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書隨筆500字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三字經讀書隨筆500字,供大家參閱!

三字經讀書隨筆500字篇1

以前有“三、百、千必讀”的說法,這的意思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這三本書必須讀!

三字經的特點是三字一句,簡介明了。別看它簡介,可它的每一句都包含著生後的道理,比如第一句就很深奧:

人之初,性本善

在儒家傳統當中,有三派說法。一派,孔子的說法。他的說法是什麼呢?就是後六個字“性相近,習相遠”孔子認為人的本性差距並不太大,由於後天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距變得越來越大。這是孔子的說法。換句話說,孔子並沒有告訴我們,人的本性是善還是惡,孔子置而不論(意思是他不說),留個懸念。

一派,思想家、和法家有極深關係的荀子的看法。他認為“人之初,性本惡”。人的天性本來就是惡的這是荀子的看法,他這個看很容易得到大家的理解。因為我們看一個小嬰兒生下來,他餓了就要吃奶他會管母親很辛苦嗎?他會管母親有乳汁嗎?他會考慮母親是不是生病了嗎?都不會,他就要吃,非吃不可。人性從這個角度來看,談不上善良。

那么《三字經》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是誰的思想呢?是“亞聖” 孟子一派的的思想。但卻不明確。孟子並沒有說過人之初,性本善”。他的明確意見是,人的本性向善。

我同意孔子的看法,因為人的本性是會變的,向孫悟空會72變一樣,有時候是善,有時候是惡……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三字經讀書隨筆500字篇2

在幼稚園的時候,媽媽幫我買了一本《三字經》,當時雖然年齡很小,不懂裡面的道理,但是由於三字經朗朗上口,使我很快便背完了我的這本第一本認知書。

現在我已經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這本書依然陪伴在我的床頭。每次捧起這本書,我都會被裡面的道理打動。讀到“玉不琢,不成器”這句話時,我仿佛看到了一塊剛掘出的碧玉,經過工匠長年累月地精雕細琢,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玉器。人也是這樣,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磨鍊、學習、持之以恆,才能成功。記得剛學寫字的時候,我總是不能堅持正確的握筆姿勢和坐姿,寫出來的字很不美觀,每次讀到床頭書里的這句話,我就會重新喚起自己的信心,告訴自己要加油,我一定能做好!

還有“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是我最喜歡的一句。對於學習,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專一。所謂“一心不能二用”。聽媽媽講過,在古時侯,有“江南才子”之稱的唐伯虎。小時候,也因“心不專”而受到老師的教誨,但最終當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時,技藝已經超過了他的老師。想想自己,我在練習鋼琴的時候也會開小差,一會去看看我家的小烏龜,一會去看看我的可愛的小雞,這樣練琴的效果一定不容易好,還會讓媽媽操心,知道了這句的道理後,我決心不能做《小貓釣魚》里的三心二意的小貓了。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隨著我的慢慢長大,我一定會明白裡面更多的做人的道理,並不斷修正自己的言行。

三字經讀書隨筆500字篇3

自從學習了經典名著《三字經》之後,我有了很大的收穫,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從前,孟母為了給孟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好好學習,孟母生氣地割斷織布的紗線,告訴他要好好學習。它使我想到了爸爸媽媽,他們也像孟母一樣,為了我的學習更上一層樓,又是給我買點讀機,又是給我買寫字桌,星期六星期天還送我去老師家補課。從前,我不理解爸爸媽媽的苦心,認為買給我的東西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也不知道珍惜,當我貪玩的時候,父母說一下我,我還會不服氣,認為他們不該限制我的自由。學了《三字經》後,我終於明白父母為什麼這樣,是希望我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講的是: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讓給兄長,尊敬兄長的道理。而現在有些孩子在家大多都是小皇帝,他們惟我獨尊,想要什麼就叫父母買,沒買到就不高興。這樣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向孔融學習,同學之間,兄弟姐妹之間,要懂得謙讓,我們也要懂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為我們付出的太多了!

總之,學了《三字經》後,我的收穫真不少。

三字經讀書隨筆500字篇4

自從學習了經典名著《三字經》之後,我有了很大的收穫,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從前,孟母為了給孟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曾三次搬家。孟子不好好學習,孟母生氣地割斷織布的紗線,告訴他要好好學習。它使我想到了爸爸媽媽,他們也像孟母一樣,為了我的學習更上一層樓,又是給我買點讀機,又是給我買寫字桌,星期六星期天還送我去老師家補課。從前,我不理解爸爸媽媽的苦心,認為買給我的東西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也不知道珍惜,當我貪玩的時候,父母說一下我,我還會不服氣,認為他們不該限制我的自由。學了《三字經》後,我終於明白父母為什麼這樣,是希望我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講的是: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把大的梨讓給兄長,尊敬兄長的道理。而現在有些孩子在家大多都是小皇帝,他們惟我獨尊,想要什麼就叫父母買,沒買到就不高興。這樣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向孔融學習,同學之間,兄弟姐妹之間,要懂得謙讓,我們也要懂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為我們付出的太多了!

總之,學了《三字經》後,我的收穫真不少。