生的爸爸,你想對愛迪生說點什麼?學生們先在小組裡展開了一些討論,接著發言。聽了學生的話,我也由衷地說了句:我為你們驕傲。

我只是把自己對教學的一點點想法說出來,與大家分享,還請多多賜教。

愛迪生救媽媽教學隨筆篇三

情節生動曲折,引人入勝,充滿智慧和深情。讀著故事一個聰明可愛、愛動腦、愛動手的小愛迪生形象躍然紙上,由此可以說本文是一篇融故事性和教育性於一體的優秀教材。課文內容的生動性,自然激發學生的讀書願望。因此,拿到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就把這節課的教學定位在讀的上面。

課前已經讓學生收集了愛迪生的資料,因此上課的時候,我以談話的形式導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在學生交流和老師簡單介紹之後,便設定了這節課的第一次讀:讓學生讀“愛迪生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學生對愛迪生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就能自然地帶著感情讀,給這節課的學習開了個好頭,並在學生思維中定下基調。

我圍繞 “愛迪生真是個聰明的孩子!”切入,讓學生通讀全文,想想文中什麼事說明愛迪生聰明。媽媽病得厲害,愛迪生怎樣救媽媽這件事。在朗讀感悟中感受愛迪生的愛動腦筋。抓住重點詞語“直打滾”聯繫學生的生活感受,並進行了“直——”的語言訓練,體會媽媽當時的痛苦,讓學生想像當時的情況來朗讀。在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體會後,學生朗讀的很到位。教學“急得團團轉”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做,並聯繫自己平時著急時是什麼樣子的,進行仿說比喻句的訓練。有了生活的基礎對這句話我也沒有進行生硬的指導,學生也就能準確的把握了。後來用一句“你們怎么著急成這個樣子啊”把學生帶到了當時的現場。學生很快找到了第三段,並說出了“房間裡光線太暗,沒法做手術。”對於這一段,我認為學生對醫生的感受不容易把握。於是我設計了問題“醫生想辦法了嗎”,讓學生知道醫生也想了辦法,可是沒有想到,加上對“環顧四周”“遲疑了片刻”進行理解,學生也就明白了醫生的無奈。

對於愛迪生聰明的理解感悟,“突然,愛迪生一溜煙似的奔出大門。不一會兒,他回來了,捧著一面明晃晃的大鏡子,身後還跟著好幾個小男孩,每個人都捧著一面大鏡子。”這是重點句。這一句我通過讓學生體會不同的人物感情,分別用愛迪生想到辦法高興地讀,和爸爸不明白愛迪生想乾什麼時疑惑地讀。通過對比朗讀,學生明白了,爸爸都沒有想明白的愛迪生想到了,說明愛迪生很聰明。

一些詞語的理解,在學習課文中先內化再外顯。如:“恍然大悟”一詞讓學生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說說爸爸不明白什麼?後來又明白了什麼?,讓學生知道了“恍然大悟”就是由不明白到明白。並讓學生說說爸爸“恍然大悟”後會說什麼?學生的回答都很精彩。這可以說是這節可的亮點之一。“誇獎”一詞,沒有專門去教學,而是通過醫生夸、爸爸夸、媽媽夸、小夥伴們夸來理解的,這樣既理解了詞語的意思又培養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還有“斥責”“委屈”也沒有專門進行教學,而是在朗讀中進行理解的,讓學生自己讀、互相讀、男女生,在一次一次的讀中理解了這兩個詞語的意思。

朗讀是我這節課的重點,也是特點,我注重以讀為本,在讀書活動中引導學生掌握讀書方法,培養學生閱讀能力,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但是我覺得我還有些不足。朗讀還訓練地不夠紮實。今後的教學中,我將更有層次的引導學生朗讀,讓學生的個性在朗讀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