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排隊隨筆

幼兒排隊是一種禮儀。那老師平時如何教育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幼兒排隊隨筆,一起來看看。

幼兒排隊隨筆篇1

愛跑、愛跳、愛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年齡越小,注意時間越短,活動性越強。教育者的職責在於採用積極的方式,促進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而不是為了“省心”、“好看”孩子,去抹殺孩子的天性。

我園托班有27個孩子,由一人照看,真需要在他們上面花些“心思“。組織活動時還好辦,他們跑不出老師的視線。入廁時,讓他們都留在老師的視線里,那還真有點難。小便完了的幼兒在廁所外邊排隊,孩子初入托班,他們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常規,所謂的排隊,他們也是跑的跑,跳的跳,只有幾個聽話的孩子在排隊;大便的幼兒在廁所裡邊,好久不想出來;幾個分離焦慮嚴重的孩子,一個勁兒往幼稚園門口跑,想看看親人來接他們了沒有。我又沒有孫悟空的“分身術”,顧此失彼,擔心的不得了。為了照顧好全班孩子,我試驗性的探索著新的教育方式。

我拿了紅、黃、藍、綠等顏色的一大把彩色粉筆,在離廁所門口不遠的操場上,畫了27個圓圈圈,入廁時,一邊教孩子兒歌,一邊教孩子排隊:“紅圈圈,綠圈圈,操場上彩圈圈,你一個,我一個,乖寶寶,快來站。”當一部分孩子去站圈圈的時候,我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兩類孩子身上,一類是廁所里大便的孩子,指導他們別踩到廁所里去,小朋友之間,不要推、不要擠,有事首先告訴老師;另一類是操場上沒有排好隊的孩子,老師指導他們快去站圈圈,誰站到圈圈裡,誰有新書看,有玩具玩,圈圈站滿了,隊也就排好了。在老師的不斷強化下,孩子們小便完了,就會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圈圈站進去,隊伍排好了,他們還感到很快樂。

一天,賈子墨的奶奶給她賣了一件新衣服,去讓賈子墨試試大小,碰巧孩子們都在站圈圈,奶奶拉一把,賈子墨不出來,再拉一把,還是不出來,奶奶很納悶,賈子墨告訴她:“我在站圈圈,我這個圈圈很漂亮,不能出去,我要是走出去,就會被小朋友搶走。”奶奶只好讓她在圈圈裡試衣服。

隨著時間的推移,自覺站圈圈的孩子越來越多,亂跑的孩子越來越少,孩子們越來越安全,我也越來越放心。

孩子在成長,時代在進步,老師只有根據孩子的具體行為表現制定具體的教育方式,並不斷探索新的教育規律,才能使教育事業長期立於不敗之地。

幼兒排隊隨筆篇2

每次帶孩子到戶外活動時我們班的孩子總喜歡搶占排頭,喜歡插隊。目的是想跟老師牽手,以“老師”的身份在前面帶隊。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站隊搶排頭的孩子們越來越多。

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滿足孩子們的心愿,我想出了一個辦法。站隊前,我對孩子們說:“請把你們的小手伸出來”。孩子們高興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們身邊,一一握一下他們的手,親切地在他們的耳邊說一句:“你的小手真乾淨”。或者說:“你的小手熱乎乎的……”孩子們笑了,高興的也在我耳邊說一聲:“田老師你的手也熱乎乎的。”或者說: “我媽媽的手比你的大…….”隨後臉上露出得意和滿足的表情。我說:“站隊吧!”話聲剛落,孩子們個個忙著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對,沒有搶排頭的了。但搶排頭的現象時影時現,還需要進一步培養

“一個好的教育家,應該是半個心理學家。”此時,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認識。孩子們搶排頭,主要是想站在老師身邊和老師親近,引起老師的注意,通過皮膚接觸,感受老師對自己的關注。老師主動給孩子們一些撫慰性言語和動作,是迅速縮短教師與孩子們的距離、親近孩子們、滿足他們願望的好方法。

幼兒排隊隨筆篇3

托班寶寶年幼、天真,規則意識還處於起始階段,缺乏秩序感,所以他們在集體活動中經常會不由自主地打破一些秩序,排隊時就顯得非常明顯。每到排隊時寶寶總是一個勁地往前面擠,於是常常是寶寶被擠到一片,排一個隊拉了這個跑了那個,好不容易將寶寶排好了,還沒走出去一會,隊伍又亂掉了,只得停下來重新一次次排隊。而自從寶寶學會了“感知前後”,這個活動後,排隊時,本來還想插在前面的寶寶聽到老師的提醒“我排在你後面”後,能悄悄地走到隊伍後面,並且還能自豪地跟著說上一句“我排在你後面”。那天滑滑梯,頑皮的洋洋滑下來後跑到隊伍的最後,很自然地說了一句“我排在你後面”,讓我內心有些震撼,寶寶自己遵守了這個規則,秩序感潛意識地在寶寶的心中建立起來了,而且把這句話內化成一種自覺的行動了。

“我排在你後面”,一顆富含著詩意、哲理、秩序、自願、謙讓、友愛的種子,正在寶寶的心中悄然萌芽、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