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比讀書更重要隨筆

比讀書更重要的事,是做人。把人做好了,就能改變自己,然後改變這世界。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做人比讀書更重要隨筆,希望你喜歡。

做人比讀書更重要隨筆篇一

記得以前曾經聽過這么一句話:“做人比讀書重要”。

早在初以的開學初,英語老師已經給我們講過了這句話:“做人比讀書重要”,那時,我還在懷疑,這句話是否是真的?

如果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在讀書與做人方面,我覺得還是先學會做人更重要。

我們現在很多學校,沒有公民課,沒有倫理班,沒有老師在循循善誘,給學生講孔融讓梨、孟母三遷、愚公移山這些故事,也沒有鼓勵學生讀《遊子吟》、《春曉》這些古詩。老師大多數隻管教書不管教人,只要把課本上的東西教好便功德園滿,德育方面不受重視,如何教出會做人的好學生,好公民?

我們這一代的人,讀書時課本有教我們:“排排坐,吃果果,你一個我一個,妹妹睡了留一個”,也有課文告訴我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由於學校只管教書不教人,於是,現在的學生,在捷運或巴士上,不但不會讓位給老年人,還跟他們爭車位,爭到了車位,有女朋友坐在一起的,還大大方方的在眾人面前,相擁相抱。回到家裡,看到好吃的東西便一口把它吃完,沒有想到弟妹不在家,要留一點給他們。

一個人讀書就算再好,品德以及日常行為表現很差,在社會上沒有任何立足之地;如果一個人讀書不好,但是品德以及日常行為表現得很好,這個在社會上就有立足之地;如果一個人學習不好,品德以及日常行為也不好,這個人在社會上就廢了;如果一個人學習又好,品德以及日常行為表現又好,這個在社會上就福了,能夠在社會上創大業;一個人允許讀書能力不好,但是不允許品德不好;所以希望大家永遠記住這句話:“做人比讀書重要。”

做人比讀書更重要隨筆篇二

從小,父母和親戚們都非常關心我的學業、成績。當我因名列前茅而得到一份份父母贈送的小禮物時,當我因成績好而被老師和同學稱讚時,我一度認為,學習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然而,直到半年前我才發現……

那天傍晚我的心情低落,滿腦子都是被劃了一道道叉叉的試卷。那鮮艷的紅色否定了我的努力,讓我從被人羨慕的天堂跌落到了深淵谷底。

回到家,母親在客廳布菜,父親笑著摸著我的頭,叫我趕緊入座吃飯。我沉默地拿出這次的成績單遞給他們,忐忑地等待著責罵的到來。猶記得國小二年級時,我特別喜歡看卡通片,作業也不做。等到期末成績出來後,母親拿起雞毛桿子就往我身上招呼,疼得我眼淚直掉。自此之後,我發奮學習,就是為了躲避這種疼痛。沒想到這次很可能又要往事重演了。

“傻盯著面前的菜看什麼,吃呀!”母親的聲音傳了過來。我的手有些發軟,對疼痛的恐懼讓我渾身提不起勁。

“這是怎么了?他爸,趕緊的……”

醒來後我發現自己躺在床上,醫院特有的消毒藥水味道鑽入我的鼻孔,我不自禁地打了個噴嚏。

“你終於醒了,真是快嚇死媽媽了——來,喝口水,肯定渴了吧。”媽媽端著一杯溫水溫柔地照顧著我,爸爸也請假做了我最愛吃的紅燒排骨。這種溫情的生活我似乎總覺得離我的世界特別遙遠——媽媽不是應該痛罵我這次成績的下降嗎?爸爸不是應該站在媽媽那邊,沉默地不幫我嗎?

“告訴媽媽,到底發生什麼事了?醫生說你受了刺激。”面對著媽媽嚴肅的表情,我的眼淚終於忍不住流了下來。

“這次我成績下滑了,沒考好……”

“就為這?”爸爸聽了後皺緊了眉頭。

“……你們不打我嗎?”我心虛地把心裡話問了出來。

“成成都是大人了,我們怎么會打你。”媽媽不解地看著我。

“可是,小時候你們打得可狠了。那會我成績一下降你們就罵我,成績好就送我東西。還有同學們也是,我成績好的時候就說我聰明,這次成績出來卻理都不理我……”我破罐子破摔,決心把自己的委屈都哭出來。

“阿成,你怎么會這么想呢?你看,胡老師聽到你的話眼睛都紅了。我們不理你,是怕你敏感,覺得我們在笑話你。你別生氣啊。”我吃驚地看著同桌的到來。他的身後是班主任胡老師。

“成成,小時候打你是怕你學壞,現在你長大了,我們從來都是以你為傲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我們更看重的是你快不快樂……”

感受著他們的關懷,我眼淚又掉了下來:其實,我知道在我的潛意識裡,別人能夠愛我、關心我是比學習更重要的事。

做人比讀書更重要隨筆篇三

身處當下“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的時代,大家都在努力地做著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把文憑當作目的,難免耍點小聰明,作弊、抄襲;把人脈當作目的,自然要吃吃喝喝,拉拉扯扯;把往上爬當作目的,不得不察言觀色,揣摩上意,投其所好,阿諛奉承;把發財當作目的,不顧以身試法,火中取粟,鋌而走險……

然而,親,您卻忘記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守住人生的底線。

王蒙有篇以此為題的散文,說得實在是太好了,摘錄一段與您共享:“老子講的無為實在是深刻極了美妙極了,那是因為人的各種各樣的輕舉妄為、胡作非為、無效勞動、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自討苦吃的‘為’太多太多了。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有大貢獻、大創造、大德行、大智慧,但我們至少可以儘量少做那種連常識都違背了的壞事與蠢事。”

遺憾的是我們正在以“身不由己”等各種口實把那些違背了常識的“壞事與蠢事”當作“重要的事情”在做。這些“重要的事情”讓你壓力山大、心力交瘁、損壞健康、陷入迷茫甚至自毀前程。有位貪官在面對法律審判時黯然地說:“如果現在能讓我過上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生活該多好啊!”可是一切都為時過晚了。試想,“如不投機取巧,不感情用事,不忽冷忽熱,不濫發脾氣,不標榜自己,不整人害人,不算計得過於精明,不預報自己即將取得驚人成就”(王蒙語),或許你的人生會一直平平淡淡卻充滿著天倫之樂的溫馨和坦然的祥和;或許,你經過生活的磨鍊和職業的壓力之後,由沙子變成了珍珠,由石墨變成了鑽石也未可知。

面對紛繁的社會、迷亂的誘惑,親,您不妨保持一份平常心、淡定的情緒,安貧樂道地把生活當田園,把職業當事業。這不是無所作為的消極態度,更不是“舉世皆濁我獨清”的清高,恰恰是一顆恆心,一種堅毅,一份自信。余私下裡總是把那些在平凡職業中篤信好學,死守善道的人引為榜樣。他們從來不會有“懷才不遇”的沮喪,不會為名利所動,而是咬定青山不放鬆,人不知而不慍,努力把本職工作做到極致,最終取得了驕人成就。他們的人生軌跡告訴我們:更重要的是要守住人生的底線。底線是人生髮展的基石,抽調了基石,不但發展無望,甚至會墜入萬劫不復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